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地下水污染的定义和地下水学科的兴起出发,系统论述了地下水污染的调查监测技术,总结了地下水污染的迁移转化研究手段,综述了常见地下水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以期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帮助。 Beginning with the discussion of groundwater definition and the rise of groundwater subject, 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the groundwater, and summarized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of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More importantly, this paper overviewed the commonly use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technology, and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research emphasis in the future, hop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subjec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our country.
田薇薇1,段德超1,2*,张明1,赵怡阳1,俞汉宁1,温俊明1,3,陈昆柏1,2
1浙江博世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2浙江博世华固废处理处置和污染修复技术研究院,浙江 杭州
3浙江博世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浙江 杭州
收稿日期:2016年12月8日;录用日期:2016年12月25日;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8日
本文从地下水污染的定义和地下水学科的兴起出发,系统论述了地下水污染的调查监测技术,总结了地下水污染的迁移转化研究手段,综述了常见地下水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以期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 :地下水,污染,监测,迁移转化,修复技术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战略问题是一个关系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水资源的全球稀缺性和极端重要性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 [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地的地下水污染情况不容乐观。1986年Jack Barbash [
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更加突出。2014年,对主要分布在北方17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原区的2071眼水质监测井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其中水质优良的监测井仅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0.5%,水质良好的占14.7%,水质较差的占48.9%,水质极差的占35.9% [
综上所述,系统总结研究国内外地下水污染的调查监测、迁移转化以及修复技术已刻不容缓。目前国内综述大多从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某一种或几种技术角度总结相关研究进展 [
地下水污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Buchang和Key于1956年给出了地下水污染的定义:“所谓地下水的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致使水的可能利用范围与原来的水质相比受到了全部或部分的限制”;1984年,Matthess [
地下水污染学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62年,Rachel Carson所著的《寂静的春天》一书的出版,引起了公众对包括地下水污染在内的环境问题的关注。1965年Legrand Harry [
在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零星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地下水例行监测始于1974年,此后各省市每年都会公布地下水监测简报。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探索地下水污染规律及特征,并开始探索水文地质条件 [
地下水污染主要包括无机污染和有机物污染两大类。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石油化工工业、化石燃料工业、化工溶剂,以及各种工业制造过程等 [
地下水中的无机污染物主要来自重金属污染。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 [
种类 | 主要来源 |
---|---|
氯代有机物 | 干洗剂;电子工业、机械工业的脱脂清洗剂、干燥剂、涂料剥离剂;纺织工业的拔染剂、除垢剂;制胶工业的萃取剂;医药上的麻醉剂、驱虫剂;化学工业的统计、稀释剂、塑料发泡剂、化学产物的原料等 |
石油烃 [
|
石油开采、加工、运输;地下油罐的泄露 |
卤代烃 [
|
纸浆的漂白废液;有机氯农药;灭火剂、冷冻剂、麻醉剂、杀虫剂;高分子工业的原料 |
多环芳烃 | 农业灌溉 [
|
多氯联苯 | 农药DDT [
|
硝基苯 | 杀虫剂、除草剂、医用品 |
氯酚 | 木材防腐剂 |
二硫化碳 | 生产人造纤维 |
甲基叔丁基醚 | 汽油添加剂 |
四溴乙烷 | 选矿剂 |
腐殖酸 | 动植物体的腐败 |
表1. 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种类 | 主要来源 |
---|---|
汞(Hg) | 制烧碱、汞化物生产等工业废水和污泥、含汞农药、汞蒸汽 |
镉(Cd) | 冶炼、电镀,染料等工业废水、污泥和废气,肥料杂质 |
铜(Cu) | 冶炼、铜制品生产等废水、废渣和污泥,含铜农药 |
锌(Zn) | 冶炼、镀锌、纺织等工业废水和污泥、废渣、含锌农药、磷肥 |
铅(Pd) | 颜料、冶炼等工业废水、汽油防爆燃烧排气、农药 |
铬(Cr) | 电力、冶炼、电镀、制革、印染等工业废水和污泥 |
镍(Ni) | 冶炼、电镀、炼油、染料等工业废水和污泥 |
砷(As) | 硫酸、化肥、农药、医药、玻璃等工业废水、废气、农药 |
硒(Se) | 电子、电器、油漆、墨水等工业的排放物 |
表2.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
地下水污染途径是指污染物从污染源进入到地下水中所经过的途径。研究地下水的污染途径可以更好地认识地下水的污染情况 [
地下水监测主要内容包括水位监测、水质监测、水温监测和出水监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地下水监测仪器和方法已不仅限于传统的实地监测技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简称R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等技术也在地下水监测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分析地表水、径流等的变化情况,
类型 | 污染途径 | 污染来源 | 被污染的含水层 |
---|---|---|---|
间歇入渗型 | 降水对固体废物的淋滤 | 工业固体废弃物 | 潜水 |
矿区疏干地带的淋滤和溶解 | 疏干地带的易溶矿物 | 潜水 | |
灌溉水及降水对农田的淋滤 | 主要是农田表层的土壤残留的农药化肥及易溶盐类 | 潜水 | |
连续入渗型 | 渠、坑等污水的渗漏 | 各种污水及化学液体 | 潜水 |
受污染地表水的渗漏 | 受污染的地表污水体 | 潜水 | |
地下排污管道的渗漏 | 各种污水 | 潜水 | |
越流型 | 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层间越流 | 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咸水 | 潜水或承压水 |
水文地质天窗的越流 | 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咸水 | 潜水或承压水 | |
经井管的越流 | 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咸水 | 潜水或承压水 | |
径流型 | 通过岩溶发育通道的径流 | 各种污水或披污染的地表水 | 主要是潜水 |
通过废水处理井的径流 | 各种污水 | 潜水或承压水 | |
盐水入侵 | 海水或地下咸水 | 潜水或承压水 |
表3. 地下水的污染途径分类 [
估算出监测地区地下水的储存情况和变化情况;利用GPS技术可以用来定位监测点和监测井的位置,构建采样点的三维模型;利用GIS技术可以对地下水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进行空间分析,模拟污染物扩散等 [
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地下水水位的自动监测。美国各种地下水监测井数据的采集频次分为一年一次、半年一次、一个季度一次、一个月一次、一周一次和一天一次几种。其中实时地下水监测井每天采集一次数据,通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署(NOAA)的卫星将数据传输至地质调查局的数据库。我国大多以人工监测、人工报送为主,传统水位人工监测设备包括测绳、皮尺、测钟或音响器等,主要以委托观测员或水文站职工进行定期收集、记录,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向当地主管部门报送,监测频次主要有逐日、五日、十日一次等。近年来,各地水利部门特别是北方地区开始试点建设地下水自动监测系统,开展了水位和水质的自动监测 [
2004年,国家环保局出台了《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国外的地下水监测站网发展相对比较成熟,如丹麦有全国地下水量监测网和全国地下水水质监测网,并将地下水位监测站网分为地方性监测网(由供水系统负责)、地区性监测网(由县级负责)和全国性监测网(由丹麦数据中心GEUS负责)。美国把地下水监测网分成两类,第一类为水文地质基准网,其主要目的是研究水资源以及审核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有关的各种科技问题;第二类为建立在各个工程项目上的设计网,用来解决设计中的具体问题。但是美国没有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网,地下水监测站网由各州管理,各州的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表5为我国与部分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网分类对比。
监测项目 | 分析方法 | 方法依据 | 监测项目 | 分析方法 | 方法依据 |
---|---|---|---|---|---|
挥发性酚类 | 1.4-氨基安替比林萃取光度法 2.蒸馏后溴化容量法 | GB/T 7490-1987 GB/T 7491-1987 | 石油类 | 1.红外分光光度法 2.非分散红外光度法 | GB/T 16488-1996 GB/T 16488-1996 |
总氰化物 | 1.异酸烟-吡唑啉酮比色法 2.吡啶-巴比妥酸比色法 | GB/T 7486-1987 GB/T 7486-1987 | 六价铬 |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 GB/T 7567-1987 |
镉 | 1.在线富集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法 2.火焰原子吸收法 3.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4.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5.阳极溶出伏安法 6.示波极谱法 7.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 环监测[
|
铅 | 1.火焰原子吸收法 2.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3.在线富集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法 4.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5.阳极溶出伏安法 6.示波极谱法 7. 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 GB/T 7475-1989 (1) 环监[
|
汞 | 1.冷原子吸收法 2.原子荧光法 3.双硫腙光度法 | GB/T 7485-1987 (1) GB/T 7475-1987 | 锰 | 1.火焰原子吸收法 2.高碘酸钾氧化法 3.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 GB/T 11912-1989 GB/T 11910-1989 (1) |
挥发性 卤代烃 | 1.气相色谱法 2.吹脱捕集气相色谱法 3.GC/MS法 | GB/T-17130-1997 (1) (1) | 苯系物 | 1.气相色谱法 2.吹脱捕集气相色谱法 3.GC/MS法 | GB/T-11890-1989 (1) (1) |
有机磷农药 | 1.气相色谱法(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敌敌畏、敌百虫) 2.气相色谱法(速灭磷、甲拌磷、二嗪农、异稻瘟净、甲基对硫磷、杀螟硫磷、溴硫磷、水胺硫磷、稻丰散、杀扑磷) | GB/T 13192-1987 GB/T 14552-1993 |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 | 1.气相色谱法 2.GC/MS法 | GB/T 7492-1987 (1) |
表4. 典型地下水污染物实验室检测分析方法及依据 [
注:(1)《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
国家 | 分类 | 备注 | ||
---|---|---|---|---|
中国 | 基本站(专用站): 主要作用是进行水资源管理,属于长期监测,归政府管理。 | 统测站: 主要作用是收集基础数据,属于长期监测,归政府管理。 | 试验站: 主要作用是进行地下水垂向和侧向补排关系、四水转换关系等的分析研究,以及确定地下水参数,属于长期监测,归政府管理。 | 少数因交通、航运、环境保护等需要设立的专用站需要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直属水文机构意见;各站都要进行资料汇交。 |
美国 | 水文地质基准网: 主要用于解决水资源及与地表水地下水的行程有关的技术问题;属于长期监测,归各州负责管理。 | 工程项目设计网: 监测数据主要用于工程设计。 | ||
英国 | 国家监测网: 主要用于收集基础数据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归英国河流管理机构负责。 | 地方监测网: 由英国各区地方政府管理,用于自治区水利工程的基础数据。 | 水质监测站网: 主要作用是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污染情况。 | |
瑞典 | 全国标准监测网: 主要用于分析水量水质与地质形成和气候条件变化的关系。 | 地方监测网: 用于自治区水利工程的基础数据。 |
表5. 我国与其他部分国家地下水监测网分类对比 [
根据水利行业标准《地下水监测规范》,我国的地下水监测站网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基本站、统测站和实验站三大类;按照监测方式将基本监测站分为人工和自动监测站两类,按管理模式将水位、水质基本监测站分为国家级监测站、省级行政区重点监测站和普通基本监测站。
地下水的迁移和转化是肉眼不可见的,因此需要借助一些算法和模型来模拟地下水的迁移转化情况。1987年,美国环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PA)率先开发出了地下水的生物羽流模型 [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地质调查所于1998年开发出了MODFLOW地下水模型软件,是一种模块化的三维有限差分流量代码,可以模拟地下水三维饱和流动 [
上世纪二十年代,国外开始对水质的模型作了初步的研究。美国环保局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了QUAL-1,WASP [
地下水模型系统(Grounder Modeling Systems, GMS)是基于MODFLOW和MT3D模型软件,由美国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环境模型研究实验室和美国陆军排水工程实验工作站开发的一个综合性的用于地下水模拟的图形界面软件。其模拟结果基本上能够代表实际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GMS中各模型类型介绍和适用范围如表7所示。
表8给出了各国地下水典型污染物修复的目标值。由表可见,各国的对不同污染物的修复目标值参差不齐,相比较而言,EPA筛选值针对不同的修复目的制定了不同的修复目标值,制定比较科学。
我国还并未出台相关的地下水修复目标值相关的标准,这就使得各修复单位在进行修复工作时,使用的修复标准不统一,一般都是根据用地规划,计算出风险控制值来确定修复目标值 [
在地下水污染修复研究中,研发科学高效的修复技术是重中之重,目前技术体系已日趋成熟,如表9所示。本文根据各项技术的技术原理,按照物理、化学、生物、复合法进行分类,并着重介绍化学氧
模型名称 | 模型描述 | 模拟过程 |
---|---|---|
BIOPLUME II (1987) | 在氧气受限下的生物降解、衰减,线性吸附作用、水平对流和扩散作用的影响下,用来模拟单一溶解烃类物质迁移情况二维模型 | 降解、扩散、水平对流、吸附 |
BIOPLUMEIII (1998) | 生物羽流II的发展形式。在水平对流、扩散、吸附、一级衰减、缺氧生物降解的影响下,模拟多种烃类物质的迁移反应的二维模型 | 降解、扩散、水平对流、吸附 |
CFEST (1987) | 模拟饱和多孔介质中相互联系的瞬间流动、溶质和热迁移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 水平对流、扩散、溶解、吸附、降解 |
FE3DGW (1985) | 暂态或稳态的、有限元三维模型,模拟大的多层地下水流域中的水流 | 泄露、挤压、浸渗 |
FEMWASTE/ FECWASTE (1981,1987) | 二维瞬时有限元模型,模拟各向异性的多孔介质中溶解物质以制定流塑流动的区域或横断面迁移 | 毛细作用力、对流、扩散、溶解、吸附 |
FLONET, FLOTRANS (1985) | 针对横断面问题的二维稳态地下水流和暂态溶质迁移模型。 | 降解、扩散、水平对流、吸附作用 |
HELP (1987) | 垃圾填埋过程中水文评估的水文平衡模型 | 地表蓄水,渗透量,水分蒸发损失,土壤湿度,侧向排水 |
MOC (1988) | 用有限差和特征法模拟承压或半承压含水层中瞬时的、二维的、水平的地下水流和溶质迁移 | 水平对流,传导扩散,扩散吸附 |
MODFLOW (1998) | 模块化的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模型,模拟各向异性的层状含水系统 | 水分蒸发损失排水 |
MOTIF (1986) | 有限元模型,模拟断裂多孔介质中的1,2和3-D饱和地下水流,热迁移和溶质迁移;利于从断口到岩石基质的单一物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和溶质扩散 | 对流,扩散,溶解,吸附,降解,水平对流 |
MT3D (1990) MT3DMS [
|
应用了流场的三维迁移模型。用粒子追踪和有限元差分的方法模拟在各向异性的层状含水系统(MT3DMS是现代化的多种类模型) | 对流,扩散,溶解,吸附,降解,水平对流 |
Random Walk (1981) | 用于模拟地下水封闭或半封闭的多空含水层中的一维或二维,稳流或非稳流和溶质迁移问题 | 水平对流,扩散,溶解,吸附,降解,化学反应 |
RT3D (1998) | 三维反应迁移模型。应用了MT3D模型针对多样性物种的数字机并包括一些预定义的反应方案。也可以使用用户自定义的反应方案 | 水平对流,扩散,吸附,生物降解,降解,莫诺,用户自定义 |
SEFTRAN (1985) | 二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各向异性的多孔介质中的瞬时流动,和溶质的迁移 | 水平对流扩散,溶解,吸附,降解 |
SUTRA (1984) | 二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有能量迁移或有化学活性单一物种溶质的密度依赖性的地下水流,包括瞬时或稳定的,饱和未饱和的 | 毛细作用,对流,扩散,溶解,吸附 |
SWIFT II (1982) | 针对横断面问题的有限元模型,模拟盐水和淡水的瞬时水平流以及均质含水层界面尖锥的分析 | 浮力,渗漏 |
USGS-3D-FLOW (1982) | 有限元差分模型,模拟各向异性地下水系统中的瞬时、三维和准三元解的饱和水流 | 水分阵法损失渗漏 |
SWAT [
|
基于GIS基础之上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空间信息模拟多种不同的水文物理化学过程,如水量、水质、以及杀虫剂的输移与转化过程 | 蒸发、产流、入渗 |
表6. 地下水流动和污染物迁移模型 [
模块 | 种类介绍 | 适用范围 |
---|---|---|
MODFLOW | 专门用于孔隙介质中地下水流动的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 | 适合模拟井流、河流、排泄、蒸发和补给对非均质和复杂边界条件的水流系统的影响 |
FEMWATER | 专门用于饱和流和非饱和流环境下的水流和溶质运移的三维有限元耦合模型 | 适合模拟咸水入侵等密度变化的水流和运移等问题 |
MT3DMS | 专门用于地下水系统中对流、弥散和化学反应的三维溶质运移模型 | 适用于和MODFLOW配合一起使用 |
RT3D | 专门用于处理多组分反应的三维运移模型 | 适合于模拟自然衰减和生物恢复 |
SEAM3D | 专门用于复杂生物降解问题的模型 | 适用于包含有NAPL溶解包和多种生物降解包, NAPL溶解包用于准确地模拟作为污染源的飘羽状NAPL,生物降解包用于模拟包含碳氢化合物酶的复杂降解反应 |
MODPATH | 专门用于确定给定时间内稳定或非稳定流中质点运移路径的三维示踪模型 | 适用于和MODFLOW一起使用,根据MODFLOW计算出来的流场, MODPATH可以追踪一系列虚拟的粒子来模拟从用户指定地点溢出污染物的运动 |
SEEP2 | 专门用于计算坝堤剖面渗漏的二维有限元稳定流模型 | 适用于模拟承压和无压流问题,也可以模拟饱和和非饱和带的水流;对无压流问题,模型可以只局限于饱和带 |
NUFT | 专门用于三维多相不等温水流和运移模型 | 适用于解决包气带中的一些问题 |
UTCHEM | 专门用于模拟多相流和运移的模型 | 适用于抽水和恢复的模拟 |
PEST | 专门用于自动进行参数估计 | 适用于调整计算结果和野外观测值相吻合 |
UCODE | 专门用于自动进行参数估计 | 适用于调整计算结果和野外观测值相吻合 |
MAP | 专门用于用户快速地建立概念模型 | 适用于在图上确定表示源汇项、边界、含水层不同参数区域的点、曲线、多边形的空间位置 |
Borehole Data | 专门用于管理样品和地层这两种格式的钻孔数据 | 适用于来作等值面和等值线、建立TIN、实体和三维有限元网格 |
TINs | 专门用于表示相邻地层的界面 | 适用于建立实体模型或三维网格 |
表7. GMS各模型分类介绍及适用范围 [
化、电动修复、生物修复、可渗透反应墙、原位曝气、多相抽提等常用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在地下水的修复技术中,尤对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尤其是有毒有害、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原位化学氧化技术(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 ISCO)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和处理效果好等优点。ISCO能有效处理包括三氯乙烯(Trichlorethylene, TCE) [
1)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ClO2)在水处理中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在修复地下水时通常以气体的形式直接注入污染区,反应过程中几乎不生成致癌性的三氯甲烷和挥发性有机氯 [
2) 臭氧
臭氧通过环加成、亲电反应和亲核反应可以氧化大多数的大分子和带环有机物,如氯乙烯、氯苯、
污染物 | 荷兰 (ug/L) | 日本 [
|
EPA筛选值 | 加拿大 | 欧盟 | |
---|---|---|---|---|---|---|
基于保护地下水(mg/kg) | 基于饮用水(mg/kg) | 基于饮用水(mg/kg) | 基于饮用水(ug/L) | |||
汞(Hg) | 0.05 | 0.5 | 0.033 | 0.1 | 0.001 | 1.0 |
砷(As) | 60 | 10 | 0.0013 | 0.0450 | 0.025 | 10 |
锌(Zn) | 65 | 370 | 5 | / | ||
镉(Cd) | 0.4 | 10 | 0.69 | 0.38 | 0.005 | 5 |
铬(Cr6+) | 30 | 50 | 0.0007 | 0.05 | / | 50 |
铅(Pb) | 15 | 10 | 0.0018 | 0.01 | / | 10 |
苯 | 0.2 | 10 | 0.0015 | 0.29 | 0.005 | 10 |
乙苯 | 4 | / | / | / | / | / |
甲苯 | 7 | 0.6 | 0.73 | 0.69 | 0.024 | / |
二甲苯 | 0.2 | 0.4 | 0.19 | 9.9 | 0.3 | / |
苯乙烯 | 6 | / | 1.3 | 0.11 | / | |
苯并(a)芘 | 0.0001 | / | 0.004 | 0.24 | 0.0001 | 0.01 |
1,2-二氯乙烷 | 7 | 4 | 0.000048 | 0.0014 | 0.005 | / |
1,1-二氯乙烯 | 0.8 | 100 | 0.1 | 0.0025 | 0.014 | / |
顺-1,2-二氯乙烯 | 0.8 | 40 | 0.011 | 0.021 | / | / |
1,1,1-三氯乙烷 | 0.01 | 1000 | 2.8 | 0.07 | / | / |
1,1,2-三氯乙烷 | 0.01 | 6 | 0.0001 | 0.0016 | / | / |
四氯乙烯 | / | 10 | 0.0051 | 0.0023 | 0.05 | 10 |
莠去津 | 29 ng/l | / | 0.0002 | 0.29 | / | 0.1 |
西维因 | 2 ng/l | / | 1.7 | / | 0.09 | 0.1 |
卡巴呋喃 | 9 ng/l | / | 0.037 | 0.016 | / | 0.1 |
狄试剂 | 0.1 ng/l | / | 0.0001 | / | 0.0007 | 0.03 |
表8. 国际上典型污染物地下水修复目标值
苯及苯的化合物(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xylene, BETX)等。影响臭氧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含水率和pH值,在非饱和区,含水率较低时,臭氧分布较均匀,地下非均质活动造成的优先流动路径形成较快,因而氧化效果较好;臭氧氧化过程中理想的pH为5~8,最大不超过9。当污染物浓度较高时,使用臭氧修复也会产生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pollutants, VOCs),因此需要土壤抽气系统收集气体,避免其向周边迁移。
3) Femton试剂氧化
Fenton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已得到深入研究,近年来,该技术在地下水原位修复方面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Fenton反应主要是靠Fe2+和H2O2反应生成•OH,•OH可通过脱氢反应、不饱和烃加成反应、芳香环加成反应及与杂原子氮、磷、硫的反应等方式,与烷烃、烯烃和芳香烃等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从而可以氧化降解土壤和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其最终矿化为CO2、H2O及无机盐类等小分子物质。反应体系中的pH值对Fenton反应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最佳pH值在3左右,pH升高或降低都会
技术类别 | 技术名称 |
---|---|
物理法 | 水动力控制法 |
流线控制法 | |
被动收集法 | |
原位加热法 | |
化学法 | 化学氧化法 |
土壤改性法 | |
电化学动力法 | |
生物法 | 生物注射法 植物修复法 |
生物反应器法 | |
复合法 | 可渗透反应墙技术 |
抽出处理技术 | |
原位曝气技术 | |
多相抽提技术 |
表9. 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体系
削减反应效率 [
近年来,人们把紫外光、臭氧 [
4) 高锰酸盐氧化
高锰酸盐是化学氧化技术中常用的氧化剂,其氧化电位为1.695 eV,可以氧化绝大多数的高分子有机污染物,如PCE/TCE/DCE/VC [
5) 过硫酸盐氧化
用于地下水修复的过硫酸盐通常是指过二硫酸盐(
与此同时,电动力学法也运用在去除地下有机污染物中。电动力学技术是利用土壤、地下水、污染物的电动力学性质对环境进行修复的新技术 [
原位加热技术主要包括:1) 天然气加热修复技术,即天然气燃烧气通过纵横交错的水平和垂直井的网络输送至地下,将污染物脱附后通过抽提井带出。加热温度范围在70℃~400℃之间;2) 电阻加热,即利用交流电通过电阻产生热量,加热土壤和地下水,使其中的污染物挥发,最适处理污染源区域;3) 蒸汽增强抽提,即向地下注射加热蒸汽,将污染物从土壤或地下水转移入移动相,并通过SVE或MPE系统回收污染物。原位加热技术已在浙江、江苏和西南少数场地开展小规模工程应用。
2014年4月,美国GEO (TPS TECH)公司在南京授权签约仪式上,正式授权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在中国区域使用推广GTR (燃气原位热脱附)技术。2015年6月,浙江博世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浙江省污染修复技术企业研究院,积极与德国知名修复公司合作开发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修复示范效果。2016年8月,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污染场地原位蒸汽加热与SVE耦合关键技术应用与研究”项目通过专家组鉴定,该项目是针对BTEX (苯系物)、TPHs (总石油烃)等有机污染问题,研发出了原位蒸汽加热-SVE耦合处理工艺及设备,该技术具有安全绿色、运行成本低、修复效率高等特点,极具推广价值。
生物修复方法是目前成本低、易操作、生态环保的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该法利用土著或经驯化的生物(植物、微生物、原生动物)在可调控的环境下将污染物降解。土壤多种参数,如碳源能源、微生物种类、电子受体、营养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显著影响生物修复的效率。
1) 生物注射法
生物注射法是指通过向地下水中注入无机营养物质或电子受体,刺激土著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 [
2) 植物修复法
植物修复技术 [
3) 异位生物修复技术
异位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将地下水抽提到地上后进行生物反应器的处理。生物反应器类型有多种形式,如细菌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反应器、串联间歇反应器,生物固定生长的生物滴滤池、生物转盘和接触氧化反应器,厌氧菌处理的厌氧消化和厌氧接触反应器,以及高级处理的流化床反应器、活性炭生物反应器等。Zein [
在地下水修复技术中,可渗透反应墙是一种被动的原位修复技术,根据美国环保局(USEPA, 1998)发行的《污染物修复的PRB技术》手册的定义,PRB技术是指在地下安装活性材料墙体以便拦截污染物羽状体,使污染物羽状体通过反应介质后,转化为环境接受的另一种形态,或使污染物浓度达到环境标准的技术。
PRB主要有两种结构类型:连续性反应墙式(Continuous Reactive Wall)和漏斗导水式(Funnel-and- Gate),近年来PRB技术出现了一些新的反应墙,如原位氧化还原控制墙、可渗透生物反应墙 [
图1. PRB单处理系统基本结构类型
从修复原理角度来看,PRB可分为基于物理修复的PRB,基于化学修复的PRB和基于生物修复的PRB三种类型。基于物理修复的PRB,采用的活性材料包括沸石 [
基于化学机理的PRB技术,使用的活性材料主要有羟基磷酸盐、石灰石、转化赤泥、零价铁、亚硝酸钠 [
上述活性材料通常组合使用来提高修复效果。Wilopo [
基于生物降解机理的PRB技术,基本机理是消除环境中电子受体及氮磷等营养物质的限制,使微生物处于正常或活跃状态,进而促进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好氧或厌氧生物降解,可去除氯代溶剂 [
除PRB技术外,抽出处理(P&T)技术 [
我国专家在地下水抽出一处理技术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何士华等 [
原位曝气法可用于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 [
Jeffrey [
多相抽提技术(MPE)是气相抽提技术(SVE)技术的升级 [
MPE技术可用于修复土壤包气带中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VOC/SVOC),在MPE的真空作用下,有机物可以挥发至土壤中,从而被抽提出来,同时由于气体的流动,可以向土壤中提供氧气,加速好氧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上海格林曼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图2. MPE修复系统工艺流程 [
环芳烃,并且部分区域发现有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该案例首先采用多相抽提技术回收地下水中的LNAPL,并去除土壤气体和地下水中的溶解态有机物,再加入“过硫酸钠 + NaOH”进行活化化学氧化。监测结果表明该场地地下水污染物浓度达到了修复目标。
尽管地下水学科发展与污染修复工作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地下水修复技术发展也日趋成熟(表10),但我国地下水修复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地下水相关的法律与标准制定相对滞后;地下水污染地区水文地质资料与历史资料缺失;对地下水污染调查的重视程度与实际投入不足;土壤修复过程中往往忽视地下水的同步修复以及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防治问题得不到重视等等。为此,作者提出以下展望:
技术名称 | 适用污染物 | 不适用污染物 | 优点 | 缺点 |
---|---|---|---|---|
原位化学氧化法 | 汽油、柴油、BTEX、轻馏分PAH、含氯溶剂、MTBE | 重馏分矿物油、重馏分PAHs,PCB | 能够原位分解污染物,可以达到污染物快速降解的效果,一般在数周或者数月可以显著降低污染物浓度;除芬顿试剂外,副产物较低;其操作和维护成本较低;与后处理固有的衰减的监测相容性较好,并可促进剩余污染物的需氧降解;对场地操作的影响较小 | 总的投资可能较高;氧化剂不易达到渗透率较低的地方;芬顿试剂会产生大量的易爆炸的气体,因此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将土壤修复至背景值或者污染物浓度极低的情况在经济上可能代价较大;可能造成氧化剂的大量损失;可能造成含水层化学性质的改变以及由于孔隙中的矿物沉淀而造成含水层的堵塞;溶解的污染物在氧化数周之后可能产生“反弹”现象 |
生物注射法、生物反应器法 | 石油烃、NAPLS、大多数的有机污染物 | 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如六六六、二噁英、酚类物质 | 修复时间短,效率高,费用少,修复范围较大 | 使用条件受场所限制,只适用于土壤气提技术可行的场所,同时效果会受到岩相学和土层学的影响;对处理黏土层效果较差;使用的微生物可能需要被驯化,注入井有堵塞风险 |
渗透反应墙(PRB)技术 | 重金属、氨氮、MTBE、硝酸盐、硫酸盐、磷酸盐、氯化乙烯、多氯联苯、酚类物质 | 复合污染场物 | 就地修复、工程设施简单、能够达到对多数污染物的清除,可以根据含水层类型、水力学参数、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浓度高低等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 |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会引起介质阻塞、材料失活、催化剂钝化;还原脱氯过程中可能产生毒性更大的副产物;装置全部在地下、更换修复方案复杂、反应材料需要定期清理、检查更换 |
抽出处理(P&T)技术 | 绝大多数污染物 | DNAPLs(重非水相液体) | 设备简单、易于安装和操作、试用范围广、地上污水净化工艺比较成熟 | 只对有机污染物中的轻非水相液体去除效果很明显,而对于重非水相液体来说,治理耗时长而且效果不明显;易受场地水文地质条件限制;运行维护成本高 |
原位曝气技术 | 石油类污染、苯系物、二恶英类、多环芳烃、有机农药类、多氯萘类和多溴联苯类、有机氯化物 | 难挥发有机物,重金属 | 处理效果好、易操作 | 只适用在中低沸点的污染物 |
多相抽提技术 | 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LNAPL,DNAPL | 重金属 | 同时处理以气相、吸附相和自由相存在的污染物;通过降低地下水位,使更多的含水层暴露于气相中;为低挥发性污染物创造了好氧降解条件;可在渗透性较低的土壤中采用;能有效去除毛细管带的NAPL;修复时间较短 | 有些MPE系统应用深度受限制;相对传统的抽提工艺,MPE系统的前期启动和调试时间较长修复成本增加;抽提设备较为复杂,包括水相及气相处理设备;处理工艺(分离和处理)及其优化调试复杂(水量、水位和真空度) |
表10. 各种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
1) 尽快出台地下水修复相关法律与标准。与美国、英国等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地下水修复的相关法律与标准制定严重滞后,因此,具体修复项目在制定修复目标值时,往往只能依据风险评估相关数据或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这就导致过度修复或现有修复技术和工期达不到标准的情况,因此地下水修复的相关法律与标准亟待出台;
2) 完善地下水监测站网与数据库的建设工作。美国的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工作起步较早,近三十年的常规检测数据都有存档,对地下水修复工程的实施具有重大参考价值。而我国的地下水监测站网与国外相比亟待完善,常规监测数据及地下水水文地质资料缺失,给修复工程实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 重视污染地块前期调查与概念模型的构建。与修复工程费用相比,我国污染地块土壤及地下水调查费用偏低,占比仅1%~5%,而美国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费用占比可达40%;迁移转化软件和概念模型的应用较少,污染成因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不能详细阐明。因此要加大污染场地前期调查与评估的工作投入,运用薄膜界面探测系统(MIP)、水力剖面探测仪(HPT)等高精度场地表征(HRSC)手段,辅之以Modflow等地下水迁移转化模型,准确建立污染场地地下水概念模型,指导地下水修复工程的实施;
4) 加强绿色、原位修复技术的探索和地下水修复工程示范项目的建设。近两年土地主管部门已加大“土水一体”修复工作的重视,地下水修复项目日渐增多,但限于工期与技术发展,多数为抽出处理技术,而微生物修复、微生物—化学耦合修复等绿色、原位修复技术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建议加强绿色、原位修复技术的探索以及工程示范项目的建设,完善、提高我国地下水修复行业的技术体系和水平。
田薇薇,段德超,张 明,赵怡阳,俞汉宁,温俊明,陈昆柏. 地下水污染研究与修复技术综述 Overview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Research and Remediation Technology[J]. 环境保护前沿, 2016, 06(06): 206-228. http://dx.doi.org/10.12677/AEP.2016.6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