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Control and Sleep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Mediate Effect of Rumination and the Moderate Effect of Social Anxiety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nd mechanism between self-control and college students’ sleep quality, 573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Self Control Scal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 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Self-control can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the sleep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indirectly affect the sleep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rumination. (2) The indirect effect of self-control on rumination was moderated by social anxiety, and the effect was stronger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high level of social anxie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helpful to reveal how self-control affects the sleep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help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leep Quality
睡眠质量是衡量入睡速度、睡眠时间、深度睡眠程度等的综合评价指标(
睡眠质量(Sleep quality)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而是通过对睡眠质量的测量进行定义。
睡眠干扰过程观点认为,压力事件引起认知或情绪唤醒的心理过程是干扰睡眠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创伤性事件、情绪冲突等(
另一方面,自我控制、反刍思维对于睡眠质量的影响可能会在不同社交焦虑水平的个体内存在差异。睡眠解释理论认为,大多数失眠症患者都是睡眠时间短的人,只是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需要比实际更多的睡眠(
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山东等地通过问卷星平台在网上招募大学生共573名,被试均自愿参加。测试完毕后,筛查回收问卷,剔除信息不完整、作答时间过短、有规律作答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519份,有效回收率为90.6%。其中,男生194人(37.3%),女生325人(62.6%);大一年级61人(11.7%),大二年级112人(21.5%),大三年级138人(26.5%),大四及以上年级209人(40.0%);独生子女225人(43.3%),非独生子女294人( 56.4%)。被试年龄范围在18~26岁之间,平均年龄21.32岁,标准差为1.48岁。
采用
采用
采用
采用
由于本实验中主要变量的测量均使用自评量表,为排除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使用Harman单因素法进行检验。将四个量表中所有题项均不旋转,然后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项目共提取出12个特征根大于1的成分,且第一个公因子解释总变异率的27.19%,低于40%的临界值,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变量 |
M |
SD |
1 |
2 |
3 |
4 |
5 |
1. 自我控制 |
59.32 |
12.97 |
1 |
||||
2. 反刍思维 |
47.41 |
13.85 |
−0.55*** |
1 |
|||
3. 社交焦虑 |
47.33 |
10.98 |
−0.45*** |
0.51*** |
1 |
||
4. 睡眠质量 |
5.85 |
3.02 |
−0.43*** |
0.50*** |
0.28*** |
1 |
|
5. 年级 |
2.95 |
1.04 |
−0.08 |
−0.07 |
0.00 |
0.00 |
1 |
6. 性别 |
0.63 |
0.48 |
−0.08 |
−0.08 |
0.06 |
0.00 |
0.11* |
回归方程 |
整体拟合指数 |
回归系数显著性 |
||||||
结果变量 |
预测变量 |
R |
R2 |
F |
β |
Bootstrap下限 |
Bootstrap上限 |
t |
睡眠质量 |
年级 |
0.43 |
0.19 |
39.77*** |
−0.04 |
−0.11 |
0.04 |
−0.87 |
性别 |
−0.03 |
−0.23 |
0.09 |
−0.87 |
||||
自我控制 |
−0.44 |
−0.51 |
−0.36 |
−10.92*** |
||||
反刍思维 |
年级 |
0.57 |
0.33 |
83.46*** |
−0.10 |
−0.17 |
−0.03 |
−2.81** |
性别 |
−0.12 |
−0.39 |
−0.09 |
−3.21** |
||||
自我控制 |
−0.57 |
−0.64 |
−0.49 |
−15.57*** |
||||
睡眠质量 |
年级 |
0.53 |
0.28 |
50.66*** |
0.00 |
−0.07 |
0.07 |
0.09 |
性别 |
0.01 |
−0.14 |
0.17 |
0.23 |
||||
自我控制 |
−0.22 |
−0.31 |
−0.13 |
−4.92*** |
||||
反刍思维 |
0.38 |
0.29 |
0.46 |
8.24*** |
使用
回归方程 |
整体拟合指数 |
回归系数显著性 |
||||||
结果变量 |
预测变量 |
R |
R2 |
F |
β |
Bootstrap下限 |
Bootstrap上限 |
t |
反刍思维 |
年级 |
0.65 |
0.42 |
73.16*** |
−0.08 |
−0.15 |
−0.02 |
−2.60** |
性别 |
−0.26 |
−0.39 |
−0.12 |
−3.64*** |
||||
自我控制 |
−0.44 |
−0.51 |
−0.36 |
−11.29*** |
||||
社交焦虑 |
0.33 |
0.26 |
0.41 |
8.74*** |
||||
自我控制 × 社交焦虑 |
−0.07 |
−0.13 |
−0.01 |
−2.39* |
||||
睡眠质量 |
年级 |
0.53 |
0.28 |
50.66*** |
0.00 |
−0.07 |
0.07 |
0.09 |
性别 |
0.01 |
−0.14 |
0.17 |
0.23 |
||||
自我控制 |
−0.22 |
−0.31 |
−0.13 |
−4.92*** |
||||
反刍思维 |
0.38 |
0.29 |
0.46 |
8.24*** |
使用
为进一步分析调节作用的实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并绘制简单斜率分析图,如
结果表明,反刍思维在自我控制和睡眠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验证了假设1。自我控制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并且会通过反刍思维间接影响睡眠质量。
一方面,自我控制直接预测睡眠质量,自我控制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好。这一结果与以往众多研究相一致(
另一方面,自我控制通过反刍思维间接影响睡眠质量。首先,该结果证明自我控制会在认知层面上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其次,表明虽然反刍思维会对睡眠质量产生消极影响,但自我控制可以通过有效减少反刍思维,提升睡眠质量。
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表明,反刍思维显著预测睡眠质量,反刍思维越高,睡眠质量越差。该结果与已有研究均相符(
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表明,自我控制显著负向预测反刍思维,自我控制能力越强,反刍思维程度越低。自我控制对反刍思维的限制极有可能是通过执行功能实现的,首先,高自我控制者能控制注意力的集中,而不会反复地对负性事件进行激活,对令人不安的事件重复思考(
当前研究表明,社交焦虑在自我控制对反刍思维的抑制作用中起到了调节作用,验证了假设2。自我控制对反刍思维的抑制作用在高社交焦虑的大学生中存在更强,而在低社交焦虑的大学生中抑制作用较弱。
高社交焦虑人群伴随着高反刍思维,因此自我控制对反刍思维的抑制作用更强。以往研究表明,反刍思维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
以往研究表明,反刍思维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会受到所使用量表的调节(
目前大学生群体正在经历新的社会环境,进入到新的学术氛围之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因此,探究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加工层面自我控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控制可以通过反刍思维间接影响睡眠质量,社交焦虑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在理论意义上,丰富了自我控制影响睡眠质量的内在机制;在实践意义上,为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了新思路。但本实验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完善。
首先,施测工具全部使用了自评量表,受被试的主观影响较大,易受到社会赞许效应的影响,在后续实验中,可以使用脑电、皮电、肌电等多指标进行探索。其次,本研究采用了横断研究的方法,因此无法严格验证各模型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今后研究将采用纵向追踪研究,得出更加严谨的答案。再次,此次施测对象全部为大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应将被试群体扩大到青少年以及成人群体,探究不同年龄段间是否有不同的结果。最后,本次研究仅选取了对睡眠质量有负向影响的中介变量,过于片面,后续研究中可以研究睡眠促进因素如正念,完善自我控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的作用机制。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对自我控制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索,通过建立带调节的中介模型,并将年龄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处理后,得到以下结论:
(1) 自我控制既能直接负向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又能通过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预测大学生睡眠质量。
(2) 社交焦虑调节自我控制对反刍思维的影响,相对于社交焦虑水平低的个体,自我控制对反刍思维的抑制作用在社交焦虑水平高的大学生中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