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展开了对3次复合曲面的一般研究,并成功地把3次复合曲面分成了5个大类,50个小类,顺便给出了其所有的150个标准方程。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general study of 3-order composite surfaces, and successfully divides 3-order composite surfaces into 5 major categories, 50 subclasses, and by the way presents all 150 standard equations.
王继兴
云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云南 昆明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20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8日;发布日期:2019年1月15日
本文展开了对3次复合曲面的一般研究,并成功地把3次复合曲面分成了5个大类,50个小类,顺便给出了其所有的150个标准方程。
关键词 :3次曲面,分类,3次复合曲面,标准方程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能把一个n次曲面分类成功,并得到其所有的标准方程,那么可以认为我们对这种曲面就认识清楚了。如几何学家们把二次曲面分成了5类,并成功地给出了其所有的17个标准方程 [
复合曲面简单地说,就是多个函数乘积形成的方程所确定的曲面 [
本文研究的曲面方程都是指实系数方程。
为了阅读方便,我们先罗列一些本文常用到的概念及成果:
定义2.1 [
Φ n ( x , y , z ) = ∑ s = 0 n ∑ i , j i + j ≤ s a ( i , j , s − i − j ) x i y j z s − i − j = 0 (1)
所表示的曲面叫做n次曲面,其中i,j及s都是非负整数,并且至少有一个n次项的系数不为0,其中
Φ n ( x , y , z ) 称为n次曲面函数。
当n = 2时,为了便于研究,通常把2次曲面的方程书写为
F ( x , y , z ) = a 11 x 2 + a 22 y 2 + a 33 z 2 + 2 a 12 x y + 2 a 13 x z + 2 a 23 y z + 2 a 14 x + 2 a 24 y + 2 a 34 z + a 44 = 0 (2)
定义2.2 [
{ x = x ′ cos α 1 + y ′ cos α 2 + z ′ cos α 1 + x 0 y = x ′ cos β 1 + y ′ cos β 2 + z ′ cos β 3 + y 0 z = x ′ cos γ 1 + y ′ cos γ 2 + z ′ cos γ 3 + z 0 (3)
定理2.1 [
1) a 11 x 2 + a 22 y 2 + a 33 z 2 + a 44 = 0 , a 11 a 22 a 33 ≠ 0 ;
2)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 0 , a 11 a 22 a 34 ≠ 0 ;
3) a 11 x 2 + a 22 y 2 + a 44 = 0 , a 11 a 22 ≠ 0 ;
4) a 11 x 2 + 2 a 24 y = 0 , a 11 a 24 ≠ 0 ;
5) a 11 x 2 + a 44 = 0 , a 11 ≠ 0 。
定理2.2 [
(1) x 2 a 2 + y 2 b 2 + z 2 c 2 − 1 = 0 (椭球面);
(2) x 2 a 2 + y 2 b 2 + z 2 c 2 + 1 = 0 (虚椭球面);
(3) x 2 a 2 + y 2 b 2 + z 2 c 2 = 0 (点或虚母线二次锥面);
(4) x 2 a 2 + y 2 b 2 − z 2 c 2 − 1 = 0 (单叶双曲面);
(5) x 2 a 2 + y 2 b 2 − z 2 c 2 + 1 = 0 (双叶双曲面);
(6) x 2 a 2 + y 2 b 2 − z 2 c 2 = 0 (二次锥面);
(7) x 2 a 2 + y 2 b 2 − 2 z = 0 (椭圆抛物面);
(8) x 2 a 2 − y 2 b 2 − 2 z = 0 (双曲抛物面);
(9) x 2 a 2 + y 2 b 2 − 1 = 0 (椭圆柱面);
(10) x 2 a 2 + y 2 b 2 + 1 = 0 (虚椭圆柱面);
(11) x 2 a 2 + y 2 b 2 = 0 (相交于一条实直线的一对共轭虚平面);
(12) x 2 a 2 − y 2 b 2 − 1 = 0 (双曲柱面);
(13) x 2 a 2 − y 2 b 2 = 0 (一对相交平面);
(14) x 2 − 2 p y = 0 (抛物柱面);
(15) x 2 − a 2 = 0 (一对平行平面);
(16) x 2 + a 2 = 0 (一对平行的共轭虚平面);
(17) x 2 = 0 (一对重合平面)。
定义3.1:如果一个3次曲面能写成如下形式
Φ 3 ( x , y , z ) = F ( x , y , z ) ( a 1 x + a 2 y + a 3 z + a 4 ) = 0 (4)
其中 F ( x , y , z ) 是2次曲面函数, a 1 x + a 2 y + a 3 z + a 4 是一次曲面(即平面)函数,则称这个3次曲面为3次复合曲面(或可分的3次曲面);并分别称2次曲面 F ( x , y , z ) = 0与平面 a 1 x + a 2 y + a 3 z + a 4 = 0 为这个3次复合曲面的二次分曲面与分平面;如果不能,则称为不可分的3次曲面。
为了对三次复合曲面进行分类,下面先对平面的分类进行讨论:
定义3.2:设平面的一般方程为
A x + B y + C z + D = 0 (5)
其中实常数A,B,C不全为0。如果在交换变元x,y,z及重新命名平面系数A,B,C与D的条件下,不能化为同一形式的任意两个平面方程,称为不同类型的平面方程。
定理3.1:如果平面方程(5)中的变元x,y,z可以自由交换,则平面方程可以分为以下6类:
(i) A x + B y + C z + D = 0 , A B C D ≠ 0 ( 与 三 个 坐 标 轴 都 相 交 于 非 零 点 的 平 面 )
(ii) A x + B y + C z = 0 , A B C ≠ 0 ( 过 原 点 的 平 面 )
(iii) A x + B y + D = 0 , A B D ≠ 0 ( 平 行 于 坐 标 轴 的 平 面 )
(iv) A x + B y = 0 , A B ≠ 0 ( 过 坐 标 轴 的 平 面 )
(v) A x + D = 0 , A D ≠ 0 ( 平 行 于 坐 标 平 面 的 平 面 )
(vi) A x = 0 或 x = 0 , A ≠ 0 ( 坐 标 平 面 )
证明:在方程(5)中,当A,B,C与D都不为0就是第(i)类;当A,B与C都不为0,且D为0,则化为第(ii)类;当A,B与C中有一个为0,而D不为0,则化为第(iii)类;当A,B与C中有一个为0,且D为0,则化为第(iv)类;当A,B与C中有两个为0,而D不为0,则化为第(v)类;当A,B与C中有两个为0,且D为0,则化为第(vi)类。毫无疑问,(i)~(vi)属于不同的类,因为他们相互间在交换变元x,y,z及重新命名平面系数A,B,C与D的条件下,不能互化。 □
定理3.2:适当选取坐标系,三次复合曲面的一般方程(4)总可化为下列5大类简化方程中的一个:
(I) ( a 11 x 2 + a 22 y 2 + a 33 z 2 + a 44 ) ( A x + B y + C z + D ) = 0 , a 11 a 22 a 33 ≠ 0 ;
(II) (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 ( A x + B y + C z + D ) = 0 , a 11 a 22 a 34 ≠ 0 ;
(III) ( a 11 x 2 + a 22 y 2 + a 44 ) ( A x + B y + C z + D ) = 0 , a 11 a 22 ≠ 0 ;
(IV) ( a 11 x 2 + 2 a 24 y ) ( A x + B y + C z + D ) = 0 , a 11 a 24 ≠ 0 ;
(V) ( a 11 x 2 + a 44 ) ( A x + B y + C z + D ) = 0 , a 11 ≠ 0 ;
其中A,B,C不全为0。
证明:根据3次复合曲面(4)的2次分曲面 F ( x , y , z ) = 0 的特点,由定理2.1知,适当选取坐标系,即进行恰当的坐标的转轴与平移变换(3),可以把 F ( x , y , z ) = 0 化为定理2.1中的5种形式,同时此变换把平面方程 a 1 x + a 2 y + a 3 z + a 4 = 0 化为了 A x + B y + C z + D = 0 形式。由于平面方程在任何坐标系下都是一次方程,因此A,B,C不全为0。所以,适当选取坐标系后,任一3次复合曲面(4)都可以化为本定理描述的5大类形式之一。 □
定理3.2的分类是在平面方程 A x + B y + C z + D = 0 中的系数A,B,C不全为0的条件下得到的,并没有考虑A,B,C及D的具体情况。为了得到标准方程,我们有必要加以考虑。由定理3.1知,平面 A x + B y + C z + D = 0 可以分为6类,是否意味着能利用乘法原理,得到由定理3.2的5大类扩展成30小类的结论呢?我们说不能,因为定理3.1有一个先决条件:能自由交换变元x,y,z,而定理3.2中的平面方程 A x + B y + C z + D = 0 中的变元及其系数是不自由的,是被动得到的,因此如果仅考虑A,B,C,D中有几个为0而不考虑他们的正负号的条件下,我们有
定义3.3:在定理3.2的5大分类方程中,如果进一步考虑A,B,C,D中有几个为0而不考虑他们的正负号的条件下得到的方程称为三次复合曲面(4)的小类方程;如果在交换变元x,y,z及重新命名二次分曲面函数系数aij(不同大类有不同的aij)与平面系数A,B,C的条件下,不能化为同一形式的两个小类方程称为不同类型的小类方程。
从而,在进一步考虑A,B,C,D中有几个为0而不考虑他们的正负号的条件下,我们有下面引理3.1~3.5:
引理3.1:适当选取坐标系,定理3.2中的(I)式可化为下列6小类简化方程中的一个:
(1-1) ( a 11 x 2 + a 22 y 2 + a 33 z 2 + a 44 ) ( A x + B y + C z + D ) = 0 , A B C D ≠ 0 ;
(1-2) ( a 11 x 2 + a 22 y 2 + a 33 z 2 + a 44 ) ( A x + B y + C z ) = 0 , A B C ≠ 0 ;
(1-3) ( a 11 x 2 + a 22 y 2 + a 33 z 2 + a 44 ) ( A x + B y + D ) = 0 , A B D ≠ 0 ;
(1-4) ( a 11 x 2 + a 22 y 2 + a 33 z 2 + a 44 ) ( A x + B y ) = 0 , A B ≠ 0 ;
(1-5) ( a 11 x 2 + a 22 y 2 + a 33 z 2 + a 44 ) ( A x + D ) = 0 , A D ≠ 0 ;
(1-6) ( a 11 x 2 + a 22 y 2 + a 33 z 2 + a 44 ) x = 0 ,
其中 a 11 a 22 a 33 ≠ 0 。
证明:在(I)式中的二次分曲面函数 F ( x , y , z ) = a 11 x 2 + a 22 y 2 + a 33 z 2 + a 44 关于 x , y , z 对称,使得 A x + B y + C z + D 中的 x , y , z 可以自由交换,满足定理3.1的条件,因此组合分配一下就可得到本引理中的6类简化方程。 □
引理3.2:适当选取坐标系,定理3.2中的(II)式可化为下列10小类简化方程中的一个:
(2-1) (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 ( A x + B y + C z + D ) = 0 , A B C D ≠ 0 ;
(2-2) (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 ( A x + B y + C z ) = 0 , A B C ≠ 0 ;
(2-3) (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 ( A x + B y + D ) = 0 , A B D ≠ 0 ;
(2-4) (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 ( A x + C z + D ) = 0 , A C D ≠ 0 ;
(2-5) (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 ( A x + B y ) = 0 , A B ≠ 0 ;
(2-6) (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 ( A x + C z ) = 0 , A C ≠ 0 ;
(2-7) (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 ( A x + D ) = 0 , A D ≠ 0 ;
(2-8) (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 ( C z + D ) = 0 , C D ≠ 0 ;
(2-9) (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 x = 0 ,
(2-10) (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 z = 0 ,
其中 a 11 a 22 a 34 ≠ 0 。
证明:(2-1)与(2-2)是显然的,因为分平面函数关于 x , y , z 对称,因此只能形成这两个类。但(2-3)以下的方程与引理3.1中的(1-3)以下的有些不同,因为二次函数 F ( x , y , z ) =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仅关于 x , y 对称,关于x与 z , y 与z都不对称,且定理3.1中的(iii)式中的平面函数 A x + B y + D 也仅关于 x , y 对称,关于x与 z , y 与z不对称,因此x与z或y与z不能交换,这就造成(2-3)与(2-4)是不一样的类,因为通过交换变元及重新命名系数不能实现两个方程的互化,但曲面方程 (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 ( B y + C z + D ) = 0 , B C D ≠ 0 ,不是全新的类,因为它中的x与y交换,并重新命名系数就可以得到(2-4)。因此,在二次分曲面函数为 F ( x , y , z ) = a 11 x 2 + a 22 y 2 + 2 a 34 z 及平面函数 A x + B y + C z + D 中的系数 A , B , C 中仅有一个为0的条件下,会产生两个完全不同的类(2-3)与(2-4)。同理我们可以得到(2-5)~(2-10)等6个不同的类。 □
引理3.3:适当选取坐标系,定理3.2中的(III)式可化为下列10小类简化方程中的一个:
(3-1) ( a 11 x 2 + a 22 y 2 + a 44 ) ( A x + B y + C z + D ) = 0 , A B C D ≠ 0 ;
(3-2) ( a 11 x 2 + a 22 y 2 + a 44 ) ( A x + B y + C z ) = 0 , A B C ≠ 0 ;
(3-3) ( a 11 x 2 + a 22 y 2 + a 44 ) ( A x + B y + D ) = 0 , A B D ≠ 0 ;
(3-4) ( a 11 x 2 + a 22 y 2 + a 44 ) ( A x + C z + D ) = 0 , A C D ≠ 0 ;
(3-5) ( a 11 x 2 + a 22 y 2 + a 44 ) ( A x + B y ) = 0 , A B ≠ 0 ;
(3-6) ( a 11 x 2 + a 22 y 2 + a 44 ) ( A x + C z ) = 0 , A C ≠ 0 ;
(3-7) ( a 11 x 2 + a 22 y 2 + a 44 ) ( A x + D ) = 0 , A D ≠ 0 ;
(3-8) ( a 11 x 2 + a 22 y 2 + a 44 ) ( C z + D ) = 0 , C D ≠ 0 ;
(3-9) ( a 11 x 2 + a 22 y 2 + a 44 ) x = 0 ,
(3-10) ( a 11 x 2 + a 22 y 2 + a 44 ) z = 0 ,
其中 a 11 a 22 a 44 ≠ 0 。
证明:与引理3.2的证明类似。 □
引理3.4:适当选取坐标系,定理3.2中的(IV)式可化为下列14小类简化方程中的一个:
(4-1) ( a 11 x 2 + 2 a 24 y ) ( A x + B y + C z + D ) = 0 , A B C D ≠ 0 ;
(4-2) ( a 11 x 2 + 2 a 24 y ) ( A x + B y + C z ) = 0 , A B C ≠ 0 ;
(4-3) ( a 11 x 2 + 2 a 24 y ) ( A x + B y + D ) = 0 , A B D ≠ 0 ;
(4-4) ( a 11 x 2 + 2 a 24 y ) ( A x + C z + D ) = 0 , A C D ≠ 0 ;
(4-5) ( a 11 x 2 + 2 a 24 y ) ( B y + C z + D ) = 0 , B C D ≠ 0 ;
(4-6) ( a 11 x 2 + 2 a 24 y ) ( A x + B y ) = 0 , A B ≠ 0 ;
(4-7) ( a 11 x 2 + 2 a 24 y ) ( A x + C z ) = 0 , A C ≠ 0 ;
(4-8) ( a 11 x 2 + 2 a 24 y ) ( B y + C z ) = 0 , B C ≠ 0 ;
(4-9) ( a 11 x 2 + 2 a 24 y ) ( A x + D ) = 0 , A D ≠ 0 ;
(4-10) ( a 11 x 2 + 2 a 24 y ) ( B y + D ) = 0 , B D ≠ 0 ;
(4-11) ( a 11 x 2 + 2 a 24 y ) ( C z + D ) = 0 , C D ≠ 0 ;
(4-12) ( a 11 x 2 + 2 a 24 y ) x = 0 ,
(4-13) ( a 11 x 2 + 2 a 24 y ) y = 0 ,
(4-14) ( a 11 x 2 + 2 a 24 y ) z = 0 ,
其中 a 11 a 24 ≠ 0 。
证明:(4-1)与(4-2)是显然的。二次分曲面函数 F ( x , y , z ) = a 11 x 2 + 2 a 24 y 关于 x , y , z 都不对称,且定理3.1中的(iii)式中的平面函数 A x + B y + D 仅关于 x , y 对称,关于x与
引理3.5:适当选取坐标系,定理3.2中的(V)式可化为下列10小类简化方程中的一个:
其中
证明:(5-1)与(5-2)是显然的。由于二次分曲面函数
定理3.3:适当选取坐标系,三次复合曲面的一般方程(4)总可化为引理3.1~3.5中的50小类简化方程中的一个。
证明:由引理3.1~3.5知。 □
本节将探讨3次复合曲面的所有可能的标准方程。这里我们对平面方程中的实系数A,B,C及D仅考虑他们是否为0,而不考虑他们的正负号。
引理4.1:当引理3.1中的2次分曲面函数
证明:当
(1)
(2)
(3)
(4)
(5)
(6)
同理,当
引理4.2:当引理3.2中的2次分曲面函数
证明:当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当
引理4.3:当引理3.4中的2次分曲面函数
证明:当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引理4.4:当引理3.5中的2次分曲面函数
证明:当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当
定理4.1:三次复合曲面(4),在适当选取坐标系,并不考虑平面系数的正负号条件下,共有150个标准方程。
证明:由引理4.1得36个标准方程;由引理4.2得70个;由引理4.3得14;由引理4.4得30个;故共有150个标准方程。 □
本研究得到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
王继兴. 3次复合曲面的分类及其标准方程Classifications of 3-Order Composite Surfaces and Their Standard Equations[J]. 理论数学, 2019, 09(01): 62-70. https://doi.org/10.12677/PM.2019.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