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究男女发声时声带结构差异对声带两侧受力及流场的影响,运用声带振动机制和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声带的空气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模型设置2种典型的声门倾角(0˚、20˚),将男女发声时的空气动力学参量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声带受力方面,女性声带表面压力值通常比男性高,但其压力极低值低于男性;在声门流场变化方面,女性声门内表现出的气流量值均低于男性,在相同的发声条件情况下,男性声带相较于女性更容易产生振动。可知,男女发声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嗓音疾病的分性别诊疗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pressure field in the both sides of the vocal cord and the influence of flow field with different vocal cord structure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vocal cords of aerodynamic simulation model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vocal cord vibration mechanism and aerodynamics. The two kinds of typical glottis Angle (0˚, 20˚) were set up in the model respectively, explored the differences of key aerodynamics paramet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sure on the surface of the female vocal cor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but has the lowest pressure in the aspect of vocal cord stress. In terms of glottic flow field changes, the airflow in female glottis is lower than that in male vocal cords. Under the same vocal condition, male vocal cords are more prone to vibration than female vocal cord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male and female have differences in the phonation, which helps to provide a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gender-based diagnosis.
何林静*,张莉丽,周长伟,李坤,张晓俊#,陶智#
苏州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收稿日期:2019年9月6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20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27日
为了探究男女发声时声带结构差异对声带两侧受力及流场的影响,运用声带振动机制和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声带的空气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对模型设置2种典型的声门倾角(0˚、20˚),将男女发声时的空气动力学参量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声带受力方面,女性声带表面压力值通常比男性高,但其压力极低值低于男性;在声门流场变化方面,女性声门内表现出的气流量值均低于男性,在相同的发声条件情况下,男性声带相较于女性更容易产生振动。可知,男女发声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嗓音疾病的分性别诊疗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男女发声差异,空气动力学,声带表面压力,声门流场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语音是通过三个发声子系统互相复杂作用产生,由肺部发出的气流是发声的动力,这股气流会通过支气管和气管传达到喉部,然后从喉部向上经过口腔或鼻腔后,从嘴或者鼻孔向外辐射形成语音。其中喉部包含着声带这一重要的发声器官,语音的产生即是源于声带的振动。由于男女性声带存在着长短、厚薄、组织形态和黏弹性等方面的差异 [
由于在活体组织中无法直接获取声门及声门附近流体速度和压力的生理值,建立声门气流分布模型和声带振动模型得到声带参数的仿真值 [
以上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实验得出声带参数差异,并没有从群体本身发声动力学差异进行研究。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空气动力学研究方法和理论建立的男女性发声过程中声带的空气动力学仿真模型,来研究男女性声带的发声机理,并分析声带的振动特性及效能。结果表明,男女性发声客观参数应用于临床治疗存在明显差异,男性声带表面所受压力比女性低,但在声门处女性所产生的压力极值低于男性,并且所产生的声门气流小于男性。
人类发声需要通过三个子系统互相复杂的作用 [
图1. 发声系统结构图
声带振动是呼出发声动力系统产生的气流时声带所产生的一种被动运动。当肺部的气流流经闭合的声带时,声门受到过量压力使声带被迫分开,从声带之间经过的气流遵循伯努利效应 [
f = 1 2 π K / M (1)
式中,K为摩擦系数,M为振动声带质量。
在正常发声时,声门闭合,从声带下沿闭合瞬间开始,两侧声带下沿前连合处开始接触振动,这一接触振动过程以拉链式方式从前至后,从下至上进行,紧接着两侧声带上沿也以此方式进行接触振动。当气流从肺部呼出并冲向靠拢的声带时,两侧声带拉紧,气流不断冲击声带,在喉内肌协调支配下,使声带振动从而有规律地发声。由于声门下压降低和伯努利效应,促使声门趋向闭合,声带振动周期由开放相转为闭合相。闭合时,原先被推向外上方的组织向内下方运动,便在此形成下缘,声带下缘先闭,此运动向上缘推进,上缘也闭合,完成一个振动周期。
喉阻力及空气动力能是喉部空气动力学的两个新的测量指标,由气压指标与气流指标结合产生 [
空气动力能定义为:
P A = P × U (2)
公式(2)中,PA是空气动力能,P是气压,U是气流。空气动力能是空气颗粒从肺部向嘴鼻移动产生的能量,在声带振动作用下转化为声学能量。
一般来说,影响流体在孔喉中流动阻力的因素有流体的流变性和孔喉的结构特征。与喉阻力最密切相关的就是粘性阻力,是在呼吸做工所需要克服气体流动通过气道时摩擦所消耗的阻力,因此也常常被称为气道阻力。气道阻力等于维持一定呼吸气体流量所耗的压力差与该流量的比值,测量其数值亦比较容易,临床使用非常广泛。
成年男女喉部的解剖结构具有显著差异。甲状软骨是喉部最大的软骨块,它由颈前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四边形甲状软骨以一定的角度联合而成。研究发现男性联合角度偏小,上端向前突出,女性的联合角度偏大,近似钝角。女性甲状软骨前角为63˚~104˚,平均为81˚;男性甲状软骨前角为59˚~96˚,平均为73˚,且该角度越大声带越短。此外,甲状软骨水平径线男性平均41.5 mm,女性平均32.2 mm;垂直径线男性平均31.2 mm,女性平均22.4 mm,女性尺寸均较之男性要短,男女声带黏膜的尺寸大小同样存在差异。
本文根据典型的声带尺寸比例对声带进行建模,建立的男女发声空气动力学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声带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图
按照男女性典型声带尺寸比例,将男女性甲状软骨尺寸比例定为1.2:1,将男女性声带黏膜尺度定为1.6:1,同时根据男女性声带厚度的典型尺寸,将男性声带长度设定为0.370 cm,女性声带长度设定为0.308 cm。在此基础上,构建声门倾角分别为0˚和20˚典型的发声空气动力学模型。图3为男女声带结构细节尺寸图。
根据空气动力学理论,对于人类声带而言,声门内的气流可以看作是不可压缩的粘性介质,因此声
图3. (a) 男性声带结构细节尺寸图;(b) 女性声带结构细节尺寸图
道内流场的气流必须遵循动量守恒方程,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
{ ρ ( ∂ u ∂ t + u ∂ u ∂ x + v ∂ u ∂ y + w ∂ u ∂ z ) = ρ F x − ∂ p ∂ x + μ ( ∂ 2 u ∂ x 2 + ∂ 2 u ∂ y 2 + ∂ 2 u ∂ z 2 ) ρ ( ∂ v ∂ t + u ∂ v ∂ x + v ∂ v ∂ y + w ∂ v ∂ z ) = ρ F y − ∂ p ∂ y + μ ( ∂ 2 v ∂ x 2 + ∂ 2 v ∂ y 2 + ∂ 2 v ∂ z 2 ) ρ ( ∂ w ∂ t + u ∂ w ∂ x + v ∂ w ∂ y + w ∂ w ∂ z ) = ρ F z − ∂ p ∂ z + μ ( ∂ 2 w ∂ x 2 + ∂ 2 w ∂ y 2 + ∂ 2 w ∂ z 2 ) (3)
对二维对称喉物理模型内流场的Navier-Stokes方程进行求解计算中采用稳态、不可压缩的k-ωSST气流场,从而得到喉腔内气流场分布的详细而完整的结果。
采用直接迭代法对该有限元方程求解,并对每次求解进行校正,直到标准误差比收敛标准 ε 小时,则总方程的迭代完成。收敛准则如公式(4)所示。其中迭代次数用n表示,求解向量用U表示,被预先设定的数为收敛标准 ε ,且这个设定的数应该足够小来确保实验的准确度。其中, ε 可以取为0.0001。
‖ U n − U n − 1 ‖ ‖ U n ‖ ≤ ε (4)
公式(4)中,U为求解向量,n为方程的迭代级数,收敛标准 ε 是一个预先设定的数值。
男女性不同声门倾角声带两侧受力的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a) (b)分别对应声门倾角0˚时男女生的发声情况,(c) (d)男女对照的声门倾角设置为20˚。此外,研究对比男女不同声门倾角无气流偏转一侧声带受力,如图5所示。不同的声门倾角条件下,男女性无气流偏转一侧与有气流偏转一侧的声带压力具体值,见表1和表2所示。
由图4声带两侧压力分布图可知:声门倾角不同,男女发声时声带两侧受力呈现不同的差异性。当声门倾角为0˚时,男女在声门出口之前无气流偏转一侧与偏转一侧所受到的声带压力值都基本上保持一致,左右声带可以同步对称运动。由于气流偏转,声门出口位置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无气流偏转一侧声带受力变化较平缓,并且压力稍大于气流偏转一侧声带受力,男性气流偏转一侧受力变化率较大,并且远远小于女性的最低声带压力,声门出口处0.2 cm至0.3 cm声带压力都为负值。当声门倾角为20˚时,男性在声门腔内有气流一侧压力变化率比女性稳定,男性声门腔内的压力值都比女性要低,但女性的声带压力极值低于男性。
图4. 不同声门倾角男女声带两侧受力图。(a) 0˚男性,(b) 0˚女性,(c) 20˚男性 and (d) 20˚女性
图5. 声带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图男女不同声门倾角无气流偏转一侧声带受力
−0.1 cm | −0.05 cm | 0 cm | 0.05 cm | 0.1 cm | 0.2 cm | 0.3 cm | |
---|---|---|---|---|---|---|---|
男性无气流偏转一侧 | 462.0 Pa | 337.7 Pa | 133.5 Pa | 96.6 Pa | 61.0 Pa | −2.2 Pa | −7.4 Pa |
男性有气流偏转一侧 | 462.0 Pa | 337.8 Pa | 132.7 Pa | 96.9 Pa | 61.3 Pa | −7.5 Pa | −167.8 Pa |
女性无气流偏转一侧 | 460.6 Pa | 336.6 Pa | 122.2 Pa | 66.6 Pa | 113.9 Pa | −7.3 Pa | −1.38 Pa |
女性有气流偏转一侧 | 460.6 Pa | 335.6 Pa | 122.2 Pa | 66.7 Pa | 112.4 Pa | −14.5 Pa | −11.1 Pa |
表1. 声门倾角为0˚
−0.1 cm | −0.05 cm | 0 cm | 0.05 cm | 0.1 cm | 0.2 cm | 0.3 cm | |
---|---|---|---|---|---|---|---|
男性无气流偏转一侧 | 436.5 Pa | 176.5 Pa | −130.3 Pa | −16.3 Pa | −6.8 Pa | −4.0 Pa | −3.3 Pa |
男性有气流偏转一侧 | 436.1 Pa | 174.0 Pa | −167.3 Pa | −125.5 Pa | −70.1 Pa | 3.5 Pa | −23.2 Pa |
女性无气流偏转一侧 | 427.5 Pa | 174.3 Pa | −182.6 Pa | −134.8 Pa | −72.3 Pa | −3.2 Pa | −8.0 Pa |
女性有气流偏转一侧 | 427.6 Pa | 174.6 Pa | −134.9 Pa | −19.1 Pa | −6.6 Pa | −3.9 Pa | −1.5 Pa |
表2. 声门倾角为20˚
由图5可知,当声门倾角为0˚时,男女无气流偏转一侧声带受力情况近乎相同,但在出口位置前,女性声带所受到压力值稍低于男性。在声门倾角为20˚的条件下,男女声带受力情况整体差不多一致。但与声门倾角为0˚时相比,出口前压力值低于0 Pa,说明在无气流偏转情况下,不同声门倾角会导致声带压力极值的不同。
男女性在不同声门倾角条件下声门内速度云图如图6所示,分别比较0˚和20˚声门倾角男女性声门内流场情况。由Coanda效应和比较图6得知,气流顺着声壁流动,并且由于声门倾角的存在会导致气流加速偏转。在同样的发声条件下,当声门倾角为0˚时,男女性的声门气流量都达到各自的最小值,而当声门倾角均为20˚时,男女性声门内气流量又到达各自的最大值。由图可知,男性声门内气流量明显要高于女性,这说明在同样的发声条件下,男性声带所产生的声门气流大于女性。
图6. 不同声门倾角时男女声门速度云图。(a) 0˚男性,(b) 20˚女性,(c) 0˚女性 and (d) 20˚女性
本文主要研究了男女发声时的空气动力学差异。实验中首先通过男女声带的异同建立各自的声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设置了0˚和20˚的声门倾角,进行数值计算模拟出声带两侧压力和声门内流场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作用于男性声带表面的压力值通常低于女性,但在声门处女性会产生压力极低值,因此男性的声带比女性声带更易产生振动。从男女声带内速度流图中可看出,在相同的发声情况下,随着声门倾角的增大会导致声门气流的增大,并且男性声带产生的声门气流大于女性。因此,在男女发声空气动力学参量差异比较中能够揭露出男女发声的动力学存在明显差异,更加深层次的揭露出嗓音疾病分性别研究的重要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1359)。
何林静,张莉丽,周长伟,李 坤,张晓俊,陶 智. 男女发声的空气动力学差异研究Vocal Aerodynamics Modeling Based on Male and Female Difference[J]. 声学与振动, 2019, 07(03): 111-119. https://doi.org/10.12677/OJAV.2019.73012
https://doi.org/10.1121/1.397959
https://doi.org/10.1121/1.391997
https://doi.org/10.1002/j.1538-7305.1972.tb02651.x
https://doi.org/10.1121/1.2173516
https://doi.org/10.1121/1.394842
https://doi.org/10.1121/1.388959
https://doi.org/10.1121/1.419864
https://doi.org/10.1121/1.412062
https://doi.org/10.1016/S0892-1997(96)80018-X
https://doi.org/10.1177/000348948609500607
https://doi.org/10.4028/www.scientific.net/AMM.130-134.99
https://doi.org/10.1121/1.407335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A.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