词汇搭配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很难正确使用或像母语者那样使用词汇搭配,这进一步阻碍了学习者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提高。产生错误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词汇迁移,这意味着语言学习者将母语的元素迁移到所学第二语言中的元素。本研究以52篇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定量的方法,分析了词汇搭配错误的频率和词汇搭配错误的种类。另外,定性地分析了由于词汇迁移所带来的词汇搭配错误。整个过程中,词汇搭配错误的提取和检查全部基于在线语料库的帮助下进行。中国学习者使用搭配错误的频率较高,词汇迁移是最主要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词汇搭配错误频率较高,且大多受母语的词汇迁移所影响,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Collo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anguage learning for language learners. However, difficulties are usually found in using collocations correctly or like a native speaker for language learners, which further obstructs the learners in their language skills, such as writing, read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collocation errors is the lexical transfer from L1 to L2, which means the language learners transfer the elements of their native language onto that of the learned language in the collocations. In this research, 52 English writings from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col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number of collocation errors and errors for each collocation type in a quantitative method. Qualitatively, collocation errors which are possibly judged to be due to the lexical transfer are discussed by examples. Furthermore, as a corpus-based study, the process of picking up and checking collocation errors are under the assistance of online corpora. The main finding points out that there might be a high error frequency for Chinese learners to use collocation, and lexical transfer accounts for the most reas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benefit both language teachers and language learners.
常言心
苏州新东方学校,江苏 苏州
收稿日期:2019年11月3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19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7日
词汇搭配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很难正确使用或像母语者那样使用词汇搭配,这进一步阻碍了学习者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提高。产生错误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词汇迁移,这意味着语言学习者将母语的元素迁移到所学第二语言中的元素。本研究以52篇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定量的方法,分析了词汇搭配错误的频率和词汇搭配错误的种类。另外,定性地分析了由于词汇迁移所带来的词汇搭配错误。整个过程中,词汇搭配错误的提取和检查全部基于在线语料库的帮助下进行。中国学习者使用搭配错误的频率较高,词汇迁移是最主要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词汇搭配错误频率较高,且大多受母语的词汇迁移所影响,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词汇迁移,词汇搭配,语言学习,语料库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词汇对于学习语言来说是一项基本知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词汇的搭配也被认为是非母语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在2010年,Arnon和Snider的研究表明 [
当研究语言学习者词汇搭配错误的原因时,部分研究者提出了由于第一语言影响所学外语的词汇迁移的概念。Gas提出 [
本研究将解决一下三个研究问题,分别为:
1) 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中常见的词汇搭配错误类型有哪些?
2) 哪些词汇搭配错误可能与词汇迁移有关?
3) 对中国学生的英语词汇搭配学习和教学有什么启示?
词汇搭配学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词汇的复杂性,许多二语学习者不能完全掌握二语词汇,他们在二语口语和书面产出中经常出现母语迁移错误 [
如果语言学习者被要求用外语进行交流,他们通常会表现出一种倾向,即把第一语言中的成分无意识地“迁移”到第二语言(即目标语言)的言语模式上。尽管母语迁移现象已被广泛接受,但不同领域的学者却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即使在今天,“迁移”一词本身的定义和恰当性也一直备受争议。例如,Kellerman建议,这个术语只用于指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特征整合过程,它和另一些术语如“干扰”和“跨语言影响”表述的是同一现象 [
迁移是由于目标语言和任何其他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而产生的影响,这些语言以前(也许是不完全)习得过。
具体来说,本研究中的迁移指的是学习者母语(汉语)对二语(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虽然在一般的迁移现象中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一致性,但不同的学者对迁移的各个方面给予了具体的重视。例如,McWhinney指出,在词汇、概念化、语用学、语音和音韵学等层面上,迁移比其他层次更容易发现,综合性和生产性的过程都表现出迁移的证据 [
本研究为试图找出英语词汇搭配模式,并找出可能由于母语向二语负迁移而导致的词汇搭配错误,在SketchEngine建立了一个学习者语料库(图1),包括至少52篇由中国大学生撰写的学术英语论文,其中大部分学生就读于英语相关的专业。此外,为了保证数据的充分性,要求每篇论文的字书均在2000字以上,总字数为146,591,确保可以找到大量的词汇搭配以供分析。
图1. SketchEngine中构建的学习者语料库摘要
本研究首先通过笔者手动筛选高亮学习这语料库中的任何可能的词汇搭配错误,随后辅助Grammarly把学习者语料库进行再一次筛选,两次筛选尽可能标记出所有可能的词汇搭配错误。然后,所标记的词汇搭配到底正确与否,需要使用参考语料库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参考语料库为concordance English v.8.3 (http://www.lextutor.ca)。concordance English拥有大量的英语语言样本语料库,因此可以通过它来识别英语中地道的词汇搭配,如为了检验“make efforts”这个搭配是否正确,我们可以通过concordance English v.8.3对词汇搭配正确与否检验(见图2)。如图4所示,可以将关键字“make”设置为一个家族词,以便可以搜索其所有不同形式的家族词(例如“making”“made”和“makes”),以获得搜索结果。此外,将关联词“effort”设置为在任意一方3个词内搜索与关键字相伴的,从而扩展搜索区域,以获得更准确的检验。结果根据图3中的搜索结果,可以发现尽管它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词汇搭配“make efforts”在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很高(百万分之25),因此这种词汇搭配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正确的,是地道的或标准的英语。
图2. 在语料库Concordance English v.8.3中检验词汇搭配正确性,“make efforts”为例
图3. 在语料库Concordance English v.8.3中“make efforts”的检验结果
另一个使用的检验程序是SkerchEnigne,这是前面提到的创建学习者语料库的数据库。然而,在这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被用作参考语料库,以确定某些英语搭配在中国学习者写作中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在SketchEngine中,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检查词汇搭配的正确性。仍以词汇搭配“make efforts”为例,如图4显示,可通过在“make”和“efforts”之间加星号,来搜索这个词汇搭配中间存在其他词汇的情况。另一方面,SketchEngine还可以设置为搜索“make”和“efforts”之间的任意数量的单词。将主要引导词“make”两边的单词距离设置为5,如图5所示,搜索结果可以显示出更多与搭配“make efforts”相关的结果(例如,“efforts should be made”和“make an ever greater efforts”),这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词汇搭配在参考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判断其是否正确。
图4. “make efforts”在SketchEngine语料库中的搜索结果1
图5. “make efforts”在SketchEngine语料库中的搜索结果2
通过这两个参考语料库,对学习者语料库中所有可能出现的词汇搭配错误进行了检查,并对搭配错误进行了识别。词汇搭配错误使用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掌握不足、母语迁移或其他原因,因此研究者将进一步探讨那些被认为可能是母语迁移组引起的词汇搭配错误,并给出它们的母语等价物和判断的原因。此外,考虑到共有6种词汇搭配类型,“错误库”中的所有词汇搭配错误都将标记其类型,并在Excel电子表格中单独分组。在识别出母语迁移引起的词汇搭配错误后,将其输入Excel电子表格作为一个“库”,并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运用这种定性研究方法可以解决第一个研究问题。随后,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计数和计算。如前所述,所有可能由母语迁移引起的词汇搭配错误都被标记并归类为不同类型,因此不同类型的词汇搭配错误将被分别计算。通过比较不同词汇搭配错误类型的数量,可以回答第二个研究问题,即中国学习者通常会犯哪些类型的搭配错误。此外,还将计算每种类型的错误频率,并提供如下公式:
错 误 频 率 = 错 误 数 量 总 字 数 × 1000
通过比较,得出中国学习者最常误用的词汇搭配类型,对中国学习者的词汇搭配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表1是对所收集的论文数量、总词数、可能的词汇搭配错误以及被认为是由于词汇迁移所导致的词汇搭配错误作出的简要总结。通过参考语料库(语料库Concordance English v.8.3和SketchEngine)检查所有潜在的词汇搭配错误后,学习者语料库中共有102个搭配很可能是错误,如表1所示。其中有48个词汇搭配被认为是由于词汇迁移所导致的,部分示例可见图6,占所有潜在词汇搭配错误的47%。用公式计算词汇迁移错误的错误频率,其结果为0.327。
研究结果总结 | |
---|---|
总篇数 | 52 |
总字数 | 146,591 |
潜在的词汇搭配错误 | 102 |
由词汇迁移导致的词汇搭配错误 | 48 |
表1. 主要研究发现概括
图6. 由于词汇迁移导致的错误搭配示例
在Excel电子表格中对所有词汇搭配错误进行分组和标注的过程中,分别计算了每种错误类型的数量和错误频率,如下面图7和图8所示。此外,还计算了每种错误词汇搭配类型的比例,如图9所示,以便进行比较,检查哪种类型可能被中国学习者误用。在48个搭配迁移错误中,动词 + 名词类型的错误出现频率最高,其中25个词汇搭配错误是由于汉语到英语的负迁移,占所有词汇搭配迁移错误的一半以上(53%)接下来,形容词 + 名词类型占据了29%。但是,副词 + 形容词类型在学习者语料库中没有得到数据。
综上所述,本研究首先证实了词汇搭配学习对语言学习者的意义。考虑到学习者语料库中的所发现的词汇搭配错误,这意味着语言学习者在撰写英语论文时极易出现词汇搭配错误。此外,研究表明几乎一半的词汇搭配错误是由于从母语到第二语言的词汇迁移,因此母语在语言学习或词汇搭配学习中的作用应受到更多的重视。此外,研究结果还强调,动词相关搭配最常被误用。
图7. 词汇迁移导致的词汇搭配错误每个子类型的错误个数
图8. 词汇迁移导致的词汇搭配错误每个子类型的错误频率
图9. 词汇迁移导致的词汇搭配错误每个子类型的错误比例
因此,研究表明了学习词汇搭配对于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性。可以推断,如果语言学习者在校对时更多地关注词汇搭配,那么在学习者语料库中发现的一些词汇搭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总体来说,母语为汉语的语言学习者应该注意多义词,因为它是词汇搭配中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利用在线参考语料库在使用词汇搭配时进行检查,而不是直接逐字将词汇搭配从汉语翻译成英语。从语言教师的角度出发,建议语言教师在教学前特别设计“以词汇搭配为中心”的活动,使学习者热身,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这些研究结果都反映了词汇迁移作用对语言学习者的重要性。教师只有了解学习者产生词汇搭配错误的原因,才能给出解决方法。在语言教学之前,教学大纲和教材可能需要根据学习者的母语和文化进行调整。
常言心. 中国大学生写作中母语对英语词汇搭配的词汇迁移现象Lexical Transfer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in Terms of Collocation for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J]. 国外英语考试教学与研究, 2019, 01(03): 121-129. https://doi.org/10.12677/OETPR.2019.13015
https://doi.org/10.1016/j.jml.2009.09.005
https://doi.org/10.1111/j.1467-1770.1979.tb01073.x
https://doi.org/10.1075/z.138.02ell
https://doi.org/10.1075/lald.11
https://doi.org/10.2307/307804
https://doi.org/10.5296/ijl.v2i1.445
https://doi.org/10.21832/9781853598579-007
https://doi.org/10.3115/992628.992684
https://doi.org/10.4324/9780203935927
https://doi.org/10.1017/CBO9781139524537
https://doi.org/10.1075/sibil.30
https://doi.org/10.1075/lald.42
https://doi.org/10.21832/978185359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