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 Advances in Psychology 2160-7273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10.12677/AP.2016.69119 AP-18527 AP20160900000_85702987.pdf 人文社科 合作期刊 风险决策研究述评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Risk Decision 于宛簌 2 1 维维 3 * 3 1 方舟 3 1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 珠海 null * E-mail: 765650809@qq.com(罗维) ; 13 09 2016 06 09 933 938 © Copyright 2014 by autho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 Inc. 201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风险决策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近年来,风险决策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本文从风险决策的理论模型、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Risk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s a complex mental process.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psy-chologists show the highly appreciated on risk decision, and conducted a series of valuable research. This article, from the theory of risk decision-making model, carries on the summary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决策,风险决策,参照点效应,框架效应, Decision Risk Decision Reference Point Effect Framing Effect
风险决策研究述评<sup> </sup>

王于宛簌1,罗维维2,王荭2,袁方舟2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广东 珠海

2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收稿日期:2016年8月19日;录用日期:2016年9月6日;发布日期:2016年9月13日

摘 要

风险决策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近年来,风险决策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本文从风险决策的理论模型、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 :决策,风险决策,参照点效应,框架效应

1. 引言

决策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它的同义词是“选择、做决定”等。决策行为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例如今天穿什么衣服、早餐吃什么、去哪个地方旅游、如何投资股票等。尽管最早关于决策的研究大多是在管理学或者经济学的领域,但决策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心理过程,因此,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决策的心理过程,主要体现在关注决策者在做出选择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决策往往包括确定性的决策以及不确定的决策。一般我们很有把握、能估计到的决策都是我们能掌握的、确定性的决策,但更多时候,所面临的是充满各种各样不确定性和风险的选择。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往往是存在风险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险决策,对决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研究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2. 概念界定

心理学家Hastie (2001)认为,决策是人类对自己的某种欲求和信念选择某一种行动的过程,其中这些欲求和信念就是人们的目标、结果、个人价值、期望、认识以及手段。也就是说决策其实就是人们在对自己想要达到一种目的或者结果而做出选择的一种过程。

通常决策者在做选择时所掌握信息完整度是不同的,研究者们根据信息的掌握情况将决策划分为确定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后者又可分为“风险决策”和“完全不确定性决策”。确定型决策有确定的方案,决策过程中环境因素是可控的,人们能获得完整的信息,也能区分出决策后结果的好坏优劣。而风险决策是在不确定因素情况下做出选择的一种过程,就是未来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和概率的,但这些事件的结果是不确定的,这也就是风险存在的含义。通常,人们在对每个事件作出决策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的不可控性会使得一些决策时存在风险的,“风险决策”就是在这样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的自然状态下,对两个或多个行动计划进行选择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所导致的结果是不能被决策者事先确定的。

国内对于风险决策的定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李纾等人(2009)认为风险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并不完全确定未来的情况,但有能知道其所做的决策会带来的后果及其出现的概率,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事件所作出的决策。王洪利(2010)研究了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他认为决策风险就是指个体在决策活动中,存在着多种不确定的因素,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会影响决策者的选择会达不到他们的预期。王洪利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决策中是存在一定风险的,风险决策就是在不确定的因素和环境下所产生。刘耀中,杨长华(2012)认为风险决策顾名思义就是决策者要承担一定风险的选择或对事件的定夺,而且在决策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和不可控的因素。

综上所述,这里认为风险决策是一个认知判断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如下特点,即未来每种事件发生都有一定的概率和可能性,但会产生未知的不确定的结果,而且在决策过程中会对2个以上的行动计划进行选择,但由于这个过程中会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和不可控的内外部因素,从而导致决策者也无法确定选择后的收益和损失。

3. 风险决策的研究现状

风险决策的分析最早是从心理学开始的,1954年Bernoulli就已提出金钱会减少其边际价值,意思就是富裕程度的增长并不能使得快乐也随着成比例地增加(彭凯平,主编,2005)。这样的假设主要是依据:富裕程度的增加反而会导致满足重要性的减少。

关于风险决策的研究,研究者们从不同对象、内容、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得风险决策的研究越来越丰富。

3.1. 风险决策研究理论

风险决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决策问题研究以来,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与研究范式。

3.1.1. 风险决策的期望效用理纶

1944年Von Neumann和Morgenstem提出了期望效用理论(蒋多等,2009),他们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此外,他们还指出决策者的总效用其实就是未来各种可能结果的权重和,就此他们就在经济学当中就引入了概率论,而这些概率都是客观的,并不是决策者个人存在的信念。Von Neumannh 和 Morenstem随着研究的深入,在1947年他们提出了预期效用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总结个体的决策结果来证明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及这一差异对决策结果的预测,如果人们存在的一致选择,则可以得出关于风险决策的有效函数,这就突出了风险决策的决策结果价值和风险决策态度。

这一理论主要是基于经济学的角度预测决策者的风险决策行为,这些理论都认为决策者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会同时决策收益和获得这种收益的概率或者收益的概率和获得收益的效用,通过一系列的权衡后,选择出最优的方案。在风险决策理论中,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

3.1.2. 风险决策的展望望理论

Kahneman和Tversky是风险决策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1979年,他们在展望理论中提出参照点效应,认为决策者是依据参照点(决策者现有的财富状况)来估算风险决策结果的,在这个过程中,风险决策以及未来效应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决策中的效用,在低风险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风险规避,而在损失的情况下又是风险寻求的,也就是风险低的时候,如果确定有收益,人们会倾向于避免冒险,而在损失的情况下,又会赌一把,寻求风险。

参照点效应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后来也成为了很多心理学者研究风险决策心理机制的研究重点之一,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就经常会在做风险决策的时候以风险高低和收益大小作为参照,在低风险获益肯定时规避风险,在高风险获益不稳定的时候寻求风险。

3.1.3. 风险决策理论

Yates和Stones于1992年提出了风险决策理论,在这个理论中,Yates和Stones认为,风险决策其实就是在损失或赢利以及二者的权重和它们的不确定性这三个要素中进行最优化的选择。

这里的风险决策理论相对来说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了,这一理论其实就是在以往风险决策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发展的结果,它不但体现了期望效用理论中的最优选择,也体现了参照点效应中的参照点比照,可以说,风险决策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是不断发展的。

3.1.4. 风险决策的失望理论与成就动机理论

1964年,Atkinson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从人的动机出发解释人们的决策机制,他认为,人的动机包括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个体的动机的强度相当于这两种动机的强度的和。

风险决策中的失望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不仅仅是重视风险决策的结果以及决策结果发生的概率,而且人们一旦知道自己决策结果,就可能将之与其他可选择的决策产生的结果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可能会产生失望或者是满意,这一理论是由Loomes 和 Sugden在1982年提出。

这两个理论相对前面几个理论,它们更多的体现了人们在风险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动机与体验这两方面,前者强调决策者决策中的动机,而失望理论更多的是强调决策者在决策之后的一种心理体验,若果是获益就会产生满足感,反之就会因为决策的结果感到失望。无论怎样,决策理论在以往的理论基础上是得到发展的,研究者们也能从更多的角度关注到风险决策,从一开始经济学领域慢慢扩展到了心理学领域,这无疑也推动者心理学的不断发展。

3.2. 风险决策研究方法

对于风险决策的研究,目前主要采用测量与实验的手段与范式,例如使用简单的调查问卷、测量量表、赌博任务和彩票任务、情景模拟选择问卷和想象模拟情境测试等。情景模拟选择问卷也就是在同一个情景中设定多个(2个或2个以上)选项让被试者进行选择,从而测量被试者的风险决策偏向;想象模拟情境测试就是让被试者想象要求中的任务情境,然后根据题目做出选择。以往对风险决策的研究测量大多都是采用自我报告的方式,但这样的方式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会影响到测量的精确性。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精确,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新的实验范式,例如,Lejuez 等人(2003)的研究中,采用了气球来模拟风险决策的任务。

实践研究方面的决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李萌,贾丽霞等人(2013)对大学生的风险决策行为做了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风险决策行为受到风险框架的影响,而且他们倾向于风险寻求。黄文述,耿晓伟(2012)用实验的方式探讨大学生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条件下风险决策的心理效应,他们的实验一共有两个实验情景,分别是风险获益和风险损失,在两种实验情境中比较大学生在自我决策和预测他人决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风险获益的情况下,不同的获益额度会影响决策者的风险决策,也就是低收益的情况下,更多的决策者会选择风险倾向,而且在风险获益和风险损失两种情境下决策者的风险决策不同,最后在风险获得状况下,被试自我风险决策和预测他人风险决策存在差异。针对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性与所处阶段的特殊性。

3.3. 风险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心理学者们也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例如在心理学研究中,很多心理学者认为框架效应、心理距离、参照点等都是影响风险决策的因素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关于框架效应的研究。

框架效应最早是由卡尼曼与特沃斯基在“亚洲疾病”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并提出来的。很多学者都关注到了风险决策的框架效应的问题,在风险决策研究中,很多学者也把框架效应称为“语饰效应”,认为在相同的决策任务当中,决策者会受到不同描述方式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决策者对备择选项的偏好于选择。李爱梅,凌文辁(2005)对框架效应的研究发现决策者对问题不同的表征框架所反应出来的选择偏好不同。段锦云,王重鸣等人(2013)研究发现模糊痕迹理论对框架效应具有最佳的解释力,这是他们把模糊痕迹理论与展望理论和概率心理模型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结果支持了框架效应存在领域特性的观点。宋之杰等(2015)关于风险决策中框架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时间压力与时间距离对风险决策有显著影响,此外,他们的研究还加入了人格这一变量,结果发现,内外倾维度与时间压力的交互作用以及时间距离与感觉直觉维度的交互作用都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有显著的影响。风险决策中的框架效应一直以来都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他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除了框架效应,参照点效应也是决策影响因素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决策中的双参照点效应是由谢晓非提出的,即个人参照点以及社会参照点,他认为风险决策无处不在,而决策者在面临风险决策的时候,所具有的参照点不仅有众多学者提出的个人参照点,也就是在决策过程中以自身的损失和收益为参照点,除此以外,决策者还会在个人层面的基础上考虑社会层面的损益,研究者认为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参照点与社会参照点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前者关乎决策者自身的切实利益,而社会参照点却与决策者本身的利益无关,但研究者的研究表明并提出两种参照点实际上是一起作用于决策者的风险偏好,共同影响着他们的决策。另外,心理距离也是影响风险决策框架的重要影响因素,段锦云,朱月龙(2013)对此进行研究发现,心理距离越远,解释水平就会越高,被试产生明显的框架效应,相反,心理距离近,解释水平越低的时候,框架效应的作用就明显减弱了,而且在除了概率距离维度以外,在其他维度的无论是高解释水平还是低解释水平,被试的框架效应都很显著。张葳等(2014)的实验证明了心理距离与决策者性别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男性在为具体他人做决策时显得更冒险,而女性则为笼统他人决策时会显得更为冒险。

风险决策的神经机制研究也是近年来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吴燕等(2010)探讨了风险决策和跨期选择的认知神经机制。张颖,冯廷勇(2014)探讨了青少年风险决策的发展认知神经机制,主要就是从双系统模型出发对与青少年风险决策相关的大脑结构、功能的变化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新近的大脑功能连接、脑网络的研究;阐述了青少年风险决策中的双系统模型和三角模型。

4. 风险决策研究的不足

风险决策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人们的决策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因此,关于风险决策的研究日益丰富,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风险决策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从风险决策的理论来看,关于风险决策的研究理论很丰富,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率不高,尤其是在心理学的领域,以往的很多理论大多是经济学或管理学上的,不太适用于风险决策心理机制的研究;其次,关于风险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往学者更多关注框架效应、参照点等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对于风险决策的其他影响因素,目前研究较少,例如决策者的思维模式,决策中存在的心理距离等;再次,目前对于风险决策研究取样较为单一,大多为在校学生,青少年等等,但对于个体投资者、企业老板等对象的研究较少;最后虽然现在一些学者已经开始对风险决策的神经机制进行研究,但成果较少,这也是未来对风险决策研究的新领域。

决策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未来的心理学研究中,对于人们的决策问题,在影响因素、产生机制等方面研究者们还在不断的探索和更新,风险决策的研究会一直持续下去。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技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LKS[ 2013 ]50号)。

文章引用

王于宛簌,罗维维,王 荭,袁方舟. 风险决策研究述评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Risk Decision[J]. 心理学进展, 2016, 06(09): 933-938. http://dx.doi.org/10.12677/AP.2016.69119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References 段锦云, 王重鸣, 田晓明(2013). 创业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认知理论研究. 心理学探新, 33(2), 123-128. 段锦云, 朱月龙, 陈婧(2013). 心理距离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 心理科学, 36(6), 1404 -1407. 黄文述, 耿晓伟(2012). 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心理效应研究——基于劳动合同签订背景.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6, 97-101. 蒋多, 陈雪玲, 李斌(2009). 风险决策研究述评.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 114-119. 李爱梅, 凌文辁(2005). 不同表征框架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 统计与决策, 2, 49-51. 李萌, 贾丽霞, 等(2013). 心理弹性对大学生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1(1), 131-133. 李纾, 毕研玲, 梁竹苑, 等(2009). 无限理性还是有限理性?: 齐当别抉择模型在经济行为中的应用. 管理评论, 21(5), 103-114. 刘耀中, 杨长华(2012). 风险决策偏好的ERPs研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2), 128-132. 彭凯平(主编), 施俊琦(译) (2005). 决策与判断(页70-78).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Plous, S., 1993) 宋之杰, 李晶晶, 石蕊, 王昕(2015). 时间压力、时间距离和人格对风险决策框架效应影响研究. 财会通讯, 12, 114-118. 王洪利(2010). 风险决策中时间压力影响的理论分析. 统计与决策, 11, 21-23. 吴燕, 周晓林, 罗跃嘉(2010). 跨期选择和风险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心理与行为研究, 8(1), 76-80. 张葳, 等(2014). 异性交友决策任务上为不同心理距离他人决策的风险偏好. 心理学报, 46(10), 1580-1590. 张颖, 冯廷勇(2014). 青少年风险决策的发展认知神经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2(7), 1139 -1148. Hastie, R. (2001). Problems for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 653-683.
http://dx.doi.org/10.1146/annurev.psych.52.1.653
Kahneman, D., & Tversky, A. (1979). Interpretation of Intui-tive Probability-Reply to Cohen, Jonathan. Cognition, 7, 409- 411.
http://dx.doi.org/10.1016/0010-0277(79)90024-6
Lejuez, C. W., Aklin, W. M., Zvolensky, M. J., & Pedulla, C. M. (2003). Evaluation of the Balloon Analogue Risk Task (BART) as a Predictor of Adolescent Real-World Risk-Taking Behaviour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6, 475-479.
http://dx.doi.org/10.1016/S0140-1971(03)0003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