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活血化瘀的功效。本文主要从化学及药理方面综述了败酱草的种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肝癌、肠癌、宫颈癌等的特性与功效,为败酱草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Patriniae Herba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which can clear heat, detoxicate, remove dampness and apocenosis, and improve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Patriniae Herba, as well as its features and efficacy on liver cancer, colon cancer, and cervical cancer.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atriniae Herba.
马密霞1,2,3,李元稚2,胡文祥1,3*
1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2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3北京神剑天军医学科学院航天军事医药学实验室,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10月18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1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9日
败酱草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活血化瘀的功效。本文主要从化学及药理方面综述了败酱草的种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肝癌、肠癌、宫颈癌等的特性与功效,为败酱草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败酱草,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败酱草分为黄花败酱草和白花败酱草,入药的原植物主要为败酱科(Valerianaceae)败酱属(Patrinia)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和白花败酱(Patrina villosa Juss, PVJ)的根茎及带根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改善肝功能、抑菌和抗病毒等作用,在临床上主要治疗肠痈、肺痈、痈肿疮毒以及产后瘀阻腹痛,赤白带下等症 [
败酱草中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环烯醚萜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甾醇类、香豆素类等多种活性成分。到2016年为止,从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中总共分离鉴定了约112种成分,其中黄花败酱中共分离得到80种成分,且以三萜皂苷类成分为主;白花败酱中共分离得到40种成分,主要以黄酮类成分为主。两种植物中获取的化学成分不完全相同如表1 [
败酱草种类 | 分离得到化合物的数量 | 化合物类别 | 备注 |
---|---|---|---|
白花败酱 | 40种 | 黄酮类 | 见表2 |
三萜类 | 见表3,表4 | ||
环烯醚萜类 | 见表6 | ||
挥发油类 | 见表6 | ||
有机酸类 | 见表6 | ||
甾醇类 | 见表6 | ||
香豆素类 | 见表6 | ||
木脂素类 | 见表5 | ||
黄花败酱 | 80种 | 三萜皂苷类 |
表1. 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类别
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中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其中白花败酱中含量更高。两种败酱草中共分离鉴定了23种黄酮类化合物,按母核的结构分为3大类,即黄酮醇类、黄酮类化合物、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如表2 [
败酱草种类 | 化合物类别 | 化合物种类 | 备注 | |
---|---|---|---|---|
黄花败酱 | 黄 酮 类 | 黄酮醇类 | 槲皮素 | |
芦丁 | [
|
|||
白花败酱 | 黄酮醇类 | kaempferol-3-O-trirhamninoside | ||
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 | ||||
山奈酚-3-O-β-D-半乳糖(6→1)-α-L-鼠李糖苷 | ||||
木犀草素 | ||||
黄酮类化合物 | 8-O-葡萄糖基-7-甲氧基-4’,5-二羟基黄酮 | |||
异牡荆苷 | [
|
|||
异荭草苷 | [
|
|||
3’-iso-emustard | ||||
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 | ||||
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 | ||||
洋芹素 | ||||
二氢黄酮类化合物 | orotinin | |||
orotinin-5-methylether | ||||
bolusanthol B | ||||
(2S)-5,7,2’,6’-四羟基-6,8-二异戊烯基-二氢黄酮 | [
|
|||
(2S)-5,7,2’,6’-四羟基-6-异戊烯基-二氢黄酮 | [
|
表2. 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
目前从黄花败酱中共分离鉴定了56种三萜皂苷,这些三萜类化合物的母核结构主要为齐墩果烷型和乌苏烷型见表3、表4 [
败酱草种类 | 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类别 | 化合物种类 | ||
---|---|---|---|---|
白花败酱 |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 齐墩烷果型 | 齐墩果酸型 | |
3-羰基齐墩果酸型 | ||||
13,28-环氧-齐墩果烷型 | ||||
11,12环氧-13,28-环氧-齐墩果烷型 | ||||
常春藤型 | ||||
黄花败酱 | 乌苏烷型 | α-香树精 |
表3. 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分离得到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败酱草种类 | 分离得到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名称 | |
---|---|---|
白花败酱 | 齐墩 果酸型 | sulfapatrinoside II |
β-香树精 | ||
黄 花 败 酱 | 齐 墩 果 酸 型 | 3-O-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 |
齐墩果酸 | ||
2α-羟基齐墩果酸 | ||
3-O-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 木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 ||
3-O-β-D-吡喃木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 ||
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 ||
3-O-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 木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 ||
黄 花 败 酱 | 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 木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 |
3-O-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 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 ||
3-O-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 | ||
28-O-β-D-吡喃葡萄糖基-齐墩果酸 | ||
giganteaside D | ||
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齐墩果酸 | ||
patrinia-glycoside B-II | ||
3-O-吡喃葡萄糖基-(1→3) | ||
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 | ||
3-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木糖齐墩果酸 | ||
异叶败酱皂苷A | ||
异叶败酱皂苷B | ||
黄花败酱皂苷B | ||
黄花败酱皂苷F | ||
黄花败酱皂苷G | ||
黄花败酱皂苷D | ||
黄花败酱皂苷E | ||
齐墩果酮酸 |
表4. 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分离得到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名称
种类 |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种类 | 分离得到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名称 | |
---|---|---|---|
黄 花 败 酱 | 齐 墩 果 烷 型 | 3-羰基齐墩果酸型 | 3,11-二羰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 |
29-羟基-3-羰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 | |||
11-羰基-齐墩果酸 | |||
13,28-环氧 -齐墩果烷型 | 3β,12α-二羟基-齐墩果烷-28,13β-内酯 | ||
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吡喃木糖-12β,30-二羟基-齐墩果烷-28,13β-内酯 | |||
3-O-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 木糖基-12β,30-二羟基-齐墩果烷-28,13β-内酯 | |||
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30-二羟基-齐墩果烷-28,13β-内酯 |
11,12环氧-13,28-环氧-齐墩果烷型 | 3-O-β-D-吡喃木糖-11α,12α-环氧齐墩果烷-28,13β-内酯 | ||
---|---|---|---|
3-O-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 | |||
常春藤型 | 3-吡喃鼠李糖-(2’-乙酸乙酯)-28-O-吡喃葡萄糖基-(1→6)-吡喃葡萄糖常春藤皂苷 | ||
黄花败酱皂苷A | |||
α-常春藤皂苷 | |||
kalopanx saponin B | |||
patrinia saponin H3 | |||
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 | |||
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 | |||
3-O-乙酰基-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 | |||
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3)-β-D-吡喃木糖常春藤皂苷 | |||
28-O-吡喃葡萄糖基-(1→6)-吡喃葡萄糖常春藤皂苷 | |||
黄花败酱皂苷C | |||
3-吡喃鼠李糖基-28-O-吡喃葡萄糖基-(1→6)-吡喃葡萄糖常春藤皂苷 | |||
3-O-β-D-吡喃半乳糖基-(1→3’)-(2’-O-乙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 | |||
乌苏烷型 | α-香树精 | ||
乌苏酸皂苷元类 | 乌苏酸 | ||
sulfapatrinoside I |
表5. 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分离得到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名称
阎新佳 [
白花败酱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 | |
---|---|
1 | (7R, 8S)-3,3’,5-三甲氧基4’,7-环氧-8,5’-新木脂素-4,9,9’-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 |
2 | (7S, 8R)-4,9’-二羟基-3, 3’-二甲氧基-7, 8-二氢苯骈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 |
3 | (7R, 8S)-二羟基脱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 |
4 | (7S, 8R)-二羟基脱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 |
5 | 7R,8S-gloehidioboside |
6 | 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 |
7 | 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 |
8 | 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 |
9 | 5,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 |
10 | tanegool |
11 | tanegool-7’-methyl ether |
表6. 白花败酱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
Xiang等 [
败酱草种类 | 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分离得到的其它类化合物 | ||||
---|---|---|---|---|---|
环烯醚萜类 | 甾醇类 | 香豆素类 | 有机酸类 | 备注 | |
白 花 败 酱 | 马钱子苷 | β-谷甾醇 | 莨菪亭 | 单宁 | [
|
villosolside | β-胡萝卜苷 | interosode B | |||
莫诺苷 | 7-羟基-β-谷甾醇 | ||||
villosol | 芸苔甾醇-D-葡萄糖苷 | ||||
β-谷甾醇-D-葡萄糖苷 | |||||
刺楸皂苷B | |||||
patriniaflavanone A | [
|
||||
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6’’-甲酯 | [
|
||||
对羟基苯乙酸甲酯 | [
|
||||
反式咖啡酸 | [
|
||||
反式咖啡酸甲醇 | [
|
||||
黄 花 败 酱 | jatamanin A | 豆甾醇 | 东莨菪内酯 | 棕榈油酸 | |
scabroside J | β-谷甾醇 [
|
七叶内酯 | 油酸 | ||
scabroside L | 3 (或4)-甲基-7-羟基-3,4-二氢香豆素七叶苷元 | 亚油酸 | |||
scabroside K | 二十二酸 | ||||
马钱子苷 | 癸酸 | ||||
patriscabroside I | 亚麻酸 | ||||
isopatriscabroside I | 单宁 [
|
||||
patriscabrol | |||||
isopatriscabrol | |||||
jatamanin J | |||||
patrinoside的苷元 | |||||
注 | 不含挥发油类 |
表7. 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分离得到的其它类化合物
项峥对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白花败酱草的体积分数70%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化合物1~7为首次从败酱属中分离得到,见表8 [
序号 | 白花败酱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备注 |
---|---|---|
1 | 2-苯乙基-α-L-阿拉伯吡喃基-(1’~6’)-β-D-吡喃葡糖苷 | 首次分离得到 |
2 | 吐叶醇 | 首次分离得到 |
3 | 顺式4-羟基乙醇 | 首次分离得到 |
4 | 去氢吐叶醇 | 首次分离得到 |
5 | 野鸦椿素A | 首次分离得到 |
6 | 黑麦草内酯 | 首次分离得到 |
7 | 对甲氧基苯甲醇 | 首次分离得到 |
8 | 蝶黄素A | |
9 | 尿素 |
表8. 白花败酱分离得到的9个化合物
宋敬丽从白花败酱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如表9 [
序号 | 白花败酱草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备注 |
---|---|---|
1 | 8,9-didehydro-7-hydroxydolichodial-1-dimethyl acetal | |
2 | 8,9-didehydro-7-hydroxydolichodial | 首次分离得到 |
3 | 熊果酸 | |
4 | 3-O-甲基槲皮素 | 首次分离得到 |
5 | 木犀草素 | |
6 | 山柰酚-3-O-阿拉伯糖苷 | 首次分离得到 |
表9. 白花败酱分离得到的6个化合物
包永睿白花败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从白花败酱草70%乙醇提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见表10 [
序号 | 黄花败酱草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备注 |
---|---|---|
1 | isolariciresinol 4-O-β-D-glucopyranoside | 首次分离得到 |
2 | (7’S,8R,8’R)-isolariciresinol | |
3 | (7’S,8R,8’S)-isolariciresinol | 首次分离得到 |
4 | (7’R,8S,8’S)-isolariciresinol | |
5 | 5-methoxyisolariciresinol | |
6 | lyoniresinol | |
7 | syringaresinol mono-β-D-glucoside | 首次分离得到 |
表10. 黄花败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
阎新佳从白花败酱草干燥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中 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如表11 [
序号 | 白花败酱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备注 |
---|---|---|
1 | 异地芰普内酯 | 首次分离得到 |
2 | citroside A | 首次分离得到 |
3 | grasshopper ketone | 首次分离得到 |
4 | (E)-4-hydroxy-3,3,5-trimethy1-4-(3-oxobut-1-en-1-yl)-cyclohexan-1-one | 首次分离得到 |
5 | bluemenol A | 首次分离得到 |
6 | pubinernoid A | 首次分离得到 |
7 | 刺槐素 | 首次分离得到 |
8 | 葛根素 | 首次分离得到 |
9 | 5-(1’-hydroxyethyl)-methyl nicotinate | 首次分离得到 |
10 | 2-[4-(3-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propane-1,3-diol | 首次分离得到 |
11 | 1-O-(β-D-glucosyl)-2-[2-methoxy-4-(3-hydroxypropyl) -phenoxy]-propan-3-ol | 首次分离得到 |
---|---|---|
12 | 二氢芥子醇 | |
13 | 3,5-dimethoxyl-4-hydroxyl-phenylpropanol-9-O-β-D-glucopyranoside | |
14 | 2-phenylethyl-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
表11. 白花败酱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神农本草经》中将败酱草列为中品,其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活血化瘀的功效,民间验方中与其他中药配伍,用于治疗肠癌、膀胱癌、宫颈癌等多种癌症。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就有人报道了败酱草属植物药中的异叶败酱的抗肿瘤作用,关于黄花败酱体内抗肿瘤、体外诱导人乳腺癌 MCF-7细胞调亡的作用也有报道 [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严重影响着女性的健康。如今治疗宫颈癌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但两者都有许多副作用,且不能根治。采用败酱草治疗癌症的研究也见报道。
皂甙作为抗肿瘤作用的化合物,其抗肿瘤机制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影响肿瘤细胞信号转导、影响肿瘤细胞周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等 [
张永强 [
朴成玉 [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从中医角度来说,属中医学的“肠积”、“积聚”、“症瘕”、“肠覃”、“肠风”、“脏毒”、“下痢”、“锁肛痔”等病的范畴。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符合大肠癌“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治法治则。败酱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大肠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并在消化、呼吸、血液等恶性肿瘤治疗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周庄 [
黄炜 [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特征,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肿瘤细胞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和多途径的发展过程,包括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步骤复杂。血道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大多数肉瘤、肝癌、肾癌、甲状腺滤泡癌、宫颈癌等的主要转移方式。癌细胞转移使得癌症更难治愈。
魏一萌 [
李玉基 [
败酱草在抗其他癌症方面也有不少报道。徐锡 [
癌症是当前世界上引起人类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常用方法是手术和放化疗,化疗药物对患者毒副作用较大,治愈率很低,且治疗费用昂贵,给患者本身、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历史悠久,疗效可佳,而且相对放化疗药物,具有毒副作用较小和作用靶点多等特点。
目前我国传统中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抗肿瘤中 [
马密霞,李元稚,胡文祥. 败酱草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Progress i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nti-Tumor Effects of Patriniae Herba[J]. 药物化学, 2018, 06(04): 128-137. https://doi.org/10.12677/HJMCe.2018.64017
https://doi.org/10.1016/j.mvr.2010.0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