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敌意与情感国家形象都包含了消费者对其他国家的认知和情感成分,论文旨在探讨这两个变量的影响效应,具体而言,探讨这两个变量如何影响消费者的产品评价、购买意愿和产品拥有。通过对中国上海、北京、成都、青岛和沈阳五个城市,663名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和美国敌意与情感国家形象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消费者敌意和情感国家形象是两个独立的变量,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消费者敌意负向影响情感国家形象。第二,中国消费者对日本的敌意较高,对美国的情感国家形象评价较好。第三,消费者敌意与情感国家形象对产品评价、购买意愿和产品拥有影响效应不同。消费者敌意对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没有影响,对产品拥有负向显著影响。情感国家形象对产品评价、购买意愿和产品拥有均有正向显著影响。 Consumer animosity and affective country image both have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omponents.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consumer animosity and affective country image. To be specific, we will examine how consumer animosity and affective country image influence product evaluation, purchase intention and the ownership of the product. The study investigates 663 Chinese consumers’ animosity and affective country image to Japan and America in five cities (Shanghai, Beijing, Chengdu, Qingdao, and Shenyang), and reports the findings. First, consumer animosity and affective country image are two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consumer animosity affects affective country image negatively. Second, Chinese consumers have more animosity towards Japan, and better affective country image towards America. Third, consumer animosity and affective country image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product evaluation, purchase intention and product ownership. Specifically, consumer animosity has no influence on product evaluation and purchase intention, and affects product ownership negatively. Affective country image impacts product evaluation, purchase intention and product ownership positively.
武瑞娟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收稿日期:2015年11月2日;录用日期:2015年11月21日;发布日期:2015年11月24日
消费者敌意与情感国家形象都包含了消费者对其他国家的认知和情感成分,论文旨在探讨这两个变量的影响效应,具体而言,探讨这两个变量如何影响消费者的产品评价、购买意愿和产品拥有。通过对中国上海、北京、成都、青岛和沈阳五个城市,663名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和美国敌意与情感国家形象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消费者敌意和情感国家形象是两个独立的变量,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消费者敌意负向影响情感国家形象。第二,中国消费者对日本的敌意较高,对美国的情感国家形象评价较好。第三,消费者敌意与情感国家形象对产品评价、购买意愿和产品拥有影响效应不同。消费者敌意对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没有影响,对产品拥有负向显著影响。情感国家形象对产品评价、购买意愿和产品拥有均有正向显著影响。
关键词 :敌意,情感国家形象,日本,美国
经济全球化为营销人员提供了无限的商机与挑战。营销人员能够在更广阔的地域范围,更多的国家宣传和销售他们的产品和品牌,同时,他们也需要深入了解国外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念、态度、评价和对产品形象的感知。在此过程中,对消费者有影响的一个重要变量就是国家形象(country image),并且国家形象的影响效应已经在众多文献中获得证实[
随着学者们近年来对国家形象构面的挖掘[
为了深入探究这些问题,本文在中国境内进行数据搜集。Klein等(1998)研究指出中国是进行消费者敌意研究的理想国度。中国消费者对日本的敌意由来已久,2012年由于钓鱼岛问题,使得中国消费者对日本的敌意加剧。中国消费者对美国的敌意由1999年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炸这一事件引发[
基于此,本文首先进行理论回顾,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阐述两者的关系并提出研究假设。为验证研究假设,本文调查了中国上海、北京、成都、青岛和沈阳共计663名消费者。最后,本文给出了研究结论、研究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
敌意(animosity)被认为是一个纯粹的情感构念(a pure affective construct) [
很多学者探讨了敌意的不同维度,Klein等(1998)将敌意区分为战争敌意(war animosity)和经济敌意(economic animosity)。战争敌意指的是由战争引发的敌意,经济敌意指的是由经济引发的敌意[
本文认同学者们关于敌意的概念,敌意是一种基于认知的负面情感,认知主要来源于对过去或现在关于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和外交等之间的关系。遵循Hoffmann等(2011)对敌意的划分[
国家形象(country image)最开始被认为是对产品进行评价的一种外部线索[
很多研究提到了国家形象的情感方面[
消费者敌意与情感国家形象既有共同点,在某些方面又有显著不同。共同点在于:第一,两者都包含认知和情感成分。消费者敌意基于对以前或目前国与国之间经济、外交和战争等事件的认知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情感国家形象是对某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的人民的认知而发生的情感性评价。第二,两者都对消费者行为有重要影响,消费者敌意和情感国家形象都影响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和产品选择过程。不同点在于:第一,消费者敌意归根结底是一种情感,而且是基于认知的负面情感。情感国家形象归根结底是一种认知,是带有情感性评价的认知。第二,消费者敌意这种情感只包括负面情感,是针对一个国家的反感之情。情感国家形象中的情感成分既有正面情感又有负面情感,适用于所有友好和不友好国家。如果在分析消费者对某个国家的情感方面对购买意愿和实际拥有产品方面的影响时,情感国家形象的适用范围更广。第三,消费者敌意反应的是相对强烈(strong)而且持续较久(lasting),较为稳定(stable)的一种情感。情感国家形象中的情感评价则是相对微妙的(subtle)、情境性的(situational)和渐变的(transitional) [
虽然在一些研究中,敌意被认为是影响整体国家形象(general country image)负面的、与情感有关的前置变量[
H1a:消费者敌意对认知国家形象没有影响作用。
情感国家形象是消费者对国家和其人民的情感性评价,如果消费者对某个国家怀有强烈的敌意时,这种负面情绪就直接针对国家,那么对其情感性评价也不会很高。因此,本文认为:
H1b:消费者敌意负向影响情感国家形象,消费者敌意越强烈,其情感国家形象越差。
在消费者敌意与产品评价关系中,文献中有不同的研究结论。一些研究发现消费者敌意并不会影响对某个国家生产产品的质量评价[
本文认为,产品评价是对产品本身的性能、质量等方面的感知与评价,消费者敌意是基于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等事件产生的反感之情。消费者可能对某个国家产生敌意,但是他们仍可能对该国生产的产品进行客观的评价,当质量好、性能佳、工艺精湛时,他们仍会对产品评价良好。因此,我们提出:
H2:消费者敌意对产品评价没有影响作用。
如果消费者对某个国家持有强烈的负面观点,那么这种负面观点非常有可能影响他的购买行为[
H3:消费者敌意负向影响购买意愿,消费者对某个国家的敌意越强烈,其对某个国家产品的购买意愿越低。
H4:消费者敌意负向影响产品拥有,消费者对某个国家的敌意越强烈,越不可能拥有该国产品。
情感国家形象是对一个国家和该国人民的情感性评价,认知国家形象是对某个国家工业、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评价。有可能消费者喜欢某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这个国家是发达国家,消费者对其情感国家形象评价较好,对其认知国家形象评价也较好。还有可能消费者喜欢某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这个国家是不发达国家,消费者对其情感国家形象评价较好,对其认知国家评价却比较客观,经济欠发达、科技进展缓慢等等。因此,本文认为,情感国家形象和认知国家形象没有因果关系,它们是国家形象两个独立的构面。本文提出:
H5:情感国家形象对认知国家形象没有影响。
基于情感信息模型(affect-as-information model),消费者或者对情感做出反应,或者不考虑情感,主要依赖于他们是否认为情感是他们做出判断的基础。当消费者依赖情感时,他们就会把情感作为基础,从而形成对产品的印象、评价产品和形成偏好。当消费者对某个国家的人们持肯定和赞赏的态度时,他们会认为这个国家的人们生产的产品也很好。如,Heslop 和Papadopoulos (1993, p. 67)写到,“那些好的产品看上去是由那些具有良好品味的(refined taste)、可爱的(likeable)、值得信赖的(trustworthy)和极好的(admirable)人们制造出的”[
H6:情感国家形象正向影响产品评价,消费者对一个既定国家的情感国家形象感知良好时,对该国的产品评价也较好。
国家形象在消费者信息处理过程中唤起的不仅仅是与一个国家有关的认知原型印象(cognitive stereotypes),而且还会引发对一个国家的情感评价或态度。很多文献探讨了国家形象的认知部分对产品评价的影响,并且假定产品评价又会影响购买意愿[
H7:情感国家形象正向影响购买意愿,对某个既定国家感知情感国家形象越好,对该国产品购买意愿越强烈。
H8:情感国家形象正向影响产品拥有,对某个既定国家感知情感国家形象越好,越可能拥有该国产品。
本文选取日本和美国作为焦点国家,以测试消费者对这两个国家的敌意和情感国家形象以及其他变量:认知国家形象、产品评价、购买意愿和产品拥有。选取这两个国家的原因在于:Klein等(1998)研究指出中国是进行消费者敌意研究的理想国度,中国人民对日本怀有敌意[
本文在选择产品时,考虑到了产品卷入度和不同的产品类型,具体选择了汽车、相机和运动服三种产品。这些产品在中国均有销售,消费者对其较为熟悉。
在正式调研过程中,本文选取中国五个城市(上海、北京、成都、青岛和沈阳)作为测试城市。原因在于,(1)从地域及文化上来看,这几个城市分布在中国不同地域,代表了南北东西的不同文化;(2)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这几个城市属于中国内陆的几个大城市;(3)从产品的可接触性方面考虑,这几个城市较多地出售国外品牌的产品,这保证了消费者对本文调查美国和日本产品的了解。虽然Klein等(1998)研究以南京作为数据搜集城市[
本文最终获得有效问卷663份,表1列出了样本基本特征表。
本文在测量各个变量时,均采用5分量表,1代表完全不对,5代表完全对。
在测量消费者敌意时,使用了Hoffmann等(2011)研究中的量表,共9个问项,四个维度[
样本特征描述 | 频次 | 比率(%) | 样本特征描述 | 频次 | 比率(%) | ||
---|---|---|---|---|---|---|---|
性别 | 男 | 318 | 48 | 婚否 | 已婚 | 255 | 38.5 |
女 | 343 | 51.7 | 未婚 | 405 | 61.1 | ||
缺失 | 2 | 0.3 | 缺失 | 3 | 0.4 | ||
国家 | 美 | 323 | 48.7 | 学生 | 是 | 291 | 43.9 |
日 | 340 | 51.3 | 否 | 372 | 56.1 | ||
学历 | 高中以下 | 27 | 4.1 | 职业 | 专职太太 | 21 | 3.2 |
高中 | 100 | 15.1 | 学生 | 291 | 43.9 | ||
大学在读 | 277 | 41.8 | 工薪阶层 | 277 | 41.8 | ||
大学毕业 | 204 | 30.8 | 其他 | 26 | 3.9 | ||
研究生学历及以上 | 55 | 8.3 | 个体经营者或私营者 | 48 | 7.2 | ||
月收入 | 2000元以下 | 56 | 8.4 | 地区样本 | 上海 | 133 | 20.1 |
2001-4000 | 109 | 16.4 | 北京 | 136 | 20.5 | ||
4001-6000 | 119 | 17.9 | 成都 | 118 | 17.8 | ||
6001-8000 | 130 | 19.6 | 青岛 | 133 | 20.0 | ||
8001-10000 | 102 | 15.4 | 沈阳 | 143 | 21.6 | ||
10000以上 | 140 | 21.1 | |||||
缺失 | 7 | 1.1 |
表1. 样本基本特征表
问项,“我一想起日本(或美国)就愤怒”,“我不喜欢日本(或美国)”。
在测量认知国家形象时,使用了Wang等(2012)研究中的量表[
在测量情感国家形象时,使用了Wang等(2012)研究中的量表[
在测量产品评价时,借鉴了Klein等(1998)研究中的量表[
在测量购买意愿时,我们分别询问“如果您在今后两年内有购买汽车(数码相机/运动服装)的打算,那么您购买日本(或美国)品牌的可能性多大”?每种产品均回答三个问题“有购买意向”,“购买可能性很大”,“同等条件下选择购买日本(或美国)品牌”。1代表非常不可能,5代表非常可能。被试分别对三种产品的购买意愿进行作答,共需回答九个问题,我们根据这九个问题答案的均值来计算对该国产品的购买意愿。
在测量产品实际拥有行为时,我们向被试提问“您或您的家庭成员过去和现在是否拥有并使用过日本(或美国)产品”,被试只需回答,“是”或“否”。
反映同一变量所有题项答案的一致性程度是信度,常用Cronbach a来度量。表2列示了问卷中各分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所有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以上,由此可判定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本研究使用的量表和问卷能满足研究的要求。
测量的效度是用来衡量量表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概念的真实含义。量表测量的效度主要包括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和建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
在内容效度方面,本研究采用的问卷主要以一些学者的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以往研究的量表和项目问项进行问卷设计,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本研究采纳了专家和被访者的意见进行修改之后确定而成。因此,研究中使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建构效度,包含收敛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和判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对于建构效度的检验主要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来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χ2= 840.77,df = 213,χ2/df = 3.94(χ2/df在2到5之间说明数据与模型的拟合可接受),p值为0.000 < 0.001,RMSEA = 0.077(RMSEA的值在0.05到0.08之间说明数据与模型是合理的拟合),SRMR = 0.045 < 0.08,CFI = 0.99 > 0.90,NNFI = 0.99 > 0.90,这些指标说明本研究数据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收敛效度检验。根据Hair等的观点,评估收敛效度的标准共有三项:① 所有标准化的因子荷载要大于0.5,0.7以上则更加理想;② 组合信度要大于0.7;③ 平均提炼方差要大于0.5 [
由表3可见,所有题项的标准化载荷,组合信度和平均提炼方差均达到要求,说明本研究使用的量表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判别效度检验。根据Hair等的观点,评估判别效度的标准主要是比较因子本身的AVE值的算术平方根是否大于该因子与其他因子的相关系数[
(1) 方差分析。本文首先比较了被调查者对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敌意和情感国家形象。比较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见,被调查者对日本的敌意显著高于对美国的敌意,对美国的情感国家形象评价显著高于
潜变量 | 题项 | Cronbach a |
---|---|---|
消费者敌意(CA) | CA1~CA9 | 0.720 |
认知国家形象(CCI) | CCI1~CCI5 | 0.769 |
情感国家形象(ACI) | ACI1~ACI4 | 0.824 |
产品评价(PE) | PE1~PE4 | 0.727 |
购买意愿(汽车) (PIA) | PIA1~PIA3 | 0.894 |
购买意愿(相机) (PIC) | PIC1~PIC3 | 0.869 |
购买意愿(运动服) (PIS) | PIS1~PIS3 | 0.907 |
表2. 量表信度检验结果
因子 | 题项 | 标准化因子载荷 | T值 | 组合信度 | 平均提炼方差 |
---|---|---|---|---|---|
消费者敌意 | CA1 | 0.62 | 9.31 | 0.893 | 0.514 |
CA2 | 0.56 | 7.93 | |||
CA3 | 0.54 | 7.67 | |||
CA4 | 0.71 | 10.41 | |||
CA5 | 0.72 | 10.71 | |||
CA6 | 0.59 | 8.46 | |||
CA7 | 0.74 | 11.13 | |||
CA8 | 0.75 | 11.43 | |||
CA9 | 0.76 | 11.50 | |||
认知国家形象 | CCI1 | 0.81 | 12.83 | 0.894 | 0.630 |
CCI2 | 0.86 | 13.60 | |||
CCI3 | 0.80 | 12.74 | |||
CCI4 | 0.76 | 11.99 | |||
CCI5 | 0.69 | 10.13 | |||
情感国家形象 | ACI1 | 0.74 | 11.04 | 0.828 | 0.547 |
ACI2 | 0.80 | 11.95 | |||
ACI3 | 0.68 | 10.22 | |||
ACI4 | 0.73 | 10.90 | |||
产品评价 | PE1 | 0.64 | 9.44 | 0.810 | 0.517 |
PE2 | 0.70 | 9.55 | |||
PE3 | 0.75 | 10.08 | |||
PE4 | 0.65 | 9.57 | |||
购买意愿(汽车) | PIA1 | 0.85 | 13.62 | 0.896 | 0.742 |
PIA2 | 0.89 | 14.17 | |||
PIA3 | 0.84 | 13.41 | |||
购买意愿(相机) | PIC1 | 0.83 | 12.56 | 0.872 | 0.694 |
PIC2 | 0.87 | 13.00 | |||
PIC3 | 0.80 | 12.11 | |||
购买意愿(运动服) | PIS1 | 0.85 | 13.13 | 0.909 | 0.780 |
PIS2 | 0.93 | 14.25 | |||
PIS3 | 0.85 | 13.16 |
表3.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对日本的情感国家形象评价。
(2)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为了验证研究假设,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由于国家形象、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是连续型变量,所以在检测敌意和情感国家形象对它们的影响时采用了线性回归。产品拥有只
有“有”和“无”两个答案,本文把“有”编码为1,把“无”编码为0,在进行敌意和情感国家形象的回归分析时,本文采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
表6列出了被调查者对美国和日本的敌意与情感国家形象的影响效应。
首先,本文分析了消费者敌意的影响效应。从表6可见,无论是针对美国还是日本,消费者敌意对认知国家形象没有影响效应(b美= −0.069,p = 0.214;b日= 0.006,p = 0.909,H1a得到证实);消费者敌意负向显著影响情感国家形象(b美= −0.345,p < 0.001;b日= −0.363,p < 0.001,H1b得到证实);消费
|
|
|
|
|
|
|
|
---|---|---|---|---|---|---|---|
|
0.717 | ||||||
|
0.26 | 0.794 | |||||
|
0.51 | 0.19 | 0.740 | ||||
|
0.34 | 0.41 | 0.21 | 0.719 | |||
|
0.16 | 0.17 | 0.27 | 0.31 | 0.861 | ||
|
0.15 | 0.15 | 0.19 | 0.36 | 0.56 | 0.833 | |
|
0.16 | 0.17 | 0.23 | 0.23 | 0.46 | 0.26 | 0.883 |
表4. 判别效度检验
美国N = 323 | 日本N = 340 | 比较结果 | |
---|---|---|---|
消费者敌意 | 3.30 (0.62) | 3.52 (0.74) | 日本 > 美国(F = 16.573, p < 0.001) |
情感国家形象 | 2.55 (0.87) | 2.08 (0.90) | 美国 > 日本(F = 46.219, p < 0.001) |
表5. 两国形象比较
国家 | 自变量 | 因变量 | ||||
---|---|---|---|---|---|---|
认知国家形象 | 情感国家形象 | 产品评价 | 购买意愿 | 产品拥有 | ||
美国 | 消费者 敌意 | b = −0.069 | b = −0.345 | b = −0.018 | b = −0.002 | B = −0.458 |
t = −1.246 | t = −6.584 | t = −0.324 | t = −0.033 | WALS = 5.690 | ||
p = 0.214 | p < 0.001 | p = 0.746 | p = 0.973 | p < 0.05 | ||
情感国家 形象 | b = 0.026 | b = 0.121 | b = 0.205 | B = 1.390 | ||
t = 0.462 | / | t = 3.838 | t = 3.756 | WALS = 10.324 | ||
p = 0.644 | p < 0.001 | p < 0.001 | p < 0.001 | |||
日本 | 消费者 敌意 | b = 0.006 | b = −0.363 | b = −0.089 | b = −0.006 | B = −0.484 |
t = 0.115 | t = −7.145 | t = −1.644 | t = −0.112 | WALS = 8.834 | ||
p = 0.909 | p < 0.001 | p = 0.101 | p = 0.911 | p < 0.01 | ||
情感国家形象 | b = 0.079 | b = 0.254 | b = 0.202 | B = 1.77 | ||
t = 1.449 | / | t = 4.828 | t = 3.788 | WALS = 11.872 | ||
P = 0.148 | p < 0.001 | p < 0.001 | p < 0.001 |
表6. 消费者敌意与情感国家形象影响效应分析
者敌意对产品评价没有影响(b美= −0.018,p = 0.746;b日= −0.089,p = 0.101,H2得到证实);消费者敌意对购买意愿没有影响,这一结果与H3不同(b美= −0.002,p = 0.973;b日= −0.006,p = 0.911,H3没有获得支持);消费者敌意对产品拥有负向显著影响(B美= −0.458,p < 0.05;B日= −0.484,p < 0.01,H4获得证实)。
其次,本文继续分析情感国家形象的影响效应。从表6可见,不论对美国还是日本,情感国家形象对认知国家形象都没有影响(b美= 0.026,p = 0.644;b日= 0.079,p = 0.148,H5得到证实);情感国家形象对产品评价有显著正向影响(b美= 0.121,p < 0.001;b日= 0.254,p < 0.001,H6得到验证);情感国家形象对购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b美= 0.205,p < 0.001;b日= 0.202,p < 0.001,H7得到证实);情感国家形象对产品拥有正向显著影响(B美= 1.390,p < 0.001;B日= 1.77,p < 0.001,H8获得支持)。
通过以美国和日本为焦点国家,本文探讨了中国消费者对这两个国家的敌意与情感国家形象,及这两者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消费者敌意和情感国家形象是两个独立变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消费者敌意负向影响情感国家形象。第二,中国消费者对日本的敌意较高,对美国的情感国家形象评价较好。第三,消费者敌意与情感国家形象对产品评价、购买意愿和产品拥有影响效应不同。消费者敌意对产品评价和购买意愿没有影响,对产品拥有负向显著影响。情感国家形象对产品评价、购买意愿和产品拥有均有正向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大部分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只有H3 (敌意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没有获得支持,本文这一研究结果与很多文献[
虽然消费者敌意不影响购买意愿,但本文发现消费者敌意却会显著影响实际的产品拥有行为。这一研究结果也与以往文献[
(1) 理论意义。作为消费者行为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消费者敌意在过去几十年内受到了比较多的关注[
首先,研究补充了消费者敌意的文献。随着近年来学者们对国家形象维度进一步地挖掘和细分,情感国家形象越来越被学者们重视。通过辨析消费者敌意与情感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本文使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也更明确了他们的影响作用。
其次,本研究为购买意愿和产品实际拥有之间不一定存在必然联系增添了新的证据。本文发现,购买意愿并不是产品拥有的必然条件,这一结果说明消费者有购买某种产品的意愿,但却并不一定实际拥有产品。
最后,研究进一步证实了Ishii (2009)研究中提到的,在中国进行消费者敌意研究时,日本和美国是两个理想的研究国度[
(2) 实践意义。对于企业而言,国际营销实践人员应该区分消费者敌意和情感国家形象。消费者敌意是基于过去国与国之间的历史事件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持久的负面情感。情感国家形象则是人们对一个国家或人民情感性的评价,其强度弱于敌意,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营销人员应该判断产品进入国的消费者对产品来源国的情感和评价,扭转不好的情感国家形象比较容易,而根除敌意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此外,在产品进入某个既定国家进行营销时,如果产品来源国与既定国家关系良好,广告中强调两国友好关系或许可以大大提升情感性评价,提高购买意愿和产品拥有行为。如果产品来源国与既定国家曾经有某些纠葛、纷争甚至战争时,在产品促销时,强调产品特征弱化来源国形象,效果较好。
对于国家而言,尤其是历史上曾经敌对的国家,从国家层面表现出友好关系,能够最有效地产生积极效应,最大程度地降低消费者敌意。
(3)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本文虽然调查了来自于上海、北京、成都、青岛和沈阳五个城市的学生与非学生样本,但这些样本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样本都来自于中国大陆,中国其他地区消费者,如香港和台湾,其他国家的华人消费者等,他们的看法是否与本文一致仍待探讨。
本文仅仅检测了消费者敌意和情感国家形象对认知国家形象、产品评价、购买意愿和产品拥有的影响,并未考虑消费者个性特征。在消费者敌意与产品拥有关系,以及情感国家形象与产品拥有关系中,消费者的个性特征,如实用型消费者与享乐型消费者,开放生活方式与保守生活方式的消费者,是否会有不同影响作用,这也是本文未来探讨的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71302004);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TJGL15-036)。
武瑞娟. 消费者敌意与情感国家形象影响效应研究—基于中国消费者的实证研究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Consumer Animosity and Affective Country Image—The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hinese Consumer[J]. 现代市场营销, 2015, 05(04): 71-84. http://dx.doi.org/10.12677/MOM.2015.54010
http://dx.doi.org/10.2307/3151584
http://dx.doi.org/10.2307/3172608
http://dx.doi.org/10.1016/S0148-2963(01)00223-5
http://dx.doi.org/10.1177/0092070304264262
http://dx.doi.org/10.1108/02651330510581190
http://dx.doi.org/10.1016/j.ibusrev.2011.11.010
http://dx.doi.org/10.1111/j.1559-1816.2012.00911.x
http://dx.doi.org/10.2307/1251805
http://dx.doi.org/10.2753/MTP1069-6679190208
http://dx.doi.org/10.1300/J046v19n03_04
http://dx.doi.org/10.1080/08961530802282232
http://dx.doi.org/10.1002/tie.20254
http://dx.doi.org/10.1007/978-1-4612-5743-1
http://dx.doi.org/10.1177/0022002799043005001
http://dx.doi.org/10.1509/jimk.16.3.23
http://dx.doi.org/10.1016/j.ijresmar.2003.05.001
http://dx.doi.org/10.1177/0022022102238267
http://dx.doi.org/10.1108/07363760410534740
http://dx.doi.org/10.1108/EUM0000000001525
http://dx.doi.org/10.2307/1250298
http://dx.doi.org/10.1016/j.jbusres.2006.01.001
http://dx.doi.org/10.1177/0047287506304049
http://dx.doi.org/10.1016/S0167-4870(99)00023-9
http://dx.doi.org/10.1057/palgrave.jibs.8491020
http://dx.doi.org/10.1108/02651330510593278
http://dx.doi.org/10.1057/palgrave.jibs.840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