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 Advances in Education 2160-729X 2160-7303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ae.2025.154553 ae-111361 Articles 人文社科 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指标 体系建设思路
Construction Approach for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段毅琳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02 04 2025 15 04 332 337 1 3 :2025 2 3 :2025 2 4 :2025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在全面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背景下,其教学应用评价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日益突出。从高校外语的情况来看,相关研究议题较少,具体内容探讨不充分。对于这一现状,通过归纳阐释高校外语的学科特性,以及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体系的核心要素,尝试从高校外语教学怎样选取数字资源、选取怎样的数字资源、如何应用数字资源等方面,探讨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概况,并提出了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体系的宽容性评价原则、资源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资源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资源合理性指标体系、应用过程合理性指标体系等角度的建立思路。
In the context of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an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ir teaching appli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re is a scarcity of related research topics and insufficient exploration of specific content. Addressing this current situation, by summarizing and explaining the 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ntent framework of constructing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t considers aspects such as how to select digital resources, what kind of digital resources to select, and how to apply digital resources in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urthermore, it propo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olerant evaluation principle,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esource usability,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esource applicability,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resource rationality, an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rationality of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in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思路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Digit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Teaching Applic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Approach
1. 引言

我国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诸如技术更新换代频繁、数字教学资源规模迅速扩大而质量参差不齐等状况。高校外语学科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如何将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有效融入高校外语教学,以助力数字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其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主导者和教育资源应用的关键执行者,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充分发挥他们在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策略方向。为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以一线教师为主要对象、针对其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活动应用情况的评价制度。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尝试从制度层面,解决教师在应用数字资源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来自现行教学评价制度或者教学活动管理制度的束缚与担忧,保障其资源应用的主动性和主导权。同时,该体系也可以为教师选择哪些资源、如何利用这类资源等方面提供指导建议,促使他们愿意、敢于并积极运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从而反过来推动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

总之,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课程教学应用活动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直接影响到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教师数字能力的发挥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状况。因此,对于应用哪些以及如何应用数字资源等问题,可以尝试从制度层面,通过建立数字资源教学应用评价体系来加以解决。而这一制度体系既需要明确的总体原则与基本指标内容,又需要根据不同学科与课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细化指标。特别是高校外语同样有着较为鲜明的学科特性,其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也应在明确其自身特殊要求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体系框架。

2. 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总体来说,目前尚未出现关于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的专门研究。但是,已有部分相关研究探讨了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过程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纾解路径等涉及数字化资源应用评价的相关议题。比如,罗儒国(2023: 102)认为,“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既是促进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而他们在教学数字化转型过程正在遭遇“观念、能力、活动、制度、技术、成效等不同层面”的现实困境。对此,该研究从制度方面提出了“研制教师数字化教学胜任力标准”与“教学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完善教师考核激励制度”的解决路径,希望以此来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激励教师从数字化转型的抵制者、观望者向开拓者、领军者转变 [1] 。这一研究侧重教师能力角度提出了制度层面的教师数字化教学转型办法。此外,诸如李铭、韩锡斌、李梦(2022) [2] 、郑永和、刘士玉、王一岩(2024) [3] 等研究,同样着眼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角度指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问题与挑战。而与上述视角互为补充的办法,即侧重教师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外部环境角度,来建立一线教师运用数字化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同样需要得到关注。这是因为,教育数字化转型除了必须重视资源体系建设之外,资源运用主体即教师的资源运用能力与资源运用效果评价体系,对于解决教师接受数字技术及其资源时的“理智上接纳、行动中疏离的状况” [4] ,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相比来看,关于数字化资源教学运用评价制度的相关研究,更是少见。

根据郭孟杰、闫志利(2023)及巴思淳、张群(2023)等有关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现状的总结考察发现,目前不仅缺少有关教育数字化推进框架和标准等内容的报道,而且对于教育究竟如何向数字化转型、转型具体目标(指标)和标准有哪些、转型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等问题,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5] p. 76);进一步来说,虽然有不少部分研究开展了数字化教育资源评价方式的相关探讨,但仍存在“视角丰富而权威性不足,亦存在评价指标和体系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等问题”,而且聚焦教学应用过程等具体视点的资源应用效果评价体系研究,可以说尚未成为独立议题 [6] 。总之,数字化教育资源评价体系建设仍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中较为薄弱的方面。

因此,不仅是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而且诸如高校外语等各个具体学科或课程(群)的评价指标体系,都需要加以探讨。这或许对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教师这一核心要素创造良好的数字化资源应用环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 高校外语学科特性与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重实践应用、追求学科交叉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科发展方向,日益强化。在此背景下,高校外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已不仅是教授外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外语技能应用能力,而是更加倾向于全面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一趋势。为实现这一目标,从社会文化到经济政治等,高校外语的教学内容几乎涉及了外语国家或区域的各个方面。这时,为了建立有效的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指标体系,自然需要考虑外语学科的上述相关种种特性。

为了明确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评价要点的话,首先需要了解课程教学的核心要素有哪些。与此有关,在探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办法时,李铭、韩锡斌、李梦等(2022)在列举了国外部分大学的相关情况,同时提出了不同主体或视角下教育数字化转型应对的教学核心要素有所不同这一看法。其中一点是,高等教育机构角度的教学核心要素有学生、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以及相关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等。并且,从数字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这一视角,该研究认为“其核心特征主要是课程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其核心要素如教学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环境等在物理和网络融合的空间中重新进行优化组合。”( [2] p. 25)此外,程建钢、崔依冉、李梅等(2022)也提及了上述研究角度下的一致观点,并认为这些要素的内涵及其关系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将发生变化( [7] p. 34)。据此总结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角度的话,课程教学目标、数字化教育资源本身情况以及数字资源教学应用过程等,应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即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应着眼怎样选取数字资源、选取怎样的数字资源、如何应用数字资源以及资源应用目标是否切实合理等方面。因此,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特性与建立工作,也需要从这些方面加以思考与开展。

首先,外语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的语言工具。因此,无论是外语语言技能与知识教学,还是外语文化教学,除了官方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媒体中的海量国内外外语素材,作为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必要补充来源,也应成为教学资源的选用对象。这使得高校外语教学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选用范围变得非常大,而且可能会给教学活动带来如何选用与教学内容更加密切相关的、更具教学目标达成效果的资源等问题。因此,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关注的一点是,教师面对一切皆有可能成为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大量素材时,应具有一定要求的选用意识,比如数字资源来源的可靠性、域外相关资源在文化意识方面的可用性等。同时,为了避免教师面对如此丰富的数字资源而又不敢选用、不愿选用等现象的发生,评价体系需要明确其总体原则或者评价态度倾向,即如何通过评价指标来引导或推动教师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活动。

再者,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外语教学要求与目标各有特点,这决定了高校外语教学所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及应用形式是多样性的。所以,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体系,需要关注数字资源的课程性质适配性与教学需求适用性等方面的指标,即评价体系还需要关注课程教学选用的数字资源是否切合并有效充实课程内容需求、是否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丰富教学方法等问题。同时,除了数字化教育资源本身的有效性,评价体系还应重视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过程的合理性。比如,数字资源的应用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数字资源的应用数量规模是否合适等。总之,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应用效果如何,其评价体系需要根据数字资源的主要教学内容或是补充性教学内容性质,从教学核心要素角度,来考虑相关评价指标。

此外,外语作为跨文化要素之一,承载并传播着域外文化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观念意识等。从这一点来说,外语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文化教学活动性质。所以,尤其是外语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域外相关数字化资源,不仅要有外语文化教学的科学性、域外文化现象的典型性与正确性等,更需要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此,高校外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体系,要尤为重视部分数字资源的来源及其文化教学的可用性等问题,并从法规制度与文化意识等角度,明确其可用性评价指标。

其实,高校外语的学科特性远不止如此,高校外语学科专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体系,还需要在多角度分析其实践活动特征之后,进一步尝试补充细致的个性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更加充分地理清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体系的建设思路与办法。

4. 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思路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此背景下,有关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行为的评价制度,不仅要具有基本的鼓励导向性评价原则与态度,还需要从数字资源本身、教师的选用活动、具体课程的特征等基本要素角度,建立起数字资源的来源、类型、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引导性评价指标体系。这时,结合高校外语的学科或教学活动特性,来思考其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体系建设思路的话,或许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一是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体系的宽容性评价原则。无论是原则要求,还是具体的量化标准,评价体系需要具有实践的灵活性与宽容性原则。这不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所要求的,也是调动并发挥教师这一数字化资源应用主体的能动性所需要的。比如,由于学生个体的语言基础、学习能力与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对数字化资源的接受程度和应用效果也会大相径庭。而这种情形下的数字资源应用过程,或许就会存在一些较为明显而又较难解决的不足之处。对此,评价体系不应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过程及其效果,设置过于严格的主观要求或难以应用的统一量化标准。此外,教师在运用数字化资源进行教学创新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相关制度未涉及的情况。这时,若评价体系对这种情况的态度过于严苛或不够宽容,会使教师因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应用丰富多样的数字资源。所以,适当宽容的评价态度与特定方面的量化标准,能给予教师试错空间,鼓励他们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大胆探索数字化资源的最佳应用方式,如在听力课上灵活选用不同风格的音频素材,在阅读课上引入电子文献数据库等,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能动性,促进高校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

二是建立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体系的资源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数字资源的可用性,核心体现为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合法合规性,这无疑是选用数字化资源的首要原则,更是不可逾越的标准底线。这要求教师在选用教学资源时,必须始终重视资源在意识形态与文化道德等方面是否存在有违国家法律法规与社会公序良俗的内容或倾向。由于高校外语教学中所运用的数字化资源,不仅要传递语言知识,也在传播外语所承载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等;另一方面,一些外语教学资源中可能存在部分不恰当的文化价值观或错误的历史信息,又或者一些域外数字资源可能存在共享权限与知识版权问题等。所以,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可用性评价指标,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总之,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体系的可用性指标,必须以所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合法合规性为核心,明确教学资源在意识形态、文化道德、版权等方面不能有违各项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序良俗这一要求。

三是建立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体系的资源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则更加关注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内容上是否与课程教学需要相符,即从教育资源的质量角度,思考评估教师所选用的数字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匹配性、与课程性质的契合度、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等方面的情况如何。从高校外语教学的具体情况来说,首先要着重审视资源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匹配性,即数字化教育资源应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确保所选用的资源能够覆盖课程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例如,对于一门商务外语课程,评价体系需要关注其所采用的数字化案例、补充课件等资源是否具备鲜明的商务特色,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能否有效助力学生掌握商务领域的专业词汇与沟通技巧等。再者,数字资源与课程性质的契合度也不容忽视。每种类型的高校外语课程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在外语听说课程中,评价体系应关注课程教学选用的数字化音频、视频资源应是否涵盖或提供了丰富且贴合教学内容的对话场景、语音语调示例等,这些资源是否符合该课程偏重实践应用性的课程性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教学资源应包含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跨文化交际案例,以满足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兼具文化知识性的综合性课程教学需求等。在此基础上,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数字资源与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的相符情况,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数字资源的适用性。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完善的外语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包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等。所以,评价体系对于外语数字资源在助力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应明确相应的指标方向与要求。总之,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教学需求适用性评价指标应从教学内容的匹配性、课程性质的契合度、教学目标的一致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这样才能从数字资源的教学内容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等角度,确保数字资源的适用性,从而有效支持高校外语的数字化教育转型。

四是建立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体系的应用过程合理性指标体系。此评价指标主要从教学过程中资源的数量比例、应用方式方法与应用时机时势等角度,来评估教师运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方式方法等是否合理有效。比如,评价体系要考察课程教学对数字资源的数量与类型的应用过程如何。高校外语教学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包括文本、音频、视频、互动软件等。在课程教学中,何时、何种情况下如何应用数字化资源,需要确立一定的依据。例如,在口语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音频和视频资源的比例,以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模仿对象;在阅读教学中,则可以侧重于文本资源,辅以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拓展阅读。同时,还需要考虑资源的新颖性和时效性,及时更新和补充与时代发展和学科前沿相关的资源,以保持教学内容的鲜活度和吸引力。而从应用方式方法方面来看,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将数字化资源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参与度。例如,在讲解语法知识时,可以利用动画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规则;在组织课堂讨论时,可以借助在线讨论平台,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课堂内外的学习和拓展,如推荐优质的在线课程、学习网站和学习工具,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等。此外,数字资源的应用时机也应是评价体系不可忽视的指标方面。比如在课程导入阶段,可以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视频或展示一幅生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知识讲解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在练习和巩固阶段,可以提供在线练习和测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关注社会热点和文化动态,将与之相关的数字化资源引入教学,增强教学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总之,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评价体系应考虑数字资源的具体应用方式方法是否合理、合适。

5. 结语

实际上,高校外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教学应用过程评价指标体系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其各要素的具体内容也十分丰富且复杂。因此,构建高校外语以及各学科科学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比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校外语数字化资源的教学应用迎来了新的机遇。相对于传统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情况,人工智能赋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评价标准,还要重点关注资源的智能适配性、教学交互性及学习反馈机制等方面( [8] p. 38)。总之,这些新形式的教学资源,最终能否高效地融入教学实践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很大层面上与教师能否积极、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这种现象,建立不同学科数字化教育资源教学应用环节的评价制度,解决教师应用数字资源的制度疑虑,或许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做法。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高校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外语教学改革”专项课题(2024WYJG083)、常州工学院本科教学建设类项目教改研究课题(30120324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References 罗儒国. 教师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J]. 电化教育研究, 2023, 44(12): 102-107, 121. 李铭, 韩锡斌, 李梦, 等. 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愿景、挑战与对策[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7): 23-30. 郑永和, 刘士玉, 王一岩. 中国教育数字化的现实基础、实然困境与改革方向[J]. 中国远程教育, 2024, 44(6): 3-12. 董辉, 钱晓雯, 曹晓婕. 信息化改革中的教师: 政策认知与专业处境[J]. 教师教育研究, 2020, 32(2): 39-47. 郭孟杰, 闫志利. 国内外教育数字化研究热点与趋势[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3, 29(12): 67-78. 巴思淳, 张群.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软件导刊, 2023, 22(10): 225-236. 程建钢, 崔依冉, 李梅, 等. 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分析——基于学校、专业与课程的视角[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7): 31-36. 韩锡斌, 陈香妤, 刁均峰, 等. 高等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核心要素分析——基于学生和教师的视角[J]. 中国电化教育, 2022(7): 37-4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