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高导热系数和低密度,被公认为金属基复合材料(MMC)的理想增强材料。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归纳了粉末冶金法、搅拌鋳造法及其他多种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不同制备方法对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工业化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Graphene possesses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low density. It is recognized as an ideal reinforcing material for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MMC). In th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graphene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are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owder metallurgy, stir casting process and other methods is summarized. Casting process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paration method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graphene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were discusse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is also predicted at last.
李江宇1,赵寿荣2,张伟1,2,邓运来2,姜科达2
1广西柳州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
2中南大学轻合金研究院,湖南 长沙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9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13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20日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高导热系数和低密度,被公认为金属基复合材料(MMC)的理想增强材料。本文综述了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归纳了粉末冶金法、搅拌鋳造法及其他多种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不同制备方法对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工业化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性能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石墨烯是碳材料的一个新成员,自2004年英国曼斯特大学的Geim和Novoselov [
近年来,将碳纳米管(纤维)加入到铝合金中制备碳纳米管(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 [
自2004年石墨烯被首次制成之后,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生产技术。原理上,孤立的二维晶体只能在较小尺度上通过化学合成,因为随着横向尺寸的增加,声子密度的快速增长迫使二维微晶弯曲为三维结构。理论上为了保持石墨烯的二维结构,这要求所有的方法在制备时都要使得石墨烯附着在某种基体上生长,以此避免二维上的尺寸扩张和生子密度的增加导致二维微晶弯曲为三维结构。下面介绍主流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特点。
机械剥离法 机械剥离法是制备石墨烯的最早方法,这种机械剥离法是通过机械力从石墨基材料上剥离的方法 [
液相剥离法 液相剥离法需借助溶剂,对石墨进行分离,这种方法相较于机械剥离法大大提高了石墨烯的制备效率。最简单的方法是将石墨分散在与石墨表面能几乎相同的有机溶剂中。为了克服能量势垒,从晶体中分离出石墨烯层,液相在超声波中超声数百小时以剥离石墨烯。分散后,溶液必须离心,便于分离较厚的薄片。这种方法技术难度较低且获得的石墨烯质量较高。
氧化还原法 氧化石墨还原法是目前制备石墨烯的最常用方法之一,最为广泛运用的是Hummers法 [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法即“微波辅助氧化”,据报道微波能量可一步直接合成石墨烯 [
化学气相沉积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可以大规模生产相对高品质的石墨烯的方法。CVD法是以甲烷等含碳化合物作为碳源,在镍、铜等具有溶碳量的金属基体上,通过将碳源高温分解,再采用强迫冷却的方式,最终在基体表面形成石墨烯 [
外延生长法 外延生长法又称为SiC热解法,在超低压高真空下,将单晶SIC在1250℃~1450℃加热脱硅,使6H-SiC升华在单晶SIC (0001)面外延生长形成极薄石墨层。外延生长法可制备出局部显示出良好的六边形晶格特性的石墨烯,但石墨烯的厚度主要取决于加热温度,但在高温下样品容易发生表面重构,存在大量缺陷。但这种方法制备石墨烯的质量不如机械剥离法,产量又低于液相超声法。
在材料,生化,物理等诸多领域中,石墨烯都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由于石墨烯的比重小、优异的机械及物理性能,常常被作为增强相加入到铝合金基体中,以制备更轻、更强、性能更好的新型材料。目前,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航空、航天、汽车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铝合金虽然密度相比较钢铁已经下降很多,却仍不满足新型轻量化的要求,如何在减重的同时增强增韧是面临的新的课题。石墨烯由于其及其优异的电热性质,极佳的机械性能,使其能够在少量添加的情况下便实现对性能的大幅度提升,是理想的增强相。适合对于密度有严格要求的航空航天器件和轻量化要求较高的轨道交通器件。目前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有粉末冶金法、熔融冶金法、压力浸透法、化学合成法、基于搅拌摩擦加工制备及新兴的3D打印技术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是指通过金属粉末制备金属坯料的方法,通常粉末冶金都会在固定形状模具中烧结等,故其后续机械加工少、工序少且产率高。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都采用了粉末冶金路线 [
目前,根据混粉工艺的不同,粉末冶金法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干法和湿法。干法是指采用高能球磨机对混合后的粉末试样进行长时间的研磨,使试样充分混合,再经过热压烧结/热挤压致密化制备复合材料试样。
Pebez-Bustamante等 [
图1. 维氏显微硬度结果(a) 1 h,(b) 3 h和(c) 5 h的铣削。包括纯铝和未碾磨铝作为参考样品 [
但在球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变形,这些变形会破坏石墨烯的结构和完整性,使得试验效果远不如预期。湿法是指首先采用超声波法在有机溶剂(乙醇、丙酮等)中超声分散石墨烯,再向有机溶剂中加入金属粉末,采用非加热和球磨的物理方法(例如搅拌,超声波等)使石墨烯与金属粉末混合均匀的制备工艺。湿法相对于干法的高能球磨相比,不会破坏石墨烯的结构和完整性,是较为理想的制备方法。
Li等 [
由于石墨烯本身不亲水也不亲油,所以在很多溶剂中难以均匀分散。而表面含有亲水基的氧化石墨烯却易溶于水或者酒精中,因此,氧化石墨烯成为制备石墨烯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常用原料 [
Wu等 [
图2. (a) 不同氧化石墨烯含量的Go/Al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b) 不同氧化石墨烯含量的Go/Al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c) 拉伸强度和延伸率与氧化石墨烯含量的关系;(d) 铝基体中各种增强材料的强度增量 [
目前粉末冶金法是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但在球磨的过程中由于硬质磨球对粉末进行强烈的撞击、研磨和搅拌,使粉末反复变形、冷焊和破碎,会破坏石墨烯结构的完整性同时复合材料会出现较多的孔隙、裂纹,材料的致密性不良。
其他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还有搅拌铸造法,压力浸透法,原位反应生成法,基于搅拌摩擦加工制备及新兴的3D打印技术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搅拌铸造法,即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棒,使熔体迅速流动并形成涡流;在此过程中,初生树枝状晶粒被搅拌棒或者涡流击碎,形成新的晶核,有利于组织细化;高速的搅拌也会使得熔体内部温度均匀,成分均匀,加入的增强相同样能得到很好的分散。
Prakash等 [
图3. 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
压力浸渗法也被称为挤压铸造法。首先将增强体制成预制件,然后浇入基体合金中,施加一定的压力并保持一定时间,使金属液体进入到增强体制成的预制件中。
Shao等 [
原位反应生成法又称化学合成法。与外加增强相比,通过原位反应生成法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拥有较干净界面,而且基体和增强相间的相容性较好,那么界面结合强度也更加良好。Yolshina等 [
图4. 不同球磨时间下基体与复合材料的原始工程应变曲线:(a) 1 h,(b) 2 h,(c) 3 h,(d) 4 h [
搅拌铸造法由于铝基体与石墨烯的浸润性差,两者密度差异大,导致界面结合较差简单的搅拌方法不能使石墨烯充分分散在基体中,石墨烯容易产生团聚,复合材料中气孔较多,导致复合材料质量不稳定。压力浸透法及原位反应生成法制备工艺复杂,设备要求高,成本高,能耗大,反应物难以控制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节能、环保、高效的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尤为必要。
搅拌摩擦加工(FSP)是一种基于搅拌摩擦焊接原理的固态复合材料制造方法 [
刘守法等 [
图5. 试样制备图 [
金属三维(3D)印刷,如粉末添加剂制造(AM)技术,包括选择性激光烧结(SLS)和选择性激光熔化(SLM),正在进行广泛的探索 [
科研工作者在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方面做了诸多工作,如粉末冶金法、压力浸透法、原位反应生成法等。粉末冶金法可使石墨烯在铝基体中均匀分散,但在球磨的过程中会破坏石墨烯结构,所制备的复合材料易出现孔隙、裂纹等缺陷,影响材料致密性。压力浸透法、原位反应生成法和3D打印等方法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在致密性方面有优势,但对生产设备要求较高,生产工艺复杂,反应物难以控制。基于FSP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可以较好实现石墨烯与铝基体复合,两者界面结合良好,是一种新型、环保、高效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上方法目前主要用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还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搅拌铸造法可获得预定形状的铸锭,且成本较低,具有实现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工业化制备的潜力,但石墨烯在金属中难以分散。为此,采用粉末冶金、FSP等方法首先制备出石墨烯/Al中间合金,再采用搅拌铸造技术制备大规格复合材料,有可能成为工业制备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一种途径。
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BF20201)。
李江宇,赵寿荣,张 伟,邓运来,姜科达. 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n Graphene Reinforced Aluminum-Based Composites[J]. 材料科学, 2019, 09(08): 803-812. https://doi.org/10.12677/MS.2019.98100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1102896
https://doi.org/10.1016/S1003-6326(13)62466-8
https://doi.org/10.1016/j.msea.2017.05.121
https://doi.org/10.1016/j.jmatprotec.2017.11.002
https://doi.org/10.1063/1.2774096
https://doi.org/10.1021/ja01539a017
https://doi.org/10.6023/A13080884
https://doi.org/10.1016/j.jallcom.2014.01.225
https://doi.org/10.1016/j.jallcom.2016.12.147
https://doi.org/10.1016/j.pnsc.2014.03.012
https://doi.org/10.1016/j.jallcom.2018.10.158
https://doi.org/10.1016/j.matpr.2018.03.010
https://doi.org/10.1016/j.compositesa.2018.03.009
https://doi.org/10.1016/j.carbon.2018.09.041
https://doi.org/10.1016/j.jallcom.2015.12.084
https://doi.org/10.1016/j.mser.2005.07.001
https://doi.org/10.1016/S1003-6326(13)62593-5
https://doi.org/10.1016/j.carbon.2018.04.029
https://doi.org/10.1016/j.jallcom.2018.0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