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庆阳环县地区4个农户水窖的调查进行研究。简单介绍了集雨水源地的类型和选取、集雨窖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常见集雨窖水处理技术和方法,阐述了选取水源地的原因以及从化学和物理两个方面处理窖水的技术和方法,分析了窖水水质与集流场、水窖附近环境有关。结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环县窖水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集雨场、水窖附近环境越好,水窖的水质越好。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vestigation of four farmers’ water cellars in Qingyang Huan count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types and selection of rainwater harvesting water sources, the sources of main pollutants in rainwater harvesting cellar water, common rainwater harvesting cellar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expounds the reasons of selecting water sources, and the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ellar water from chemical and physical aspects, and analyzes that the water quality of cellar water is related to the collecting field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water cellar.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drinking water sanitation standard (GB 5749-2006), the cellar water in Huan county wa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tter the en-vironment around the rainwater harvesting field and cellar, the better the water quality of cellar.
魏晓霞,郑旭东,张小伟,赵乐
陇东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甘肃 庆阳
收稿日期:2018年6月29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11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18日
本文通过对庆阳环县地区4个农户水窖的调查进行研究。简单介绍了集雨水源地的类型和选取、集雨窖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常见集雨窖水处理技术和方法,阐述了选取水源地的原因以及从化学和物理两个方面处理窖水的技术和方法,分析了窖水水质与集流场、水窖附近环境有关。结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环县窖水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集雨场、水窖附近环境越好,水窖的水质越好。
关键词 :环县,集雨窖水,处理,水质,污染物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雨水窖存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庆阳环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在经济上减少开支,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
农家屋顶、庭院以及靠近庭院开阔地带集雨模式为庆阳环县最主要的集雨模式,该地区普遍一家或一个家族使用一个集雨水窖,收集的窖水在降雨过程中会受到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直接污染,经集流场收集的雨水流向水窖时,又会受到地面及屋顶尘土、生活污染物、农药、化肥和家禽粪便等污染物的二次污染 [
本研究选择甘肃庆阳环县毛井乡龙柏山村阴庄自然村徐朝生农户水窖、二条硷村李耀雄农户水窖、杨东掌村芦草渠然村李治江农户水窖和龙柏山村李洞子自然村王培学农户水窖为目标区域,该地区的集雨窖水水源地类型多为土路面、水泥地面、瓦屋面,如表1所示。
环县属于西北地区,但靠近秦岭以南的西南地区,处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该地区使用水窖是一种可以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根据取样原则,本研究选择甘肃庆阳环县毛井乡龙柏山村阴庄自然村徐朝生农户水窖(见图3)、二条硷村李耀雄农户水窖(见图4)、杨东掌村芦草渠自然村李治江农户水窖(见图5)、龙柏山村李洞子自然村王培学农户水窖(见图6)。
集雨窖水的浊度是由于水中含有泥沙、粘土、有机物、浮游生物等污染物造成的。在降雨过程中,初降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泥砂、灰尘及树叶碎片等,降雨刚开始时雨水浊度较高,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雨水中的悬浮物经冲刷减少,浊度值也随之减小。
集雨地点 | 水源地类型 | 水源地材质 | 水源地外加污染源情况 | 特征 |
---|---|---|---|---|
山坡边 | 水泥地面 | 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 | 无 | 多年修、表面光滑 |
农家庭院 | 土路面 | 黄土 | 有旱厕、家禽、秸秆 | 表面有浮土和少量家禽粪便 |
农家庭院 | 屋瓦面 | 青瓦 | 有秸秆、种植蔬菜 | 多年修 |
农家庭院 | 水泥地面 | 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 | 无 | 村民主要生活场所 |
表1. 集雨水源地类型与特征
图1. 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图2. 甘肃省近10年平均降雨分布图
图3. 甘肃庆阳环县毛井乡龙柏山村阴庄自然村徐朝生农户水窖
图4. 甘肃庆阳环县毛井乡二条硷村李耀雄农户水窖
图5. 甘肃庆阳环县毛井乡杨东掌村芦草渠自然村李治江农户水窖
图6. 甘肃庆阳环县毛井乡杨东掌村芦草渠自然村何正富农户水窖
集雨窖水中的有机物主要为天然有机物。CODMn是反映水域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 [
集雨窖水中氨氮的来源主要为雨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氨氮虽然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影响,但是也反映了集雨窖水的污染程度。集雨窖水中较高的氨氮含量,会促进集雨窖水中的亚硝化细菌滋生,导致水中的细菌超标。
集雨窖水中微生物污染是集雨窖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细菌总数是大肠菌群数、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细菌数的总和。大肠菌群数是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是水体被粪便污染程度的卫生指标。因为集流场周围的卫生条件普遍比较差,经常有牲畜和家禽活动,或者有的距离厕所垃圾堆较近,集雨窖水受到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
集雨窖水中氟元素的来源主要有地下水中氟元素、地表水中氟元素和雨水中氟元素组成。1) 地下水中氟主要来自与之接触的含氟矿物中氟经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进水中并在相应的水化学环境保持平衡。2) 地表水中(主要是地面径流)氟受黏土、矿物中氟的吸附-溶出过程控制。3) 雨水中的氟则来源于大气中的氟。
所取得水样是在2018年1~4月份,此时正是环县地区枯水时期,水样1取样地为环县毛井乡龙柏山村阴庄自然村徐朝生农户水窖(见图3),送检单位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水样2取样地为环县毛井乡杨东掌村芦草渠自然村李治江农户水窖(见图5),送检单位甘肃馨宝利环境监测有限公司。窖水水样1号和水样2号相比对有28个检测项目,水质指标及检测结果见表2。通过表2可以明显看出2号水样水质比1号水质水样水质差,从图5和图3相比较,水窖周边环境对水窖水质的影响很大。
集雨窖水水质检测分析仪器1) 酸度计PHS-ZF;
2) 离子色谱仪IC1010;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5200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600;
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210;
6)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AFS-830。
初期弃流后的集雨窖水已经除去了降雨刚开始时所汇集污染物,刘玲花 [
水力旋流除砂器 [
序号 | 检测项目 | 技术指标 | 1号水样检测结果 | 2号水样检测结果 | 检测方法 |
---|---|---|---|---|---|
1 | 色度/(铂钴色度单位) | ≤15 | 0.2 | 3 | GB/T 5750.4-2006 |
2 | 浑浊度(散射浑浊度单位)/NTU | ≤1.0 | 0.0 | 1.0 | GB/T 5750.4-2006 |
3 | 溶解性总固体(mg/L) | ≤1000 | 72 | 347 | GB/T 5750.4-2006 |
4 | 耗氧量(mg/L) | ≤3 | 0.9 | 0.59 | GB/T 5750.7-2006 |
5 | 氰化物(mg/L) | ≤0.05 | 未检出 | 0.004 | GB/T 5750.5-2006 |
6 | 氯化物(mg/L) | ≤250 | 1.30 | 14 | GB/T 5750.5-2006 |
7 | 硫酸盐(mg/L) | ≤250 | 6.06 | 25 | GB/T 5750.5-2006 |
8 | 溴酸盐(mg/L) | ≤0.01 | 未检出 | 0.008 | GB/T 5750.10-2006 |
9 | 硝酸盐(mg/L) | ≤10 | 0.76 | 1.33 | GB/T 5750.5-2006 |
10 | 氟化物(mg/L) | ≤1.0 | 0.43 | 0.28 | GB/T 5750.5-2006 |
11 | 硫化物(mg/L) | ≤0.02 | 未检出 | 0.005 | GB/T 5750.5-2006 |
12 | 氨氮(以N计)/(mg/L) | ≤0.5 | 未检出 | 0.021 | GB/T 5750.5-2006 |
13 | 氯苯(mg/L) | ≤0.3 | 未检出 | 0.008 | GB/T 5750.8-2006 |
14 | 硼(mg/L) | ≤0.5 | 未检出 | 0.2 | GB/T 5750.6-2006 |
15 | 钡(mg/L) | ≤0.7 | 0.046 | 0.05 | GB/T 5750.6-2006 |
16 | 六价铬(mg/L) | ≤0.05 | 未检出 | 0.004 | GB/T 5750.6-2006 |
17 | 钠(mg/L) | ≤200 | 62.7 | 133.2 | GB/T 5750.6-2006 |
18 | 铁(mg/L) | ≤0.3 | 未检出 | 0.03 | GB/T 5750.6-2006 |
19 | 锰(mg/L) | ≤0.1 | 未检出 | 0.01 | GB/T 5750.6-2006 |
20 | 锌(mg/L) | ≤1.0 | 未检出 | 0.05 | GB/T 5750.6-2006 |
21 | 砷(mg/L) | ≤0.01 | 未检出 | 0.0003 | GB/T 5750.6-2006 |
22 | 镉(mg/L) | ≤0.005 | 未检出 | 0.0001 | GB/T 5750.6-2006 |
23 | 铅(mg/L) | ≤0.01 | 未检出 | 0.002 | GB/T 5750.6-2006 |
24 | 汞(mg/L) | ≤0.001 | 未检出 | 0.00004 | GB/T 5750.6-2006 |
25 | 硒(mg/L) | ≤0.01 | 未检出 | 0.0004 | GB/T 5750.6-2006 |
26 | 铜(mg/L) | ≤1.0 | 0.010 | 0.001 | GB/T 5750.6-2006 |
27 | 镍(mg/L) | ≤0.02 | 未检出 | 0.005 | GB/T 5750.6-2006 |
28 | 银(mg/L) | ≤0.05 | 未检出 | 0.0025 | GB/T 5750.6-2006 |
表2. 环县窖水水质检测报告
分离装置。应用于集蓄雨水处理的水力旋流除砂器即是利用泥水混合物在高速旋转运动产生的离心力,去除集雨窖水中大颗粒污染物的一种水力分离装置,对集雨窖水中悬浮物的去除效果比较理想,旋流中存在较高的剪切力,可以破坏颗粒间的凝聚,有利于固相分级。水力旋流除砂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操作,几乎不需要维护和附属设备,而且体积小,处理能力大,可以节省现场空间。
张国珍 [
迷宫式沉淀池 [
人工生态系统 [
根据陈现强所做关于不同廊道对集雨窖水径流污染物的消减的实验 [
超氯消毒是储水消毒方式中较为普遍的做法,然而由于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的原因,这种方式很难实现对存储的集雨窖水的持续消毒,不科学也不便于采用。目前,国内外正在兴起使用缓释消毒技术,是一种较好的且适宜有效的方法,逐渐成为储水消毒的新的研究方向。
缓释消毒技术 [
本文通过对环县地区窖水现场调查及取样检测,从表2可以明显看出,集流场附近环境越干净,集流的窖水水质越优越。其次,从集流场收集的雨水径流到水窖这一过程中的环境对窖水水质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针对环县窖水现状,通过以下几点可以有效的提高窖水水质。希望环县农户注意集流场及水窖周边环境,致使窖水水质符合或者接近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保护自身健康。
1) 每个水窖都应该建集雨场,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对集雨场硬化处理,使雨水在入窖前的各种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2) 保持集流场及水窖附近的卫生清洁。如牲畜的活动都应离开集雨场及水窖;厕所、牲畜圈这些都不能建在集雨场及水窖周边;秸秆、生活垃圾等也不能堆放及扔在集雨场和水窖附近。
3) 经常清洗水窖,定期进行消毒,并在饮水前一定要煮沸。
4) 从集流场径流到水窖这一过程中应使用大口径PVC管,不要随便挖一条小水沟代替。
庆阳市环县农村饮用水(窖水)净化研究(17CX1FM071);甘肃省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学科(GSACK20130113)。
魏晓霞,郑旭东,张小伟,赵 乐. 庆阳市环县窖水水质净化研究 Study on Water Quality Purification of Cellar Water in Huan County Qingyang City[J]. 农业科学, 2018, 08(07): 767-775.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18.87113
https://doi.org/10.1680/wama.2006.159.3.147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06.08.030
https://doi.org/10.1139/s05-026
https://doi.org/10.2166/aqua.2006.0010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07.0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