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Value Implication and Practice Path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is the brilliant crystallization of the profound historical accumulation and spiritual wisdom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ich contains profound and rich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helpful to enhance their sense of life meaning, shape healthy moral values, enhanc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bility and impro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refore, we should develop psychological courses combin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practice activities to experienc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reate a campus atmosphere to carry forwar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improve teacher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literacy,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大学生作为强国建设的关键力量,其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点工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和谐共生的关系,鼓励个体尊重自然规律,顺应社会变迁,同时注重内心修养,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和谐,为现代人提供了独特的心理调适路径。首先,“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即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满足生活需求,同时也体现在精神层面,即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其次,“天人合一”主张天性与人性合一。天性被看作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人性也应该追求这些品质。再次,“天人合一”强调理性与情感的合一,要求人们在面对情绪波动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性。最后,“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我的合一。“天人合一”思想的宗旨就是个体通过身心修炼达到圣贤的境界,形成理想的人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生观体现为中庸之道、积极进取和无私奉献等观念,在丰富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同时,也滋养着中华儿女的心灵,为人们的心理健康提供正确指引。其一,中庸之道强调行事不偏不倚,追求适度与和谐,有助于个体在面对生活压力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走向极端,进而建立积极的心理。同时,将“中庸”的原则落实到社会生活中,使得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其中自强不息、以人为本、天下为公等核心理念不仅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其一,自强不息强调积极向上、不畏天命的奋斗精神,这与现代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心理品质有着穿越时空的呼应(
提高个人的德行修为可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则为德行修为提供更好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
生命意义感是指人们发现和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确定和追寻生命中的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形成健康道德认知与正确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积极影响。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理念,为大学生提供了系统的道德认知框架和价值判断标准,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大学生了解并学习经典故事和历史人物后会自然而然地模仿他们的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模式,学习他们的高尚道德品质及积极人生态度,并以此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观念贯彻落实到实践中。道德具有“成于内而形于外”的特点,要求把内化的道德准则外显为道德行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丰富的心理资源和精神养分,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塑造坚韧乐观的心理品质、陶冶健全高尚人格的发展要素,还能为大学生提供独特的认知框架、思维方法,让大学生在面对人生挫折时保持理性,增强心理调适的能力。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观念和道德规范,如儒家“中庸”观念,道家“无为”原则等,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独特的认知框架,使大学生学会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和思考身边事物,避免极端情绪,从而有助于大学生处理情绪,减轻压力。认知重构理论认为,个体可以通过改变对事件的解释和看法来调整情绪和行为。大学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观、道德伦理的内化,可以学会全面、理性地看待事物,减少对事物认识的偏差,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许多修身养性的实践活动,如书法、茶艺、太极等,不仅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也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积极心理学认为,自我肯定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大学生通过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心与自我肯定感。同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超越性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有助于放松身心,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休闲方式对于调节现代人紧张的情绪很有帮助(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还可以使之以更强大的心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在自我管理中实现个人理想(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
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学以致用中体悟心理健康思想,掌握心理调适技巧,培育意志品质,增加积极体验(
校园氛围是指学校中被成员所体验并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对持久而稳定的环境特征,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护因素(
作为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者和实践指导者,高校教师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问题处理能力的关键主体,更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和干预的第一责任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师德建设,既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又能促使教师主动引导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了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丰富,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为培养全面健康成长、具有中华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做出更多贡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