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 Modern Linguistics 2330-1708 2330-1716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ml.2025.134326 ml-111345 Articles 人文社科 长春市文旅语言景观语码特征研究——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nguistic Landscape Code of Cultural Tourism in Changchun City—Taking Jingyuetan National Forest Park as an Example
诸依亭 荣籽萱 刘桂玲 吉林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吉林 长春 03 04 2025 13 04 139 147 17 2 :2025 28 2 :2025 28 3 :2025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广泛收集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中的语言景观,采用定量分析法进行研究。通过对采集到的语料从语码种类、优势语码和语码标牌类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景区内语言景观具有综合性、多模态、双/多语性的主要特征;在语码种类方面,汉语占据主导地位,英语作为强势外语次之,语言模式以双语模式为主;从能见性和凸显性两个方面分析,汉语均为第一优势语码;按功能类型划分,说明介绍标识数量最多,服务设施标识次之,且每种功能类型的标牌都以双语模式为主。然而,景区中语言景观仍存在不少语言文字运用失范和语言标牌信息量不对等等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景观的规范建设与监督管理,必要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确保语言景观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In this study, language landscapes in Jingyuetan National Forest Park are extensively collected through field surveys and studied by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corpus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code type, dominant code and code sign type,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in the scenic spot is featured by comprehensive, multimodal and bilingual/multilingual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code type, Chinese tak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and English, as a powerful foreign language, ranks second. The language mode is mainly bilingual. Analyzed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visibility and salience, Chinese is the primary advantageous code. Divided by functional types, the number of signs for explanation and introduction is the largest, followed by those for service facilities. Moreover, signs of each functional type are mainly in the bilingual mod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the scenic spot, such as linguistic norm violations and informational asymmetry in code signs. Therefore, relevant department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s in Jingyuetan National Forest Park and introduc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when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长春市文旅语言景观,语码,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Cultural Tourism in Changchun City
Code Jingyuetan National Forest Park
1. 前言

长春市位于东北的地理中心,是吉林省的省会,承担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角色,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此,长春市的文旅行业及经济发展对东北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全球化和科技化的多模态语言景观已成为现代化都市的标志,对文旅行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春市正逐步转型,从工业城和文化城向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都市迈进。因此,本文选择长春市的文旅语言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并案例地选取5A级旅游景区 [1]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旨在为长春市文旅语言景观建设提出可行建议,促进城市形象和语言生态环境的改善,为长春市文旅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从而助推长春市城市形象提升和经济增长。

2. 文献综述

语言景观是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主要包括城市中的各种标识,包括路牌、街牌、广告牌、商店招牌、海报和告示牌等所形成的语言景象 [2] 。该领域关注现实环境中的文字,通过研究城市空间内各种标识上的语言表现,揭示在多语社会中不同语言及其使用群体的身份、地位、权力和活力等方面的问题 [3]

自Landry和Bourhis (1997)开创性提出“语言景观”概念以来 [2] ,公共空间语言标牌的符号权力问题逐渐成为社会语言学热点。国外研究在2010年后进入爆发期,截至2024年,语言景观专题国际研讨会(LLIW)已举办12届,主题涵盖多语政策、数字化转向、冲突地区语言符号等前沿议题,形成了以多语分层理论、场所符号学为核心的语码分析传统。Ben-Rafael等(2006)提出的“语言秩序原则”指出,景区多语标牌语码排序通过视觉显著性强化权力层级 [4] ,而Backhaus (2006)开发的“语码能见性指数(Visibility Index)”进一步将语言权力量化,为比较核心区与边缘区的符号资本分配提供方法论工具 [5]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景观研究始于2008年,高钰以岳阳市为考察对象,探索了其地方性语言景观的设计 [6] 。刘楚群(2017)探讨了语言景观与城市发展的映射关系,发现语言景观的多样性与城市发展程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7] 。尚国文等(2020)从静态标牌转向游行标语、涂鸦等非典型语言景观,聚焦多模态、越界性等特征,通过跨学科视角揭示了语言实践中的意识形态与权力博弈,拓展了本土研究新路径 [8]

国内研究主要表现出“重描述、轻解读”、“理论建设不足”、“方法论探索不足”、“对符号本体关注不够”等局限。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转向阐释和解读、加强理论和方法论的探索,关注不同场域的语言景观特征、虚拟空间的语言景观以及语言景观的历史变化等方面 [9] 。本文关注长春市文旅语言景观中的符号本体,以净月潭风景名胜区的语言景观为例总结和归纳长春市文旅语言景观的特征,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3. 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景观的语码特征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景观的构建呈现出综合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内容的全面性和表达的完整性,涵盖路标指示类、安全警示类、城市宣传及介绍类、公共宣传类、服务设施介绍类的内容。园区内多个售票处的语言环境都是由不同内容的语言标牌组成,这些语言标牌构成并赋予其一个新的“空间意义”。如 图1 所示,该语言景观由位于顶端的“索道、滑道售票处”、中间的“索道游客须知”、“温馨提示”,左右侧的“售票价格和温馨提示”,以及售票窗口处的“暂停售票”和最下方的图片、文字描述和电话共同构成。标识牌的集合通过系统化、结构化和互补化的方式,不仅叠加了各自的内容和功能,而且深化了空间意义,传达出标识牌整体性和立体化的深层次内涵。

Figure 1. “Combined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cableway and slide ticket office--图1. 索道、滑道售票处的“组合语言景观”--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景观的构建呈现出多模态特征,主要涉及视觉和听觉两种模态形式。视觉模态的多元化体现在景区内不仅有使用纯文字进行表达的语言标牌,还有文字和图形、文字和图片构成的语言标牌。听觉模态的多元化则体现在乘坐观光车时,车上的路线图以及举报电话会用汉语进行车内广播,这将视觉模态与听觉模态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人们通过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共同解码所获信息的内容,增加了信息解读的准确性。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景观的构建呈现出双语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双语语言标牌的数量和占比。由 表2 可知,在223个语言景观中,双语语言景观有165个,单语语言景观有47个,多语语言景观有11个,双语语言景观占据明显优势,可见景区内语言景观的双语性特征。

语言景观可以被看作是通过使用不同的字体、图画、颜色和材料,将不同语言的特征结合起来的一个资源库 [10] 。本文主要从广义视角研究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语言景观,包括景区内的指示牌、政府标牌、图标、音频、石刻等,我们从语码种类、优势语码和语码标牌类型三个方面分析,从而勾勒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景观的整体面貌。

3.1. 语码种类

旅游景区受到复杂的流动人口构成以及语言环境的影响,语言资源相对丰富,语言景观的语码种类也比较多样化。在采集到的净月潭景区的223个语言景观中,出现了汉语、英语、日语、韩语、瑞典语、挪威语等多种语言文字。不同语言的权势地位存在着差异,汉语在净月潭语言景观中的主导地位突出,在223个语言景观中出现率达98.65%。英语是强势外语,多语语言景观中英语出现率高达100%,在223个语言景观中出现率达80.72%。其他外语日语、韩语、瑞典语和挪威语并不多见,前两者出现9次,后两者出现2次。具体语码种类的数量情况见 表1 。汉语出现的频次最高,共出现220次,英语语码居于次要地位,共出现180次,日语、韩语、瑞典语、挪威语则出现频次很低。

<xref></xref>Table 1. Frequency of use of each code in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Jingyuetan National Forest ParkTable 1. Frequency of use of each code in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of Jingyuetan National Forest Park 表1.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景观中各语码使用频次

语码

汉语

英语

日语

韩语

瑞典语

挪威语

次数(频率)

220 (98.65%)

180 (80.72%)

9 (4.04%)

9 (4.04%)

2 (0.90%)

2 (0.90%)

根据语言景观语言的选用及组合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单语模式、双语模式和多语模式。如 表2 所示,净月潭景区内语言景观的单语模式共出现47次,使用率占据样本总数的21.08%,包括纯汉语语码以及纯英语语码,同时出现了一次仅包括汉语和拼音的情况。单语模式的这三种类型分别对应出现了42次、4次、1次,纯汉语类型占比91.49%,可见单语模式绝大部分以纯汉语形式出现。双语模式是景区语言景观的主要语言模式,组合形式均为汉语和英语。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和旅游业的发展,外国游客接踵而至,汉英模式的标牌成为景区内不可小觑的语言需求,共出现165次,使用率占据样本总数的73.99%。多语模式的语言景观共出现11次,占据样本总量的4.93%,这说明净月潭语言景观的多语性质并不明显,并且其包括的两种语码组合形式均为四语,汉英日韩同时出现的标牌有9个,而汉英瑞挪四种语言组合运用的标牌仅有两个。具体语言标牌及语码组合类型的使用情况见 表2

<xref></xref>Table 2. Usage of different language modes and code combination types in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Table 2. Usage of different language modes and code combination types in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表2. 语言景观中不同语言模式和语码组合类型的使用情况

语码模式

单语模式

双语模式

多语模式

语码

汉语

英语

汉语 + 拼音

汉、英

汉、英、日、韩

汉、英、瑞、挪

数量(占比)

42 (18.83%)

4 (1.79%)

1 (0.45%)

165 (73.99%)

9 (4.04%)

2 (0.90%)

总数

47 (21.08%)

176 (78.92%)

3.2. 优势语码

评估语言景观的优势语码可从两方面着手:其一为能见性,即特定语言的出现频次;其二为凸显性,指在双语或多语环境下,该语言在排列方式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位置显著程度。

表1 所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景观出现了六种语言文字,即“汉语”、“英语”、“日语”、“韩语”、“瑞典语”、“挪威语”。其中,汉语出现的次数最多,频率最高,在该景区的语言景观中占绝对优势,其次是英语,然后是日语和韩语,最后是瑞典语和挪威语。从能见性角度可知,汉语是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第一优势语码,英语为第二优势语码。这不仅符合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相关规定,也充分彰显出长春市在推行普通话普及、规范汉字使用等语言政策过程中所收获的显著成果。

官方语言景观标牌中,语码的排列顺序反映权势关系,影响群体文化认同感的塑造与培育。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中的语言景观中的语码排列顺序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景区对于其语言景观设置的态度和要求,以及景区内群体文化认同感的现状。根据 表3 ,汉英双语标牌有三种语码顺次,绝大部分是上中下英,占比高达78.98%;少部分是左中右英的排列方式,占比11.36%;此外,还有极少量的右中左英排列方式,仅占3.41%。由此可见汉语的凸显性最高,是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第一优势语码。

<xref></xref>Table 3. Code order of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Table 3. Code order of the linguistic landscape 表3. 语言景观的语码顺次情况

语码顺次

上中下英

左中右英

右中左英

上中下

英日韩

右中左

英日韩

其他

数量

139

20

6

6

2

3

比例

78.98%

11.36%

3.41%

3.41%

1.14%

1.70%

3.3. 语码标牌类型

在语码组合形式上,不同功能类型的语言标识存在差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中的语言景观大致分为四大类:说明介绍标识、警示提示标识、服务设施标识、导向标识。由 表4 可见,净月潭景区不同功能类型的语言标识有单语模式、双语模式和多语模式,语言模式丰富。

<xref></xref>Table 4. Language modes and number of codes of linguistic landscapes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typesTable 4. Language modes and number of codes of linguistic landscapes of different functional types 表4. 不同功能类型语言景观的语言模式和语码数量

语码数量(占比)

功能类型

说明介绍标识

服务设施标识

警示提示标识

导向标识

单语模式

16 (17.20%)

20 (27.78%)

6 (16.22%)

5 (23.81%)

双语模式

72 (77.42%)

50 (69.44%)

29 (78.38%)

14 (66.67%)

多语模式

5 (5.38%)

2 (2.78%)

2 (5.41%)

2 (9.52%)

总和

93

72

37

21

说明介绍标识主要是景区导览图和景点介绍牌。导览图以地图形式呈现,标注重要信息,帮助游客获取景区信息,提升认知体验。由 表4 可见,这类标识数量最多,单语模式占比倒数第二,非单语模式标识数量远超其他功能类型。

警示提示标识通过语言文字规范特定情境下人们的行为,内容通常包括交通提示、安全提示、温馨提示、禁止吸烟等。其中,限制性公示语约束公众行为,强制性公示语要求公众采取或禁止某些行动 [11] 。从 表4 可见,警示提示标识的单语模式占比最低,非单语模式占83.78%,多语模式的占比仅次于导向标识。丰富的语言能向不同人群传递必要信息,预防风险。

售票处、寄存处、卫生间、观光车站点等服务设施的完善在语言景观上也有体现。服务设施标识单语模式占比远高于其他三种功能类型,数量也是最多的。因净月潭景区游客多为本地人,单语模式有助于本地人享受服务,提升景区整体体验。

导向标识的设置很关键,用于指示方向,多放置在十字路口、出入口、道路口等显眼位置,能帮助游客快速获取信息,提高出行效率,提升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其语言选择应考虑不同群体的语言需求。导向标识数量最少,单语模式比例仅低于服务设施标识,双语模式比例最低,多语模式最高。

4. 问题与改进措施

在所采集到的223个语言标牌中,大部分都比较规范,但其中有31个语言标牌出现了一些问题,占比13.90%。本小节从语言文字运用情况和语言标牌信息量不对等两个方面,聚焦语言标牌上的英语,分析景区内语言景观存在的部分不足,提出相关改进方法,以期为提升文旅语言景观效果提供参考。

4.1. 语言文字运用失范

景区内部分标牌内容自身或者同其他标牌上的内容之间存在翻译用词不一致的问题。比如,就对“日场”一词的翻译而言,如 图2 中将“日场”译为“day session”和“the matinee”,这是同一标牌内部同一个短语的翻译用词不一致问题。而与此同时, 图3 中日场翻译为了“daily”。

此外, 图2 中的“星空缆车票价”译为“Starry Sky Cable Car Price”,而 图4 中“星空缆车”被译为了“Stargazing Cable Car”,这种用词不一致会严重干扰游客对设施的辨识。

图3 中“夜场”译为了“the night venue”和“at night”,而 图5 将其译为“Nightclub”,三个不同的词语难以使游客辨识出它们的所指。

Figure 2. Inconsistent translation of “day session” “matinee” and “starry sky cable car price”--图2. “日场”、“星空缆车票价”翻译不一致-- Figure 3. Inconsistent translation of “daily” and “the night venue” “at night”--图3. “日场”、“夜场”翻译不一致-- Figure 4. Inconsistent translation of “stargazing cable car”--图4. “星空缆车”翻译不一致-- Figure 5. Inconsistent translation of “nightclub”--图5. “夜场”翻译不一致--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景观中的英语在语符转写时存在用词不当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服务设施标识和警示提示标识中都有体现,如 图5 中将夜场译为“Nightclub”, 图6 标牌中“请广大游客朋友积极参与监督”被译为“Pleas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supervision of tourists”,译文中的of tourists更改了原义。此外,标点符号的缺失和格式不对应也会降低信息传达的效率。二者均存在严重的翻译用词不当问题,可能会导致游客理解错误。

Figure 6. Misuse of words in translation--图6. 翻译用词不当--
4.2. 语言标牌信息量不对等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景观的信息量不对等体现在标牌语码种类使用的不平衡以及语码顺次、语码大小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游客信息获取带来不便的体验。从第三节中我们发现,该景区内的语码组合以汉英双语模式为主,汉语单语模式为辅,分别占比73.99%和19.28%。在语言标牌中,语种数量与信息传递量呈正相关。以双语标牌和单语标牌为例,前者通常能传递更丰富的信息。汉语在绝大部分语言标牌上都是优势语码,不仅语码大小方面占绝对优势,而且在大多数标牌上都是排列在最符合人们阅读习惯的上边、左边。与此同时,英语语码字号整体偏小,甚至超过一米就难以辨认,给英语信息的传递带来很大的阻碍,造成信息量的不对等问题。

4.3. 改进措施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作为长春市具有代表性的5A级景区,语言景观的建设对其相关文旅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影响着长春市的城市形象及语言生态环境建设。因此,现针对其语言景观呈现的不足之处提出可能的改进策略。

首先,针对景区内语言标牌上语言文字的运用失范问题,强化对语言标牌的监管力度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当高度关注语言景观内容的规范性,避免出现常见词句的错译情况,也要统一景区内语言标牌上同一所指的翻译用词。在发现问题之后应及时制作并更换新的语言标牌,对于有磨损的标牌及时维护与更新,避免影响游客体验。

其次,针对语言标牌信息量不对等问题,关键在于提升标牌语种的多元化程度。城市语言景观建设应具备国际化视野,积极推动双语及多语环境的营造。在确保汉语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可依据本地与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国家的实际情况,或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游客对其他语种标牌的需求,适当增加景区内的语言种类。同时,部分现存语言标牌上非汉语语言的凸显度需要适当提升,从而正常发挥作用。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城市的语言服务效能,还有利于吸引国际游客,增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兴趣。

此外,为了避免文中提到的类似问题的发生,长春市也有必要健全相关地方性法规,加大语言景观建设相关的财政投入,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落实到语言景观展示层面。同时,构建完善的语言文字监督与奖惩体系,鼓励广大游客朋友为长春市景区的建设添砖加瓦,挖掘、培养和储存多语语言景观建设的人才。

最后,景区内语言景观的建设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并积累国内外先进城市语言景观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最新的技术,不断优化景区内的语言标牌。同时,也要对景区内的旅游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

5. 结语

通过对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景观进行实地调查,本项目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语料。本文采用定量分析法,从语码种类、优势语码和语码标牌类型三个方面分类汇总并处理分析所采集到的语料,勾勒出了景区语言景观的整体面貌,总结出了景区内语言景观呈现出的三个主要特征:多模态特征、综合性特征、双语性特征。最后,归纳出了景区中语言景观存在的主要问题:语言文字运用失范和语言标牌信息量不对等,并提出了改进策略,希望能促进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语言景观的规范建设,给不同人群营造出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推动长春市文旅行业的发展,为构建长春市的现代化都市形象助力。

注 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4年度吉林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语言经济学视域下长春市文旅语言景观研究”成果(X202410183030)和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4B136)。

References 付佳倩, 刘敏.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综述[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4(5): 88-95. Landry, R. and Bourhis, R.Y. (1997) Linguistic Landscape and Ethnolinguistic Vitality.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16, 23-49. >https://doi.org/10.1177/0261927x970161002 尚国文. 语言景观的语言经济学分析——以新马泰为例[J]. 语言战略研究, 2016, 1(4): 83-91. Ben-Rafael, E., Shohamy, E., Hasan Amara, M. and Trumper-Hecht, N. (2006) Linguistic Landscape as Symbolic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Space: The Case of Isra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3, 7-30. >https://doi.org/10.1080/14790710608668383 Backhaus, P. (2006) Linguistic Landscap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Urban Multilingualism in Tokyo.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s. 高钰. 地方性语言景观设计初探[J]. 山西建筑, 2008, 34(9): 51-52. 刘楚群. 语言景观之城市映像研究[J]. 语言战略研究, 2017, 2(2): 20-26. 尚国文, 周先武. 非典型语言景观的类型、特征及研究视角[J]. 语言战略研究, 2020, 5(4): 37-47, 60. 章柏成. 国内语言景观研究的进展与前瞻[J]. 当代外语研究, 2015(12): 14-18. Gorter, D. and Cenoz, J. (2015) Translanguaging and Linguistic Landscapes. Linguistic Landscape, 1, 54-74. >https://doi.org/10.1075/ll.1.1-2.04gor 戴宗显, 吕和发.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 中国翻译, 2005, 26(6): 38-4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