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PP Advances in Philosophy 2169-2599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10.12677/ACPP.2018.73008 ACPP-26866 ACPP20180300000_68939003.pdf 人文社科 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 Practi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Qinghai in the New Era 忠鹏 1 2 null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31 08 2018 07 03 39 43 © Copyright 201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201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习总书记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生态哲学思想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内涵深刻、外延丰富的体系,对于当前及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严格遵循。青海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以及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和要求,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在全国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快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通过提供更多生态红利来大力改善民生,不断推进生态领域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路,极大地推进了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eneral Secretary Xi’s ecological philosophy has been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developed, forming a profound and de-notative system, which is of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current and futur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requires us to adhere to it for a long time and strictly follow it. Qinghai Province has thoroughly implemented General Secretary Xi’s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his instructions and requirements for Qinghai’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has become more deeply aware of its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global ecosystem of the whole country. It has continuously accelerated green development, circular development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and has made great efforts to reform it by providing more ecological dividends. We should improve people’s livelihood, constantly promot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in the field of ecology, gradually explore a practical way to buil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ith Qinghai characteristics, and great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Qinghai.

新时代,生态哲学思想,青海生态文明建设, New Era Ecological Philosophy Qinghai’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sup> </sup>

李忠鹏

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 西宁

收稿日期:2018年8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9月12日;发布日期:2018年9月19日

摘 要

习总书记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生态哲学思想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内涵深刻、外延丰富的体系,对于当前及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严格遵循。青海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以及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和要求,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在全国全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快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通过提供更多生态红利来大力改善民生,不断推进生态领域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路,极大地推进了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关键词 :新时代,生态哲学思想,青海生态文明建设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1 ]。这一点也具体体现在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同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较不平衡、优质生态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与实际情况、经济社会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形势,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思想,从而提出了具有创新性、时代性的生态哲学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科学思想,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思路及指示要求,青海省深入贯彻落实这些思路和指示,极大地推动了本省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2.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发展的指示和要求 2.1. 基于青海的生态地位确立了生态优先发展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青海的生态文明建设,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询问青海代表团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情况,提出要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春水向东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同时又地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决定了青海保护生态环境任务重、难度大。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是青海义不容辞又来不得半点闪失的重大责任” [ 2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青海省委关于2014年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批示:“青海集西部、民族、贫困地区于一身,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省情特殊,责任特殊。望再接再厉,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来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落实‘四个全面’的要求,把青海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习总书记的批示成为指导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在2016年8月在青海考察期间向当地干部群众做出指示要“扎扎实实推进生态保护”,青海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哲学思想,极大地推动了青海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2.2. 坚持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于保护中实现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青海生态功能重要、能源资源丰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省情和实际,提出了绿色发展和精准脱贫的发展战略:“要积极改造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升级、产业链延长、资源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等举措,全面提高盐湖化工、有色冶金、能源化工、特色轻工、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的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要积极发展特色新兴产业,从地理区位特点和资源特色出发,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环境友好型特色新兴产业。”“把光伏发电打造成具有规模优势、效率优势、市场优势的特色支柱产业,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 [ 3 ]。这些指示指导青海干部群众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青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3. 习近平生态哲学思想指导下的青海生态文明建设 3.1. 确立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生态战略目标

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生态的关注度可以看出他十分重视青海在全国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这也是他系统生态观的具体体现,因为青海地区的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承担着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服务:一是水源涵养。青海的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母亲河——黄河、长江的发源地,也是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如果水源地生态遭到破坏,极端情况下会使河流源头枯竭,作为河流源头所在之地,这里具有极为重要的水源涵养的生态功能。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青海地区处于青藏高原的腹地,是高寒地区生物种子库,这里生长着许多国内珍稀动物,比如雪豹、黑颈鹤、棕熊、藏羚羊等等,是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使这些动物在这里生息繁衍,这样生物多样性才会不断丰富而不致出现濒临灭绝等现象。三是青海地区不仅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生态安全屏障,而且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区,是影响世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和重要区域,被称为“地球之肾”。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生态建设多次做出指示,使得青海的干部群众不断明晰对青海自身的生态定位。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王国生提出要使青海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 [ 4 ] ,青海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在全国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这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安全观、系统生态观的具体体现,如果作为“中华水塔”以及全球气候敏感区的青海生态遭到破坏,其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难以弥补的。同时生态强省战略目标也是顺应了全球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全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大潮所制定的科学的生态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使青海走在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列,将使青海成为生态建设模范区、先行区。

3.2. 通过提供更多生态红利来大力改善民生

“无论是生态环境保护,还是民族地区发展,都离不开保障和改善民生这项基础性工作。”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之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通过实施惠民政策可以达到既保护好环境又能改善民生的双赢目标。比如,青海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未搬迁前所在区域大多是贫困区,所在县大多是贫困县,所在村大多是贫困村。在这一地区,生态问题和贫困问题交织在一起,如果解决不好,很容易使原来贫困牧民陷入更大的贫困中去。通过生态移民可以把处于生态功能核心区的牧民搬迁到附近的城镇上进行集中安置,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这一区域的城镇化,使得牧民逐步改变过去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在城镇可以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比如市政工程所提供的水、电、气,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等。此外,生态移民也促进了三江源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因为原来的牧民所从事的较为原始的粗放的畜牧业,在搬迁至城镇后,移民已经没有过多的草场和牛羊可以放牧,那么这一部分人就可以去学习新的劳动技能转而去从事第二三产业,也可以提高移民的收入。

另一方面,利用财政资金大力实施生态补偿。为缓解人畜数量不断增加给草场等带来的巨大压力,为适应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青海实行了较大规模的退牧还林、退牧还草以及生态移民工程,对于减畜牧户以及附近安置(比如县城)和异地安置(比如市郊)的搬迁牧户给予了一定的补偿,具体有住房补助、饲料粮补助、燃料补助、草原保护奖补助,对于55岁以上老人和16岁以下儿童也给予补助并不断健全移民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充分保障了其合法权益,因为根据“推拉理论模型”,如果生态移民在迁入地生活得好,就不会出现移民回迁和反弹的现象。生态移民补偿政策帮助移民转变了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移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丰富了移民的文化生活,此外还实施了优惠政策积极开展针对搬迁牧民的技术培训和就业培训,支持迁入地后续产业的发展,帮助移民增收致富。这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极大促进了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巩固了生态保护的成果,获得了牧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3.3.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断加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海省近年来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并取得了可喜成绩。青海的三江源生态移民未搬迁前所在的区域大多是贫困区,所在县大多是贫困县,所在村大多是贫困村,在这里,生态问题和贫困问题交织在一起,如果解决不好,很容易使原来贫困牧民陷入更大的贫困中去。通过实施绿色发展,移民可以在迁入地发展圈养式养殖业或者家庭牧场,这可以减轻草场的压力,也提高了养殖业的效率。减畜的牧民群众可以转而从事畜牧产品的加工产业,比如牦牛肉干的生产与加工、牦牛奶源的加工与制作,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农牧产品的附加值;利用高原地区气候条件发展温室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有机绿色蔬菜等等;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充分发挥专业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在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开发青藏高原野生植物及特色中藏医药并进行大规模生产;加强生态畜牧业技术模式研究和推广,培育良种,改善草场牧草生长状况;开展野生动物驯养利用及特种养殖技术研究,促进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牧区第一二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青海的各类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等十分丰富,拥有全国已探明矿产储量165种的105种且很多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但是为保护生态环境也只能禁止开发或者限制发展规模。在这样的背景下,青海开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取得了生态和发展两方面的双赢。比如青海省与比亚迪的合作正体现了这一点,青海是锂资源大省,锂储量居全国首位、占世界三分之一;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家横跨汽车、电池两大领域的企业,近年来比亚迪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它的新能源汽车,其汽车业务的主要增长即来源于此,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中亦占有重要份额,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成部件就是锂电池,涉及的核心技术就是锂电池技术 [ 5 ]。青海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与比亚迪飞速发展的能源汽车一拍即合,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此举在促进中国新能源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青海带来了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青海将经济建设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

3.4. 不断推进生态领域的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生态领域的制度建设,青海在生态实践中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一是制定了《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青海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率先在全国取消了核心生态功能区比如玉树州、果洛州、黄南州等地区的GDP、财政收入、工业指标方面的考核,这是对地方政府考核制度的一个大变革。三是在生态补偿机制的方面,在以前的基础上出台了《青海三江源综合试验区生态公益管护员设置及管理实施意见》,通过将减畜或者贫困牧民转变为生态公益管护员来进行生态补偿。四是颁布实施《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国土空间的科学规划与使用,进一步完善了用地指标控制体系,青海省积极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及落地工作 [ 6 ]。五是制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指导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工作,理顺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管理体制机制。这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和完善极大促进了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巩固了生态保护的成果,获得了牧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此外,生态保护领域的多元共治体系逐渐形成,青海地区在生态保护实践中不断地健全多元共治体系,除政府的行政力量外,还引入了市场力量、公民社会的力量参与保护,三方的力量形成合力,极大了促进了这里的生态保护成效。政府部门不断加大了对于环境治理的财政投入和制度供给。另一方面,由于青海地区地域广阔、人口较少,很多生态治理区域处于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州境内,这里地域辽阔、气候恶劣、地形复杂,仅靠政府环保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的工作人员很难完成诸如巡山、宣传、防盗猎的工作,无力承担如此复杂繁重的生态保护,而熟悉当地自然地理状况而又信仰藏传佛教、具有保护动植物和山水的藏族同胞是保护自然的重要力量,通过将他们引入多元共治体系,可以发挥牧民群众在生态保护上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 [ 7 ]。

基金项目

本论文属于2018年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孵化项目“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章引用

李忠鹏. 新时代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Practi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Qinghai in the New Era[J]. 哲学进展, 2018, 07(03): 39-43.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18.73008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10-28. 习近平.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 人民日报, 2013-05-25. 习近平. 之江新语[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153. 王国生. 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而奋斗[N].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生意社. 中国新能源汽车比亚迪锂电项目落户青海[J]. 青海科技, 2015(6): 37-38. 苏海红, 毛江晖, 李婧梅, 王亚波.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青海生态建设实践[J]. 青海社会科学, 2016(5): 64-69. 李忠鹏. 从多中心治理的视角看生态保护——以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为例[J]. 价值工程, 2017, 36(29): 29-3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