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支撑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青年的婚姻和恋爱问题对其人格的变化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代青年的婚恋问题日益成为家庭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年在婚恋方面的观念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甚至影响着当代社会的主流婚恋价值观的发展。尤其是现今快节奏的社会使得城市中大龄青年不断增多,家庭和社会施加的压力倍增,同时各种相亲类的节目层出不穷,也带给大龄青年更多的婚恋压力。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出发,探究当代城市大龄青年婚恋观的价值取向。 Youth is an important force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A young man’s marriage and love issue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his personality. The marriage and love issues of contemporary youth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a hot issue of family concern and social concern. The concept of youth in marriage and lov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harmony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even affects the mainstream marriage and lov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Especially in today’s fast-paced society, the number of older young people in cities is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from families and society is doubling. At the same time, various matchmaking programs emerge endlessly, which also brings more marriage pressure to older young people.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and love of the older urban youth from different aspects.
张思琪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5月2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15日;发布日期:2019年5月22日
青年是支撑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青年的婚姻和恋爱问题对其人格的变化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代青年的婚恋问题日益成为家庭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年在婚恋方面的观念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甚至影响着当代社会的主流婚恋价值观的发展。尤其是现今快节奏的社会使得城市中大龄青年不断增多,家庭和社会施加的压力倍增,同时各种相亲类的节目层出不穷,也带给大龄青年更多的婚恋压力。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出发,探究当代城市大龄青年婚恋观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大龄青年,社会发展,婚恋问题,价值取向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整体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城市大龄未婚青年日益增多,也就是当今社会所戏称的“齐天大剩”、“必剩客”等,在当今资讯发达、社会开放的时代,学历优、收入优的“双优”群体逐渐成为城市大龄未婚青年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看上去原本应该是婚配佳选的逐猎者,在实际寻恋中却恰恰相反 [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传统观念已经在多元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发生了转变,社会中女性的主动意识与独立意识增强,大部分当代青年女性在爱情面前都是积极主动与勇敢果断的。在众多不同类型的机构、问卷、街头调查和网络关于“是否愿意为了家庭放弃事业”这一问题调查中,大部分女性表示“会坚持自己的事业”,这与过去重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大有不同 [
同时,现代女权主义思想有所发展。在传统的婚恋关系中,男性永远是占有主导地位的,无论是古代的政治婚姻还是近现代的经济联姻,女性大多是在两性关系中占据附属地位。但是到了现代,受社会平等思想的影响,这种关系发生了一些改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代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大部分家庭中对于女孩的培养也非常看重,并造就了一批社会中的女性精英,她们自强自立,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不需要依附于男性,在职场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其能力逐渐被群体所承认和接纳。在这种前提下,当代两性逐渐趋于平等的地位,青年婚恋中一方完全依附于另一方的案例在城市中已经极少出现。
恋爱观就是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活动,当代城市青年恋爱观有以下三大特点:其一是,表达方式直白大胆。当代青年一改传统中爱情表达方式上的含蓄委婉,变得大胆开放,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冲动大于稳妥的深思熟虑。尤其是城市大龄青年,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和生活压抑了他们的思想和热情,一段有激情的恋爱可以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新鲜感,对他们而言更有吸引力。
其二是自主选择婚恋对象。城市大龄青年身处于家庭和社会的婚姻压力下,基于反叛的心理,他们更加注重婚恋对象的选择,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选择和感受,更加渴望一个情投意合、三观相符的伴侣。同时当代青年普遍非常重视恋爱能力的培养,多数人能够积极面对恋爱中的分手,主动调整自己的爱情观、婚恋观,从恋爱中反省、学习和成长。
其三是,面包其次爱情为主。城市大龄青年在事业方面奋斗多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对于未来婚姻选择普遍呈现积极趋势,认为通过努力可以获得富足的婚姻生活,由此选择“因爱而婚”的人数越来越多。不少媒体做出的青年婚恋的调查中,选择“经济收入”的比例有所减少 [
在是否步入婚姻方面,城市大龄青年存在害怕结婚又渴望家庭的矛盾之中。相较于传统的“先成家后立业”的思想观念,现今的青年更加追逐事业上的成功,然后再思考结婚的问题。多数城市大龄青年对于婚姻存在潜在的恐惧心理,害怕承担婚姻的责任。同时,随着当代婚姻自主意识的影响,婚姻不再是必要选项,结婚与否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个人选择。对城市大龄青年来说,更是一次个人思想的彰显和个人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他们信爱情,重家庭,期望幸福的婚姻生活,为此他们更加注重当下的努力工作、全面发展,以便日后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感情需要追求个人在婚姻生活中的独立地位和自主发展。
在对待恋爱或是婚姻中的物质条件方面,城市大龄未婚青年和传统的观念有着明显差别,主要表现在两性在家庭经济方面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分配的固化思想的弱化,以及当代青年对于“男性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婚恋中所占的地位的转变 [
在各类相亲节目及机构调查中,大部分大龄青年及其家长反映其工作忙,交际面窄,错过了适合的对象 [
当代社会上依然普遍存在着男强女弱更容易维系家庭和谐的思想,一些男性在择偶时不愿意考虑在事业或者经济方面更胜于自己的女性,甚至不敢表达自身的情感,导致好多非常优秀、看似“好嫁”的女青年找不到合适的伴侣 [
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城市大龄青年恋爱的目的越发现实,他们的经历和阅历的不断丰富,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多年职场和日常生活的摸爬滚打中有所改变,他们更倾向于能走向婚姻的恋爱,选择的也多是在他们自身的思想评估中适合和自己走向婚姻的对象,且年龄越大,这些城市大龄未婚青年受到的现实客观因素等对婚恋选择的影响越大,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越多,而且还明显存在着对于未来生活的种种考量。
我国社会现存的大龄未婚青年问题,从本质上来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不但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也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转变着人们的意识。首先,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男女的结婚年龄,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高学历和优质工作机会只能暂缓婚恋计划。全国大部分地区本科生毕业年龄集中在22岁左右,研究生集中在25岁左右,博士则是30岁左右。现今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大部分青年出于更好的工作机会以及更高的收入考虑,选择攻读更高的学位,迫于这些方面的压力而暂缓婚恋计划,这也是导致近年城市的大龄未婚青年日益增多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就业方面,近年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部分行业的劳动市场接近饱和,专业人才的工作问题难以解决,大部分适龄青年的收入不尽如人意,房、车的问题难以解决。经济的拮据使很多年轻人缺乏组建家庭的能力,只能依靠父母的帮助,这也是限制部分适龄青年人步入婚姻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好多职场女性担心结婚、生育等事情会影响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规划,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升迁机会,只能暂时推迟婚恋计划,从而大龄未婚。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整个社会变迁,社会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文化思想组织多样化,这“四个多样化”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我国当前价值观领域多元并存且相互冲突的局面,也间接导致青年婚恋观的多元化。不同社会群体、地域、民族,都有其独有的主流价值观和婚恋风俗。现今在城市奋斗多年的大龄未婚青年多是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其从小逐渐养成的价值观和认知中的婚恋习俗、生活习惯不同,极易被如今多元化的婚恋观所影响。
首先,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网络文化和西方文化也在不断对青年人的思想进行冲击,而大众传媒作为青年人交流的重要桥梁,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伴随着社会大发展,时尚类报刊、影视娱乐等方面出现的新潮的思想都在慢慢影响着青年人的婚恋观。
其次,在中西文化交流、撞击、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迥异于中华民族传统的、非马克思主义的、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被一些别有用心、企图动摇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人所推崇,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这些错误的社会思潮通过大众媒体、互联网等途径的传播,对我国青年的思想造成了一些冲击。同时,近年来西方媒体不断鼓吹西方文化优越论,鼓吹人权和精神的解放,造成许多城市青年以自我为中心、排他的心理以及性格脆弱等特点,尤其是城市大龄未婚青年多为高知份子,所接触的思想文化更为复杂和多样化,这些性格缺陷和不当心理都会造成婚恋关系的不和谐、不稳定。
家庭作为青年人学习、成长的重要生活环境,其对青年人婚恋观的形成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包括父母婚姻质量的好坏。受社会普遍观念的驱使,一些家庭一味地重视子女的智育,对于其人格、德行方面的教育较少关注,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人未来的婚恋价值取向。有调查数据显示,77.1%的家长没有系统地向子女介绍过婚恋方面的相关知识 [
在某机构关于“父母的婚姻状况是否会影响青年人的婚恋观”的调查中发现,有76.2%的青年人认为父母的婚姻状况对自己有影响 [
学校对青年婚恋价值取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相关课程缺失。长期以来,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通常都把学生的智育放在第一位,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教育,而忽视婚恋交往的教育和性教育。学校既缺少相关的课程又缺少相关的教材,同时还缺少专业的老师,更谈不上对婚恋观的引导。包括大学这个相较于高中较为开放的环境,也几乎找不到与婚恋观有关的课程。
第二,学校德育的忽视。学校德育工作者对学生婚恋观教育的重视和研究还不够,缺乏这方面知识的引导性。加上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婚恋观教育中有些不合理的因素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尤其是城市大龄青年接受的极少的传统婚恋观的教育,已不适应他们现今所处的环境。这表明学校在新时代婚恋思想上的反应能力不强,很可能导致当代青年婚恋行为能力薄弱,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婚恋观。
从爱情出发去结成婚姻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表露出对资产阶级婚姻的看法,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的婚姻观是利益驱使下的,他指出:“资产阶级撕破了罩在家庭上面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单纯的金钱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主义的婚姻观是对资本主义婚姻观的超越,摆脱了以金钱利益关系为基础 [
婚姻自由原则。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正确的婚姻关系中,离婚和结婚应充分自由,“结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它所造成的财产关系,从而把今日对选择配偶还有巨大影响的一切附加的经济考虑消除以后,才能普遍实现。”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抨击不负责任的婚姻行为,认为,“婚姻不能听从已婚者的任性,相反的,已婚者的任性应该服从婚姻的本质。” [
城市大龄青年首先应当确立客观的自我认知评价体系,不仅需要对自身的特点有正确的定位,不断完善自我,还需要对自己的婚恋心理做积极的调整,保持良好的婚恋心态,勇于分析矛盾,积极看待婚恋问题的本质,理性选择配偶,尽可能的以爱情为基础去选择婚恋对象,延长婚恋的保鲜期。
其次,大龄青年自身应积极寻找符合自己婚恋标准的另一半,拓展交友圈,以及良好的人际网络,充分利用现代化交友平台的新媒介。但是也要在纷杂的社会环境下提高自身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被他人以不正当的目的骗取财物。
最后大龄青年应正视物质在婚恋中的位置,端正自身的婚恋动机,以真诚的感情交流为基础,来缔造婚恋的幸福感,同时不断完善自我效能,从而排解自身婚恋压力。
如何对待另一半能充分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品德和人格特征,社会、家庭、学校应积极按照马克思主义婚恋观的要求指导青年正确认识爱情的本质,帮助大龄青年把握婚恋的真谛。
首先,打造积极的社会支持环境。社会支持包括父母、亲人的理解与支持,同事、朋友间的鼓励与慰藉,这些都是大龄青年平衡婚恋压力的坚实保障。当他们面临较大的婚恋压力时,这些支持可以提供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其缓解压力,减轻焦虑,打造轻松的婚恋环境。
其次,一些与婚恋相关的社会组织切实解决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多开展切实有效的、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联谊、会餐活动等,为大龄青年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拓展其交友范围。
最后,对大众传媒进行规范。大众传媒具有新闻导向的作用,应积极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帮助他人对大龄青年转变观念,摒弃调侃和歧视,摆脱社会中“年龄大不好嫁”的女性歧视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追求婚姻中,摆脱金钱和利益的制约后,爱情和婚姻是可以进行有机结合的。这一观点在更大程度上表明,在婚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阶级、年龄、性别的差异限制。
张思琪. 浅析当代城市大龄未婚青年婚恋观的价值取向On Value Orientation of Marriage View of Older Unmarried Youth in Contemporary Cities[J]. 社会科学前沿, 2019, 08(05): 812-81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19.8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