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砂医学流派的历史可追溯至宋元时期,并在清代乾嘉年间达到鼎盛。随后,该流派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再度兴起,并延续至今。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正式列入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之一。龙砂医学流派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其历史传承深远,文化积淀丰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体系。龙砂医学流派在临床实践中尤为注重《黄帝内经》中五运六气学说的应用,同时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理论与体质辨识相结合,以指导经方的精准运用。此外,龙砂医学流派还基于肾命理论,通过膏方调理实现养生与疾病预防的双重目标,展现了其独特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龙砂流派能延绵而不衰,在临床上之所以有独特且显著的疗效,除了对脉象的精准把握和药物配伍的严谨考量之外,其独特的中药临方炮制技术也是其重要的原因。各时期龙砂医家,炮制药讲求精益求精,严格按照古法对药材进行炮制,从药材本身的性质出发,结合临床实践,采用多种炮制方法,以求达到贴近临症用药的需求、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增效减毒等;还创“以药制药”法,用其中一味药作为辅料,与另一位药共制,从而增强疗效
龙砂流派炮制方法大多见于医案和处方中,始见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中,如牡蛎采用盐泥固济干,火烧通赤,去泥用;大黄以湿纸裹,甑上蒸;枇杷叶温水浸,刷去毛,焙等制法
炮制方法存在多样性,其中不乏龙砂医家所特有人乳炒,姜炙,红花制,黄连炙等多种炮制方法,如酸枣仁用猪心血、猪胆汁、川连煎汁炒,其中“猪胆汁炒酸枣仁,川连煎汁炒酸枣仁”制法古今皆未见有记载,仅见龙砂医家有应用。又如竹茹采用沉香屑汁、制南星汁、炮姜煎汁、陈香橼蛀屑汁、降香末、盐水、吴萸,姜汁等十多种炒法,在现有的炮制规范中未见有收载。
龙砂医派为了降低毒副作用,使药物易于煎出药味并更好地发挥药效,达到临床预期的要求和目的,在加工炮制时,根据具体药物选用特定辅料,引导原药的药性归经,增强或改变药物性能;常用辅料有酒、土、姜汁、玄明粉、人乳、猪胆汁,麸、蛤粉等,如酒炒白芍、土炒白术、姜汁炒川连、玄明粉炒郁金、人乳拌炒麦芽、猪胆汁炒酸枣仁、麸炒枳实,蛤粉拌炒阿胶。除此之外,还用以药制药法,用其中一味中药作为辅料,与另一位中药共制,如秋石制黄柏、墨旱莲制女贞子、红花制牛膝等辅料制法。
龙砂医家用辅料或中药炮制来增强被炮制药物的疗效,如蛤粉炒后增加阿胶止血的功效;蛤黛炒后增加阿胶清肝泄肺、止咳化痰的功效。竹茹用玫瑰花水拌炒,玫瑰花性质温和,炮制后的竹茹疏肝解郁除烦的功效增强。阿胶用青黛拌炒,青黛味咸性寒,有清热泻火的功效,有助于调畅肝气,解散五脏郁火,进而增强阿胶的滋补阴液作用。
龙砂医派的临床实践中,医家使用药性较强或有毒性的药材时,通过特定的炮制工艺来降低其毒性,以确保用药安全,如半夏,有小毒,与姜汁一起炒,能降其毒性,化猛药为和平,有攻逐之功而无燥烈之弊;除此之外,采用矾水漂,能杀其烈性
抑制偏性指通过炮制纠正或减缓或改变药物的性味,抑制过偏之性,免伤正气,以适应医疗实践中对药物的多样化需求。如干姜用五味子炮制,干姜辛温散寒,但辛温太过恐会伤阴,而五味子味酸甘性温,与干姜同打,既可牵制干姜的辛热作用,防止耗伤肺液,又能使肺气归入肾经,敛阴固涩。石斛性寒,米饭甘以入脾,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将石斛置于饭上蒸软,可缓其寒性,可助石斛滋阴养胃,用于肺脾两虚,气阴两亏之症
龙砂医家灵活运用各种炭药,充分发挥其在收敛止血、固涩止泻、燥湿止带等方面的疗效,以达到治愈疾病为目的。如荷叶炒炭后,具有收涩化瘀止血的作用;生地、丹皮炒炭后,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枳实炒炭后,具有通滞理气的作用;川芎炒炭后,具有止血之功;远志炒炭后,具有收敛止涩的功效;白术炒炭后,具有收敛止带的功能;当归炒炭后,具有活血止血、调经止痛之功
中药鲜药(简称“鲜药”)是指在采收药用部位后,经净制后直接用于临床的新鲜中药材。鲜药与干药相比,其药性更突出,并且吸收见效快;相对于炮制品而言,新鲜所含有效成分保存更加完整、充分。鲜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菌类药等,以植物药为主,有全草类、根及根茎类、花类、果实类(鲜佛手、鲜橄榄),少部分动物药,如猪胆汁、鲜鹅血等。甘蔗浆具有和中润燥,清热除烦的功效,用以治疟疾,疟邪尚未尽达,而阴液虚涸者;鲜沙参具有清肺育阴的功效用以治疗咳喘,邪热郁蒸、肺被热烁者;鲜芦根具有清热化湿的作用,用以治疗发热、心烦、汗出等症;鲜石斛具有清热养阴息风的功效,用以治疗头痛便少、口舌臭秽等症;鲜车前草具有清热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以治疗面目浮肿、小便赤少等症;鲜三七具有清热止血的功效,用以治疗胁痛发热、咳血、衄血等症
以药制药是以一种药物炮制另一种药物,以达到降低毒性、提升疗效、改变药性等炮制技术。龙砂医家柳宝诒以药制药为其重要学术特色,张聿青也擅长使用以药制药法。如牛膝制以红花煎汁拌炒,增其活血通络和瘀之功;制以吴萸炒,增加顾护脾胃之功;制以桂枝炒,添其合营通络之功;用秋石化水拌收,治疗肝肾阴虚阳浮和肝肺阴虚阳浮;制以苏木炒,可助牛膝活血通络,制以制附片煎汁拌服,濡养经脉,祛风通络。当归用小茴香炒,当归的补血活血功效,同时也具有温中祛寒、镇痛止痛的作用
江苏省中医流派研究院开放课题(JSZYLP2024033),无锡市科学技术协会(KX-24-C090),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MS2023066),无锡市“双百”医疗卫生中青年拔尖人才项目(BJ2023073),江苏省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苏中医科教〔2024〕4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24M762448))。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