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 Advances in Psychology 2160-7273 2160-7281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ap.2025.154181 ap-111027 Articles 人文社科, 合作期刊 云计算背景下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传承的 现状与思考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TCM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in the Context of Cloud Computing: Current Status and Reflections
占扬洋 1 2 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江西 南昌 江西中医药大学心理咨询指导中心,江西 南昌 31 03 2025 15 04 54 60 27 2 :2025 24 2 :2025 24 3 :2025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云计算技术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核心驱动力,正在深刻影响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文首先对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云计算技术进行了概述。接着,通过深入分析,揭示了当前中医心理健康知识传承和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云计算技术在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传承中的问题与挑战,包括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更新与人才培养以及传统知识与现代技术的融合等。最后,本文对未来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在云计算背景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s the core driving force of today’s information age, is deeply affecting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and culture. First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and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Then,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it reveals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heri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TCM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in the inheritance of TCM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culture, including data 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technology update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modern technology. Finally, this paper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CM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中医心理,心理健康知识,文化传承,现状与思考
Cloud Computing
TCM Psychology Mental Health Knowledge Cultural Inheritance Current Status and Reflections
1. 引言

如今,我国乃至全球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蔡荣峰,2023 ),云计算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曾昧,2017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心理问题,根据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在过去一年中,全球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就增加了25%以上。在中国,这样的情况更加普遍( 刘彦华,2023 )。对此,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居民甄别精神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和预防精神疾患的发生,减少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田梅等,2011 )。

在这一背景下,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云计算技术的深刻影响。同时,中医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承和推广对于提升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艳婷,2013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医学智慧。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为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蒋平静等,2020 )。

首先,云计算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蔡荣峰,2023 曾昧,2017 蒋平静等,2020 ),使得大量的中医心理健康知识能够被有效地整理、保存和分享。云计算技术还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不受地域限制的知识库( 董婷,吴疆,2024 ),使得这些知识能够被更多人获取和学习。

然而,尽管云计算技术为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吴伟等,2023 )。例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资源整合和标准化问题、人才短缺问题等。

如何有效利用云计算技术,确保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的安全、完整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车志远等,2019 )。为此,本文将深入探讨云计算技术在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现状、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1.1. 云计算技术的概述

“云计算”在2007年首次被美国互联网公司Google提出,历经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探索后,云计算作为一个新的IT概念,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主流,公认的声音。云计算的核心是通过互联网以及用户(企业或个人)使用的云基础设施将各种应用平台和信息资源连接起来,这些相关的应用和资源从个人桌面或者硬件软件迁移到巨大的云计算中心来提供各种按需服务。企业或个人随时随地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分享、灵活的操作云计算平台( Ni et al., 2012 )。在步入新世纪以来,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其与商业、教育和医疗等多个领域的融合( 吴伟等,2023 )。

1.2. 传统中医心理健康知识的特点

中医心理学是指用中医理论来指导研究情志心理因素与心理疾病或心理健康之间的网络关系,并通过整体观来系统的调节各项功能,用于指导实践的一门系统的科学体系( 肖源诣等,2018 )。而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是指在中医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关于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原因认识,以及自我心理调适与专业求助的知识( 韩建涛等,2013 )。

中医心理健康知识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艳婷,2013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些知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特点。

首先是整体观念,中医心理健康知识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要从整体的角度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把握( 孙超,王丹菲,2001 张中菊等,2011 );同时,中医心理健康知识还强调辨证施治,每个人的心理状况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其治疗方法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邹小娟,2011 );此外,中医心理健康知识还注重以人为本,要对进行治疗的个体进行人文关怀( 程英,2007 )。

总之,传统中医心理健康知识具有整体观念、辩证施治、以和为贵和人文关怀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在现代心理健康领域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应进一步挖掘和传承中医心理健康知识的精髓,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为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1.3. 中医心理健康知识传承的重要性

中医心理健康知识的诞生和发展都根植于中医的土壤中,在理论与技术上都受到传统中医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的影响,处处都体现着中医特色。不论是理论思想还是心理治疗技术,中医心理都蕴含着前人宝贵的经验与方法,并在现代的中医心理临床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冯帆等,2016 )。例如,基于中医心理理论的中医五行音乐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产后抑郁症、广泛性焦虑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 韦卿,2015 );中医情志疗法可用于治疗抑郁症、乳腺癌等( 吴玢等,2015 )。中医历来注重身心并治,认为心理与生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张中菊等,2011 )。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是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之一。传承和发展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有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此外,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传承对于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以及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居民心理卫生观念相对缺乏,认为心理健康服务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对保健和健康的关系存在模糊的认识。这使得许多潜在心理健康隐患发生( 睢党臣等,2010 )。相关研究表明,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其患者的治愈率相对较高( 颜平,2013 )。

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传承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以及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重视和加强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充分利用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传承方式和方法。

2. 中医心理健康知识传承的现状 2.1. 当前中医心理健康知识传承方式现状

在现代社会,中医心理健康知识传承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师徒传承,相关文献表明,师徒传承是传统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最普遍持久的传承方式( 王琦,2006 ),然而,由于这种方式受到传承人数和传承时间的限制,难以得到大规模传播。

其次,中医心理健康知识的经典书籍是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心理学知识的经典名著,例如,《内经》中从篇名命题到主要内容讨论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有关问题的达32篇,占全书162篇的19.8%。在内容中涉及到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思想达159篇,占162篇的79.6% ( 王米渠等,2007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人们可以系统地学习中医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然而,书籍的传播范围有限,且容易受到保存条件的影响( 钟劲松,2018 )。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已有超过150所高等中医院校开设了心理学或精神卫生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了大批中医心理学的专业人才。此外,各类中医心理健康知识网站、论坛和社交媒体平台也日益增多,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交流平台。

综上所述,当前中医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师徒传承、书籍传承,也有现代的学校教育和网络传播。各种方式各有优劣,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现代中医心理健康知识传承的多元化格局。

2.2. 云计算技术在中医心理健康知识领域的应用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灵活的服务模式,正逐渐渗透到中医心理健康知识领域( 蒋平静等,2020 )。当前,云计算技术在中医心理健康知识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云计算技术为中医心理健康领域提供了高效安全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管理方案( 沈林翔,2017 )。通过云端存储,医疗机构可以轻松地实现病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许敏,2014 )。相关研究表明,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医生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获取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杨文登,2017 )。也为研究者、管理者、临床者提供心理健康大数据,在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的基础上加强定量研究,针对特定心理问题开展专项研究,推动了相关研究发展。

其次,在中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云计算技术为中医心理健康知识的在线教育与培训提供了便利( 王美琐,2016 )。通过云平台,教育机构可以将优质的中医心理健康课程资源整合起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 曾文雄,2013 )。相比较传统教育渠道,云计算技术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时间受限等问题( 彭雅楠等,2017 ),大大提高了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的效率和传播范围。

同时,云计算技术能够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辅助医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和诊断( 符宇等,2017 )。通过对大量病例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云平台可以构建出精准的心理健康评估模型,进行循证研究,为医生提供客观、科学的诊断依据( 李科生等,2019 )。例如,为了回答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抑郁症患病率的问题,Ismail等人对57个相关研究,总计20,892名被试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轻度认知障碍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2% ( Bearman et al., 2015 )。

现阶段,在云计算技术的帮助下,中医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和在线平台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和进步,更加助推中医心理健康知识的应用和推广。

3. 问题与挑战 3.1.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云计算概念自问世之初,就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其广泛的应用,其也存在巨大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隐患。在云计算环境中,中医心理健康数据通常被存储在远程的数据中心( 沈林翔,2017 )。这些数据中心可能受到来自各种安全威胁的攻击,如黑客入侵、病毒传播、DDoS攻击等( 陈栋栋,2019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全球云计算服务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在过去的几年中持续增长,2022年比2018年增长了近50%。这些安全事件往往导致数据的泄露、篡改或损坏,给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传承带来巨大风险。未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个人隐私保护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文鸿莹,2014 )。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阶段在技术层面,可采用同态加密确保数据在加密状态下可计算处理,结合区块链技术提升数据完整性与可追溯性,并利用差分隐私与联邦学习减少数据暴露风险。同时,在管理层面,应构建云安全治理框架,采用零信任架构实现动态访问控制,引入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监测潜在威胁,同时严格遵循《数据安全法》等法规,确保数据合规使用。

综合运用上述策略,可有效提升云环境下中医心理健康数据的安全性,为其知识文化传承提供稳固支撑。

3.2. 技术更新与人才培养

云计算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架构、平台和服务不断涌现( 陈岩,2013 )。这种快速的技术迭代要求中医心理健康领域的相关技术和应用必须紧跟步伐,否则就会面临技术过时的风险。此外,现有的教育培训体系在培养中医心理健康与云计算复合型人才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课程设置单一、实践机会有限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车志远等,2019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尽管云计算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云计算相关专业的人才供给却远远不足( 胡琼,包嫦娥,2023 )。其中,具备中医心理健康知识背景的云计算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一报告表明,我国在云计算与中医心理健康交叉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亟待加强。

为应对这一挑战,可优化课程体系,增设云计算与数据安全相关内容;推动校企合作,加强实践环节,如在医疗健康云平台实习;鼓励跨学科培养,构建联合学位或交叉研究项目,以提升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上述措施,可有效应对云计算背景下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传承的技术与人才挑战,推动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3.3. 传统知识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云计算技术,虽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但在理解和解释传统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方面却存在局限性。这是因为传统知识往往是基于经验和实践的,而现代技术则更加注重科学原理和实证研究( 符宇等,2017 )。这种差异可能导致现代技术无法完全捕捉和表达传统知识的精髓和内涵。因此,在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传统中医心理健康知识可能会面临传承断裂和失真的风险。一方面,数字化和标准化的过程可能导致传统知识的原始形态和内涵被简化或误解( 洪婕等,2021 );另一方面,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可能会使得传统知识被边缘化或遗忘,从而失去其原有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为应对这一挑战,可采取多层次的技术与管理措施。首先,在数据标准化和结构化过程中,引入本体建模与语义分析技术,以增强传统知识的可解释性。其次,利用深度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NLP)构建智能系统,提高云计算在知识挖掘与关联分析中的适配性。同时,建立专家监督与反馈机制,确保数字化转化的内容忠实反映传统知识体系。

3.4. 政策环境与支持体系的不完善

由于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产业融合较快,针对云计算与中医心理健康交叉领域的政策法规也相对较少,且存在滞后现象( 董少平,2014 )。例如,在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可能无法完全适应云计算环境下的新情况、新问题( 彭雅楠等,2017 )。不能就该领域发生的问题做出较好的处理和应对。此外,尽管云计算技术发展迅猛,但针对中医心理健康知识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关于该领域的研究较少,创新支持和技术研发相对不足,制约了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传承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

4. 小结

当前,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传承面临着传统知识与现代技术融合的挑战,以及政策环境与支持体系的不完善。然而,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传承将展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包括个性化服务与智能化应用,以及政策环境与支持体系的完善等。这些趋势将为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传承提供更为全面、深入和高效的支持,推动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加强跨界合作与政策支持,推动中医心理健康知识文化传承的创新与发展。

NOTES

*通讯作者。

References 蔡荣峰(2023). 云计算技术背景下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数字通信世界, (7), 16-18, 21. 车志远, 王启帆, 李和伟, 于钦明(2019). 中医心理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医药导报, 25(8), 132-134. 陈栋栋(2019). 云计算技术在计算机数据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对策探究. 现代信息科技, 3(18), 116-118. 陈岩(2013). 关于云计算技术及其应用的探讨. 黑龙江科技信息, (25), 172. 程英(2007). 中医学蕴藏着现代心理疗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9(5), 8-9. 董少平(2014). 云计算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 31(9), 136-142. 董婷, 吴疆(2024). 云计算环境下的大数据存储与处理优化策略分析. 石河子科技, (1), 42-45. 冯帆, 王处渊, 刘学, 汪卫东(2016). 中医心理发展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溯源. 中医杂志, 57(22), 1971-1973. 符宇, 范冠杰, 黄皓月, 林玉平(2017). 基于大数据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研究方法的思考. 中华中医药杂志, 32(4), 1644-1646. 韩建涛, 邹长华, 葛明贵(2013).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问卷的初步编制. 巢湖学院学报, 15(4), 143-147. 洪婕, 顾捷飞, 钟臻, 宓轶群(2021).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名老中医智能化传承系统的设计与探索. 中医药管理杂志, 29(23), 337-338. 胡琼, 包嫦娥(2023). 大数据时代高校数字化人才培养思考. 安徽教育科研, (36), 6-8. 蒋平静, 罗捷, 梁华(2020). 基于云计算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 现代医药卫生, 36(3), 459-462. 李科生, 念靖晴, 李琦, 杨超, 邓巍(2019). “互联网+”心理平台: 大数据时代心理健康循证实践的新途径.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7(1), 210-214, 205. 刘彦华(2023). 国民心理健康急需关注——对话健康中国50人论坛执行主任陈剑. 小康, 519(10), 54-55. 彭雅楠, 席居哲, 左志宏(2017). 互联网+背景下心理服务类APP的现状、问题及展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5(2), 333-336, 309. 沈林翔(2017). 基于云计算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的研究与实现.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邮电大学. 睢党臣, 郭敏, 曹文杰(2010).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分析及研究. 实用预防医学, 17(4), 810-812. 孙超, 王丹菲(2001). 中医心理学整体性特征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人文价值. 医学与哲学, 22(7), 55-56. 田梅, 张勇, 白珍, 杨彩儒, 刘艳芳, 李慧敏, 马磊, 杨淑恩, 张国强, 史彦彦(2011). 城乡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9(2), 144-146. 王美琐(2016). 云计算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百色学院学报, 29(3), 129-132. 王米渠, 谭从娥, 李世通(2007).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5(5), 470-472. 王琦(2006). 师承论. 中医教育, 25(3), 65-68. 韦卿(2015). 五行音乐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18(4), 26-28. 文鸿莹(2014). 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应与创新. 高校辅导员, (6), 6-9. 吴玢, 郭智涛, 李雪真, 梁喆盈(2015). 中医情志疗法应用于早期乳腺癌临床研究. 河南中医, 35(5), 1052-1054. 吴伟, 杨以兵, 王清, 彭爱军, 马骏(2023). 基于云计算的工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科技与创新, (24), 26-28, 31. 肖源诣, 李军, 李梦桐, 林阳, 罗昭娜(2018). 中医心理学的发展探微.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7(4), 770-771. 许敏(2014). 基于云计算的医院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与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厦门: 厦门大学. 颜平(2013). 中医心理疗法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 23(8), 2129-2130. 杨文登(2017). 美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循证实践: 理论、实施及启示. 外国教育研究, 44(6), 54-67. 曾昧(2017). 云计算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广西通信技术, (1), 7-12, 15. 曾文雄(2013). 基于云计算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教学与管理, (9), 33-35. 张中菊, 华丹, 白雪(2011). 浅析中医心理疗法. 医学信息(中旬刊), 24(9), 4543-4544. 赵艳婷(2013). 传统文化与中医对心理治疗的启示. 沧桑, (6), 123-125. 钟劲松(2018). 文化传承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问题与对策. 图书馆学刊, 40(4), 26-29. 邹小娟(2011). 论中医心理治疗的方法及特点. 光明中医, 26(1), 7-9. Bearman, S. K., Wadkins, M., Bailin, A.,&Doctoroff, G. (2015). Pre-Practicum Training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to Close the Research-Practice Gap: Changing Attitudes toward Evidence-Based Practic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9, 13-20. >https://doi.org/10.1037/tep0000052 Ni, J., Qi, L.,&Yan, C. (2012). A Selection Strategy Supporting Service Outsourcing in Cloud Platform. In 2012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oud and Green Computing (pp. 726-729). IEEE. >https://doi.org/10.1109/cgc.2012.6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