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2169-2556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10.12677/ASS.2018.71002 ASS-23413 ASS20180100000_23619445.pdf 人文社科 父母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学业问题的关系:依恋的中介效应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Attachment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al Emotional Warmth and the Psychology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柯君 1 * 西南大学,重庆 * E-mail: 759656995@qq.com 12 01 2018 07 01 8 21 © Copyright 201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201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本研究探讨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学业问题的相关关系,并考察依恋的中介作用。抽取四川省华蓥市两所中学初一、初二共六个班184名初中生所为被试,其中留守儿童为110人,非留守儿童74人。采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文版),情感温暖量表,长处与困难量表(SDQ自评版)和同伴提名问卷为研究工具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依恋、情感温暖以及心理健康和学业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 情感温暖对留守儿童注意问题和同伴问题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情感温暖对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情感温暖与情绪问题和品行问题无显著相关。3) 父亲在依恋疏离维度在情感温暖和留守儿童注意问题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监护人在依恋沟通维度在情感温暖和留守儿童同伴问题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emotional warmth and psychology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This study also explore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attachment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emotional warmth and psychology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The 184 sam-ples of this study were selected from two junior high schools in Huayi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among which were 110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74 un-left-behind children. This research adopted Teenage Parents Peer Attachment Questionnaire for Chinese, The Scale of Emotional Warmth, Strength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DQ)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Peer Nomina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eft-behind children and un-left-behind children on the aspects of attachment, emotional warmth and the issues of psychology health and school work were not significant. 2) The emotional warmth, the problem of attention and peer among left-behind children were correlated nega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The emotional warmth and the prosocial behavior were correlated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The correlation of emotional warmth, emotion problem and conduct problem were not significant. 3) The attachment of alien media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emotional attachment and attention problem. The attachment of communication media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emotional warmth and peer problem.

情感温暖,依恋,心理健康,留守,中介效应, Emotional Warmth Attachment Psychology Health Left-Behind Children
父母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学业问题的关系:依恋的中介效应<sup> </sup>

郑柯君

西南大学,重庆

收稿日期:2017年12月18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4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15日

摘 要

本研究探讨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学业问题的相关关系,并考察依恋的中介作用。抽取四川省华蓥市两所中学初一、初二共六个班184名初中生所为被试,其中留守儿童为110人,非留守儿童74人。采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文版),情感温暖量表,长处与困难量表(SDQ自评版)和同伴提名问卷为研究工具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依恋、情感温暖以及心理健康和学业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 情感温暖对留守儿童注意问题和同伴问题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情感温暖对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情感温暖与情绪问题和品行问题无显著相关。3) 父亲在依恋疏离维度在情感温暖和留守儿童注意问题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监护人在依恋沟通维度在情感温暖和留守儿童同伴问题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关键词 :情感温暖,依恋,心理健康,留守,中介效应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beplay安卓登录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1. 引言

每逢春节之际,电视、网络以及新闻媒体总会呼唤游子归家,除了回家看望家里的老人之外,家里留守的孩子对父母归家的期盼也成了各种公益广告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在中国特有的二元结构体制的限制下,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农村,由他人照看。随着我国经济日益发达,留守儿童的队伍的日益壮大,这也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副产物,也将是一个在较长时期内会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探讨亲子依恋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以及监护人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学业适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不少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及被影响的社会大众倾向于对留守儿童进行负面评价。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围绕着留守儿童的规模、监护类型、学习、生活、行为、心理发展、社会交往、社会化、亲子关系、情感、人格特征等等方面。在很多方面,不同的研究结果常常出现一片杂乱并且表面的结果。

在心理与行为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家子女受教育的状况研究”课题组通过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社会行为的对比统计分析发现: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交往困难、独立性差、坚持性差、不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社交技能发展水平方面比非留守儿童要差。在学业方面,过往研究结果发现,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儿童与父母在家的儿童学习成绩并无差异,父母外出并未对儿童的学习成绩造成不良影响。然而,周宗奎等学者 [ 1 ] [ 2 ] 的实地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78.4%的教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以后,孩子的成绩变差了”。

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是社会发展存在并且将会长期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那么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真的存在差异吗?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差异?又是何种原因引起了这种差异呢?现在大多数研究都只停留在第一个问题上,与其一味以负面的方式不断提出他们身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不如接纳这个群体并发掘不同教养方式的优劣,并寻找在留守与依恋、学业及心理健康间的调节变量找到真正影响留守儿童的因素,从而才能采取干预措施。

综上,根据文献资料的查阅,认识到问题的不同角度,在情感温暖等环境变量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学业间加入依恋为中介变量,以求探讨家庭的情感温暖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学业的,以期待能在留守儿童的研究中予以一定理论支持和帮助措施。

2. 文献综述 2.1. 留守儿童的情感温暖

父母情感温暖(parental warmth)指父母的养育行为具有支持性和反应性,对孩子需要反馈敏感而及时 [ 3 ] 。王中会 [ 4 ] 、彭莉 [ 5 ] 、马欣仪 [ 6 ] 等人认为,父母情感温暖对青少年外倾性、宜人性、责任心人格、自尊、同伴接纳、自我概念有积极作用,与儿童社会退缩,完美主义,大学生拖延行为,游戏成瘾,问题行为等有消极影响。家庭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加工厂,父母通过家庭这个载体对子女的态度即为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作为家庭中的重要因素,其能够有效提高个体对社会责任的自我觉知水平 [ 7 ] 。根据布鲁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主要受到微观系统的影响,家庭在这个阶段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寇冬泉对农村留守幼儿的社会化环境做了生态学分析。从微系统看,农村留守幼儿家庭微系统受损,使幼儿初级社会化的功能削弱。其次,与非留守幼儿相比,由家庭系统与同伴系统和幼儿园系统相互作用而建构的中系统也是残缺的。再次,农村留守幼儿社会化面临的外系统也有缺陷。农村留守儿童父母无法经常与教师沟通,也鲜与其他幼儿家庭沟通。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榜样的作用,在此期间提供儿童必要的方向和关怀。与富有爱心的成人结成密切关系,这是儿童健康成长和正常社会化的第一步。

2.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业问题

一些研究者认为,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很复杂。一方面,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相对较强,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会更高;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留守儿童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生活满意度逐步降低。另一个方面,大多数留守儿童内心压力大,表现在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大部分研究者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及道德教育问题抱着并不乐观的态度。农村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生活和教育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危机:儿童在教育、健康、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屡有发生,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失。曹加平 [ 8 ] 认为,农村留守儿童一方面由于道德情感缺乏和发展偏差,另一方面由于祖辈娇惯、缺乏监督和管教的能力,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诱因的影响而做出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事。

2.3. 依恋理论

不同学派的学者对依恋原因存在不同的解释,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我爱你,因为你喂养我;学习理论认为我爱你因为你奖赏我;认知发展理论认为爱你,我必须知道你的存在;而当代的习性学理论认为基本依恋的远期目标是要使下一代存货到足以具备了生育能力,以保证中系的繁衍。有研究者在陌生情境测验后将依恋分为四个类型:安全型依恋,抗拒型依恋,回避型依恋以及混乱型依恋。不同依恋类型者对社会他人的态度,父母关系等社会适应方面会有不同,依恋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和环境。因此不难看出早期依恋的形成与儿童后天的性格存在较大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缺席了其成长过程,部分选择与亲近他人形成一定的依恋,比如爷爷奶奶。另一部分未能形成较好的依恋关系,从而影响其人格及社会功能等方面。

2.4. 情感温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业、依恋的关系 2.4.1. 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学业的关系研究

范方、桑标 [ 9 ] 采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留守儿童及对照组的家庭环境因素、行为问题、人格因素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了留守儿童由于其家庭环境的改变形成了以下一些人格特点:一是乐群性低,因此比较冷淡、孤独;第二点是情绪的不稳定,容易心烦意乱,自控能力不足;第三点是冷漠寡言,自卑拘谨;第四点是比较圆滑世故,少年老成;第五点是忧郁不安,抑郁压抑;第六点是易冲动,自制力差;最后一点是紧张焦虑,心神不定。留守儿童不良人格特征形成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的家庭环境发生了不利于其人格发展的改变 [ 10 ] 。不难看出,父母与孩子分离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与父母分离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突出 [ 11 ] 。

然而另一些研究者认为留守儿童能够理解父母在外的艰辛,并且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有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理能力增强,把自己对父母的思念变为学习的动力,学习自觉上进,表现良好 [ 1 ] [ 2 ] 。

总体而言,从不同角度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评估是不一致的。某些媒体案例中表现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很严重;学校校长及教师一般认为留守儿童有比较多的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品行、情绪、心理发展等方面的评价都比较差。从儿童自评来看,留守儿童并非在所有方面与非留守儿童有显著差异 [ 10 ] 。因此,情感温暖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学业的影响是非常微妙的,不能一概而论为好或坏,也不能因为部分例子一棒子打死一个群体。

2.4.2. 依恋与情感温暖的关系研究

依恋是指个体与他人间形成的亲密情感联系,以相互关爱和希望保持亲近为其特征。尽管早期依恋的研究只是关注了母子依恋及功能 [ 12 ] ,但生命全程依恋观和多重依恋观的兴起,使得依恋的研究扩展到了生命的其他时期和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尽管依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或出现消极生活事件如当父母减少了照看时,寄养的生活方式等就会对个体的依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 13 ] 。在有父母情感温暖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具备更好的同情心及社会功能,而情感温暖与依恋质量也是关系密切的。安全型依恋的母亲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的得分均较低,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和理解,而不安全的依恋与不良的教养方式相联系 [ 14 ] 。

2.4.3. 依恋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学业的关系研究

随着留守儿童群体问题日益被社会关注,一些问题被研究者发现,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偏执、敏感等心理症状上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青少年 [ 15 ] ,农村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 16 ] 。那么,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则是依恋。一般意义上,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的人际关系,交往时间最长,最频繁也最稳定 [ 17 ] 。杨圆圆等 [ 18 ] 认为,母亲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依恋对象和情感来源。与母亲的疏离,将直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各方面产生消极影响。除此之外,父母及同伴的疏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具有更强烈的消极影响。

3. 研究问题与假设 3.1. 研究的角度和意义 3.1.1. 研究的角度

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之际,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业的问题以及父母的情感关怀缺失对其的不良影响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并且研究数量的增长幅度也在继续提升。但是对于这种关系的作用机制相关方面的研究较少,父母情感温暖的缺失究竟通过何种的途径来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及学业。通过对依恋形成与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研究以及父母情感关怀与依恋形成密切相关的研究发现,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影响留守儿童是否不出现恶习或者是否能有更优秀表现的一条途径。因此,父母情感温暖、依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学业的关系有必要得到进一步的讨论。综上,本研究将着力于依恋是否会对父母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学业问题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

3.1.2. 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探讨留守对儿童的学业、心理健康、行为问题等方面,缺乏对这些方面的相关中潜在变量的作用的探讨。本研究寓意在已有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调节两变量的真正中介变量,找出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改善问题提出理论依据。

2) 实践意义

在时代日益发展的今天,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将留守儿童这个社会现象带入公众视野,一方面有助于社会对留守群体的重视,但另一方面也似乎产生了不少误读。大众更容易将留守儿童与学业不佳,行为存在问题,性格孤僻等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而忽视了不少独立自主,大度谦让,成熟懂事,懂得照顾人等等存在很多比非留守儿童更优秀的正面特点的留守儿童。

因此在本研究中,一方面可以通过找出影响留守儿童的中介变量,从而提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改善方式。其次,可促使大众及广大研究者在正确认识留守的前提下,充分发掘留守本身的正面的教育意义,把留守从一种教育、生活上的劣势特征塑造成一种教育与生活上的特色,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塑造成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帮助留守儿童监护人用合理的方法抚养儿童,从教育上纠正容易出现在留守儿童身上的不良行为,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从源头上减少问题留守儿童的发生频率。因此对留守儿童的预防性教育或矫正性教育是解决留守问题的基本途径。

3.2. 研究的目的与假设

综上所述,本研究挑选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试图研究前人对父母情感温暖缺失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业问题领域的作用。在控制班级、地区等条件下,研究依恋是否为父母情感温暖缺失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业问题的中介变量。

本研究假设:

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2) 父母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业问题呈显著负相关。

3) 依恋在父母情感温暖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业问题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

4. 研究方法 4.1. 被试

以方便取样的方式从四川省华蓥一中抽取初一、初二年级各两个班级以及永兴初中初一、初二各一个班级的学生为被试,一共抽取六个班级,经校方和学生本人知情同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问卷测评。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1份,回收率为95.5%。有效问卷184份(缺失题目只作废题目所在量表的数据),其中初一93人,初二91人;留守青少年为110人,非留守青少年为74人。

4.2. 研究工具 4.2.1. 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文版)

对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 (Greenberg et al., 1983)进行修订。原量表共有81个项目组成,其中包括母亲依恋分量表28题,父亲依恋分量表28题,同伴依恋分量表25题 [ 19 ] 。每个分量表中分为三个维度:信任、沟通和疏远。结合本研究的情况,调整父母依恋分量表,删除同伴依恋部分,加入监护人依恋分量表,共三个分量表,分别25题。量表采用5点量表计分法,从“从来不这样”到“几乎总是这样”分别计1~5分,反向计分题为3、6、8、9、10、11、14、17、18、23题,其余题项均为正向计分。总分越高,表示青少年的觉知奥父母及监护人依恋的安全性高 ,反之,依恋的安全性低。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

4.2.2. 情感温暖量表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量表由瑞典Umea大学的Perris等人编制,岳冬梅修订。本研究选择父亲情感温暖和母亲情感温暖两个分量表,该量表共包含18个项目,其中两个为反向计分题,例如“我的监护人从不关心我心里在想什么”。采用五点计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分数越高表示青少年生活监护人情感关怀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

4.2.3. 长处与困难量表(SDQ自评版)

英国心理学家Goodman在上个世纪90年代编制了儿童“长处和困难量表”(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SDQ的功能主要是用于筛查,涉及了内化性问题、外化性问题和同伴关系问题。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

4.2.4. 同伴提名量表

该量表总共包含17个项目,要求学生填入相应同学的姓名,例如“你最喜欢的同学”,“班里最不受大家喜欢的同学”等问题。

4.3. 测验程序和数据统计

采取团体施测的方式,研究者本人作为主试,在课堂上发放问卷并要求当场填写、回收。在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总共获得184份有效问卷。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依恋、学业及心理健康问题方面进行差异比较,以及对情感温暖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业的问题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

4.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man单因素检验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考察。对使用问卷法测量的四个变量(情感温暖、依恋、学业问题和心理健康),设定一个公共因子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数据与模型无法有效拟合(χ2/df = 4.13, NFI = 0.45, RFI = 0.43, CFI = 0.52, TLI = 0.49, RMSEA = 0.08),表明本研究虽然采用了问卷调查方式,但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5. 研究结果 5.1. 被试基本情况描述

被试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Descriptive statistics results of attachment, emotional warmth, mental health problem
N Min. Max. Mean S.D
依恋信任维度分母亲 184 1.5 4.90 3.27 0.68
依恋信任维度分父亲 184 1.6 4.90 3.34 0.66
依恋信任维度分监护人 69 1.8 4.60 3.30 0.66
依恋沟通维度分母亲 184 1.00 5.00 3.02 0.79
依恋沟通维度分父亲 184 1.11 5.00 2.92 0.67
依恋沟通维度分监护人 69 1.00 4.56 2.94 0.76
依恋疏离维度分母亲 184 1.00 4.17 2.44 0.69
依恋疏离维度分父亲 184 1.00 4.83 2.45 0.70
依恋疏离维度分监护人 69 1.00 5.00 2.44 0.79
情感温暖 171 1.44 4.78 3.50 0.68
情绪问题 181 1.00 3.00 1.59 0.49
注意问题 181 1.8 3.60 2.66 0.42
亲社会行为 181 1.2 3.00 2.26 0.38
同伴问题 180 2.00 3.50 2.58 0.34
品行问题 180 1.40 3.00 1.89 0.32
生活满意分数 167 44 100 83.45 15.21
生活快乐程度 167 20 100 83.20 17.13

表1. 依恋、情感温暖、心理健康问题的描述统计结果

5.2. 依恋、父母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学业问题的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依恋部分维度显著,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安全的依恋形成相关,安全型依恋形成越良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越少;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相关显著性最差,说明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与父母安全依恋的形成关系比监护人依恋的影响更显著;与父母亲及监护人安全依恋的形成与生活满意度和快乐程度相关显著,说明与成人依恋的形成对儿童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父母情感温暖与依恋信任、依恋沟通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 < 0.01),说明情感温暖与安全依恋的形成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成人的情感温暖程度越高,良好依恋形成越好;情感温暖与依恋疏离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 < 0.01),说明情感温暖程度越低,留守儿童与成人形成的不良依恋更多。

父母情感温暖与心理健康问题的注意问题和同伴问题存在显著负相关(r = −0.282,p < 0.01;r = −0.193,p < 0.05),说明父母亲及监护人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情感温暖时,其父母行为将会越少;情感温暖与亲社会行为、生活满意度和快乐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 = 0.312,p < 0.01;r = 0.391,p < 0.01;r = 0.463,p < 0.01),说明父母亲及监护人给孩子更多的情感温暖,会使其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使儿童对生活产生更为积极的感受;情感温暖与学业问题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说明成人的情感温暖对儿童学业问题并无明显、直接的影响。

5.3. 依恋在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

在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之前,首先进行了各控制变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回归分析,其中,情感温暖对注意问题和同伴问题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 = −0.282,p < 0.01;β = −0.193,p < 0.05),父母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academic problems of emotional warmt
依恋信任维度分母亲 依恋信任维度分父亲 依恋信任维度分监护人 依恋沟通维度分母亲 依恋沟通维度分父亲 依恋沟通维度分监护人 依恋疏离维度分母亲 依恋疏离维度分父亲 依恋疏离维度分监护人 情感温暖
情绪问题 −0.261* −0.211* −0.013 −0.290** −0.153 −0.116 0.366** 0.302** 0.13 −0.100
注意问题 −0.370** −0.222* −0.274* −0.292** −0.208* −0.246* 0.283** 0.334** 0.12 −0.282**
亲社会行为 0.330** 0.259* 0.173 0.309** 0.248* 0.114 −0.217* −0.188 −0.203 0.312**
同伴问题 −0.163 −0.057 −0.018 −0.257* −0.072 0.134 0.18 0.102 −0.076 −0.193*
品行问题 −0.194 −0.067 −0.043 −0.208* −0.141 −0.006 0.174 0.145 0.112 −0.073
生活满意分数 0.359** 0.298** 0.259* 0.351** 0.251* 0.152 −0.396** −0.247* −0.137 0.391**
生活快乐程度 0.371** 0.290** 0.264* 0.311** 0.212 0.127 −0.425** −0.337** −0.203 0.463**
情感温暖 0.292** 0.394** 0.692** 0.291** 0.399** 0.695** −0.448** −0.327** −0.498**
班级排名 −0.063

表2. 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学业问题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p < 0.05,**表示p < 0.01,***表示p < 0.001。

亲及监护人情感温暖程度越高,越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注意问题和同伴问题的出现;情感温暖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 = 0.312,p < 0.001),父母亲及监护人情感温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产生;情感温暖对依恋信任维度母亲、父亲和监护人上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 = 0.292,p < 0.01;β = 0.384,p < 0.001;β = 0.692,p < 0.001),情感温暖越高,留守儿童与父母亲和监护人形成积极的依恋越好;情感温暖对依恋沟通维度母亲、父亲和监护人上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 = 0.291,p < 0.01;β = 0.399,p < 0.001;β = 0.695,p < 0.001),给予越多的情感温暖,儿童与父母亲及监护人之间依恋沟通程度越高;情感温暖对依恋疏离维度母亲、父亲和监护人上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 = −0.448,p < 0.001;β = −0.327,p < 0.001;β = −0.498,p < 0.001),父母亲与监护人给予的情感温暖程度越低,使得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依恋形成越差。在中介效应的检验过程中,已对上述控制变量进行控制。

考虑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如果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 [ 20 ] 。根据这个思路知道,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是X与Y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并且M要与X、Y具有相关。

在控制留守背景等控制变量的条件下,依照以下顺序依次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1) 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为因变量,情感温暖为自变量,回归系数在注意问题、亲社会行为和同伴问题上具有显著性;2) 以依恋为因变量,情感温暖为自变量,回归系数均具有显著性;3) 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为因变量,以情感温暖和依恋为自变量,依恋疏离维度分父亲与注意问题的回归系数具有显著性,而情感温暖与注意问题的回归系数不再具有显著性;依恋沟通维度分监护人与同伴问题具有显著性,而情感温暖与同伴问题的回归系数不再具有显著性。上述结果说明,在加入依恋这个中介变量后,情感温暖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再具有完全的预测作用,而依恋的部分维度起了完全中介作用(偏回归系数B分别从−0.179**和0.176***降至−0.063和−0.126),并且与不同成人形成的依恋情况不同,起作用的维度不同,说明依恋疏离维度分父亲在情感温暖和注意问题以及依恋沟通监护人在情感温暖和同伴问题上起完全中介作用。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attachment between emotional warmth and left-behind children’s mental healt
步骤 因变量 自变量 回归方程 决定系数R2 增加解释量ΔR2 F值 标准化回归系数β
1 注意问题 情感温暖 Y = −0.179X + 3.261 0.079 0.07 8.951** −0.282**
亲社会行为 情感温暖 Y = 0.176X + 1.627 0.097 0.089 11.231*** 0.312***
同伴问题 情感温暖 Y = −0.093X + 2.883 0.037 0.028 3.973* −0.193*
2 依恋信任母亲 情感温暖 M = 0.281X + 2.307 0.085 0.075 8.803** 0.292**
依恋信任父亲 情感温暖 M = 0.376X + 2.011 0.155 0.146 16.562*** 0.394***
依恋信任监护人 情感温暖 M = 0.665X + 1.058 0.478 0.47 59.63*** 0.692***
依恋沟通母亲 情感温暖 M = 0.352X + 1.855 0.085 0.074 8.321** 0.291**
依恋沟通父亲 情感温暖 M = 0.406X + 1.517 0.159 0.15 17.079*** 0.399***
依恋沟通监护人 情感温暖 M = 0.763X + 0.358 0.483 0.475 60.743*** 0.695***
依恋疏离母亲 情感温暖 M = −0.473X + 4.187 0.201 0.192 22.906*** −0.448***
依恋疏离父亲 情感温暖 M = −0.348X + 3.726 0.107 0.097 10.753*** −0.327***
依恋疏离监护人 情感温暖 Y = −0.567X + 4.331 0.248 0.236 21.436*** −0.498***
3 注意问题 情感温暖、依恋疏离父亲 Y = 0.245M − 0.063X + 3.230 0.243 0.071 1.410** 0.375**, −0.100
同伴问题 情感温暖、依恋沟通监护人 Y = 0.221M − 0.126X + 3.013 0.233 0.055 1.308** 0.310**, −0.248

表3. 依恋在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6. 讨论 6.1. 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和学业问题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并非像目前对留守儿童的大多数研究一样,只是更多的关注留守群体的“负面”问题,留守儿童的问题也并不能刻板地将问题归结于留守这一现状。不少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学习成绩持续不能上升 [ 10 ] ,但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是否留守间并非存在显著的相关。也可以说,留守儿童并非都是成绩不好,而成绩好的同学也并非全是非留守群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留守群体更能体会生活的艰辛,在生活和心理上更独立。通过比较发现,留守儿童在独立起居方面的能力是强于当地非留守儿童 [ 21 ] 。因此留守孩子更能理解父母,激励自己好好学习改变命运。

6.2. 对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验证了父母亲及监护人对儿童的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对应关系。其中情感温暖程度越高,留守儿童出现的注意问题和同伴问题情况越少,亲社会行为增多。情感温暖与心理问题中的情绪问题和品行问题并未显著相关。亲社会行为随着情感温暖程度变高而增多比较容易理解,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可知,父母亲及监护人是儿童成长时的榜样,儿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付诸更多类似的行动,因此当儿童被成人更温柔地对待的时候,儿童更倾向于对周围的人做出更多的积极行为,从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增多。佘凌 [ 10 ] 在研究中指出,一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离开,在一个时期(大多数为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学习上变得有些消沉,课堂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从而出现更多的注意问题。当父母亲和监护人的情感温暖给予较少时,儿童不知道该如何合适地与同伴交往,加上初中阶段是青春初期的阶段,青少年自我意识高涨,内心世界越发丰富,个性上出现主观偏执性 [ 22 ] ,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见别人的意见,如果没有父母亲和监护人的很好的指引,会使其产生更多的同伴问题。

6.3. 对情感温暖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的讨论

此次研究表明,依恋中的依恋疏离维度父亲和依恋沟通维度监护人分别在注意问题和情感温暖以及同伴问题和情感温暖之间存在完全中介的效果。也就是说,情感温暖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上并非直接起作用,而是通过依恋不同维度起作用。

青少年大部分行为问题与父母依恋呈显著负相关,女生的退缩和神经质与同伴疏离呈显著负相关 [ 23 ] ,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的依恋状况相较于监护人之间的依恋更能影响孩子的成长情况。Olson的环状模式理论认为,家庭功能是家庭系统中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联系、家庭的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其中家庭亲密度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具体包括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距离、成员共处的时间以及空间、家庭成员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一致性以及家庭决策方式等。留守家庭中外出务工的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相较于非留守儿童家庭来说在时间、空间上会少一些。原生家庭交流的方式与时间也不尽相同,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联系更多的借助于电话、网络等方式,但父母亲与儿童之间的依恋情感并不随着距离感而减少作用。当依恋无法很好地满足孩子时,更多的不良行为将会出现,若依恋良好,则促进积极行为的发生。

本次研究统计到,儿童生活方面常常是在父母外出后由其他人代为抚养留守儿童,总的来说分为四种,一是由家中老人直接抚养,即隔代教养(grandparents caregiver),二是亲戚抚养(kinship raiser),三是寄养(foster care),四是我国较特殊的是与一同留守的未成年姐姐哥哥等独自生活。相比临代抚养的儿童,隔代抚养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情绪情感心理、道德心理以及个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 [ 8 ] 。然而在另一项的研究中得出隔代教养和独立生活的留守儿童安全感明显好于寄宿家庭留守儿童,亲子分离后,亲子相处时间和代替教养方式显著影响着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发展。由此得知生活环境是否给予孩子情感温暖和是否与生活监护人形成良好的依恋影响着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7. 结论

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依恋、情感温暖以及心理健康和学业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2) 情感温暖对留守儿童注意问题和同伴问题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情感温暖对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情感温暖与情绪问题和品行问题无显著相关。

3) 父亲在依恋疏离维度在情感温暖和留守儿童注意问题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监护人在依恋沟通维度在情感温暖和留守儿童同伴问题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8. 局限与展望 8.1. 局限

1) 被试取样

本研究的被试取自于四川省华蓥市两所学校,对全体留守儿童的代表性并非特别全面,可能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后续研究中需要扩大被试范围和留守儿童数量,使研究说服性、代表性越强。

2) 研究工具与施测

本次研究所用问卷经过辅导老师的审核和编制,但可能由于个问卷问题过多,初中学生会失去耐心。应该利用小奖励以及班主任的监督使得学生保证质量地填完问卷,从而使结果有效性得到最基本的保证。

3) 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方法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采取的问卷调查法。在调查之前研究者与当地学校的校长及少数班主任进行了沟通与交流,为此次问卷准备做了一定的情况搜集、了解和准备。但质性资料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交流也并未形成系统性的质性访谈,因此,可以结合更多的方式更巧妙地探讨留守这个大的问题,可以结合教师、家长以及儿童自己本身的问题来进行研究,从而在保证研究的可靠性之外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4) 统计方法

本次主要采取回归分析的方法,在后续研究中,应尽可能使用结构方程的方法进行建模与分析,从而能更准确地发现到底哪些因子对因变量起着更大的作用,每个因子的作用有多大,使得研究更准确更有意义。

8.2. 研究展望

留守问题不仅仅在我国,甚至于已经是一个国际均有的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时期,留守问题被一次次放大在媒体和群众眼睛里。那么,在大众为此群体感到同情之际,我们能做的就是分析清楚到底是什么促使留守儿童以更多的负面形象抓住群众眼球。研究不应仅仅停留在留守儿童到底有多少问题上,而是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些问题,从而找到最根本的应对措施。目前,多少研究大多只比较是否留守的差异,很是采用回溯或追踪比较 [ 10 ] 。其实很多留守儿童成长后能够凭实力取得很好的社会成就,那么留守经历对他们到底有什么影响,这些都是需要去发掘和研究的。从积极方面去看这个群体,为更多的留守群体提出积极的改善措施,这样才使得研究更具有实践意义。

文章引用

郑柯君. 父母情感温暖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学业问题的关系:依恋的中介效应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Attachment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al Emotional Warmth and the Psychology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J].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07(01): 8-21. http://dx.doi.org/10.12677/ASS.2018.71002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References 周宗奎, 孙晓军, 刘亚, 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1): 71-79. 王明忠, 周宗奎, 陈武. 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人际能力: 情绪表达能力和社交性的间接效应[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3, 21(2): 288-290. Gauvain, M. and Huard, R.D. (1999) Family Interaction, Parenting Sty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ning: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Using Archival Data.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13, 75-92. 王中会, 罗慧兰, 张建新.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14(3): 315- 317. 彭莉, 范兴华. 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 15(1): 58-60. 马欣仪, 凌辉, 张建人, 等. 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 29(5): 675-676, 680. 侯春娜, 伍麟, 刘志军. 家庭因素中父母情感温暖、文化性与责任心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中介与中介调节研究[J]. 心理科学, 2013, 36(1): 103-108. 曹加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策略思考[J]. 教育科学论坛, 2004(10): 69-72. 范方, 桑标. 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 心理科学, 2005(4): 855-858. 佘凌. 留守经历与农村儿童发展[M]. 上海: 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3. 王东宇, 王丽芬. 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 心理科学, 2005(1): 477-479. Colin, V.L. (1996) Human Attachment.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Philadelphia. Weinfield, N.S., Sroufe, A. and Egeland, B. (2000) Attachment from Infancy to Early Adulthood in a High-Risk Sample: Continuity, Discontinuity, and Their Correlates. Child Development, 71. 李同归. 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2): 149-164. 赵景欣, 刘霞, 申继亮. 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8, 24(1): 36-42. 王峰生, 孙业恒, 钮娟娟, 等.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SCL-90 测试结果的Meta分析[J]. 卫生研究, 2010, 29(2): 224- 225. 胡昆.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8): 976-978. 杨圆圆, 张仲明, 郭晓伟, 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9): 1371-1372. 琚晓燕, 刘宣文, 方晓义. 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2): 174-180. 温忠麟, 张雷, 侯杰泰, 等.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心理学报, 2004, 36(5): 614-620. 柳翠, 殷飞, 徐艳. 留守儿童成长状况的调查研究——基于对江苏省如皋市林梓小学的调查[C]//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全国妇联宣传部.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论文汇编.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 林崇德, 主编. 发展心理学[M]. 第2版.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342-343. 杨海燕, 蔡太生, 何影. 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与高中生行为问题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 18(7): 107-1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