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 Advances in Psychology 2160-7273 2160-7281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ap.2025.151048 ap-106629 Articles 人文社科, 合作期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现状探讨及策略
Explo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ies of the Management Mod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16 01 2025 15 01 399 404 6 12 :2024 17 12 :2024 17 1 :2025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有效地实施,对于国内外都是一个研究热点。对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学的管理,是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着手,结合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借鉴发达国家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优势,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建立专业人才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How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a research hotspo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is paper mainly start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 combined with China’s curr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 drawing on the advantag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 and in this way to propose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s as the core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l
1. 引言

心理健康是健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预防机制,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要的领域之一。

2019年7月9日国家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12月18日,十二部委联合印发行动方案,提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2021年7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并着重于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以此来提升学生面对各种时代挑战的内在抵御力。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对于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完善教育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指出,坚持系统治理。健全多部门联动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聚焦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补短板、强弱项,系统强化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健康发展,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当前,心理危机事件不断低龄化,引起了社会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中小学纷纷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旨在从最大程度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开展,得益于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经验,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问题的关注,优化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 2.1. 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通常由两个层面构成:第一层面是非学校层面;第二层面是学校层面( 冯海志,2002 )。非学校层面,主要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的专家顾问机构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两部分组成。学校层面主要就是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姚本先(2010) 提出我国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分为五种,分别是:教研组工作模式、教科研室工作模式、德育管理模式、班主任工作模式、独立模式。并在这五种模式基础上提出了第六种模式:全面渗透模式。 阴国恩等(2014) 研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该模式简称“1-3-5模式”,建立“一个中心”是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3个目标和任务”是指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预防性和指导性三个目标和任务;“5条途径”是指学校、家庭、数字网络平台、社区服务站和志愿者队伍这5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董铃,肖巧云(2022) 研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互联网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应用于“后疫情时代”,从家、校、社、网四个维度出发,以学校教育为主,指导家长家庭心理教育为辅,整合社会、网络资源作为补充。还有部分中小学依据自身情况,构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祝长水等(2022) 从心理安全角度出发,在成都华阳中学建设的“四个五”模式,从构建“五级心理问题防御机制”、筑牢“五级心理安全工作网络”、广泛开展五类心理防护积极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五步筛查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整体来看,研究者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参与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不仅仅是在校园中的老师,还包括家长、社会、网络,形成多主体参与共同协作的模式,还有部分研究者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适合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形成了一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2.2. 国外中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多受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以“服务取向”取代“病理取向”。在国外的文献中,多将心理健康教育称为心理健康服务,但其内涵与我国类似。

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是三级防控体系。第一层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性的心理健康项目为主;第二层面向部分有心理咨询与指导需要的学生,以个人咨询或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无偿的心理服务;第三层面向那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通常与专业机构合作,提供特殊教育服务、药物治疗、个体或家庭治疗等( 俞国良,侯瑞鹤,2015 )。目前美国学校对于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整体干预的模式著有:校本诊所模式、学校心理健康中心(SBHC)模式、校本青年服务中心模式、社区学校模式四个模式,其中SBHC模式中,学校健康中心是由学校或社区在学校建立,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并促进与其他社区健康服务的联动,七成的SBHC提供包括危机干预,心理测量和治疗,个案管理,课堂行为和学习问题评价和治疗,药物滥用咨询等的心理健康服务( 肖旻婵,2005a )。

加拿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主要采取为:以心理健康素养为理论基点,同时以《心理健康和高中课程指南》为实施依托,“培训培训者”模式为操作形式,最后以科学研究为教育保证( 李永鑫,陈珅,2020 )。在“培训培训者”模式中,首先,由课程开发者负责培训团队的组建和培训,培训团队中包括授课教师、学术服务提供者、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其次,由这些培训团队成员对学校普通教师进行一天的课程培训,向老师介绍《心理健康和高中课程指南》中课程内容,并示范如何对核心课程的各种要素进行有效的教学,同时为他们提供各种关于课程材料的更为详细的信息。最后,接受过培训的普通教师在其课堂中教授学生《心理健康和高中课程指南》中六个模块的内容,在此过程中他们仍然可以得到培训团队的支持。

2.3. 国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优势

一些学者对发达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进行了研究,这对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具有参考价值。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面优于我国的在于,专业化且精细化的人员体系( 江楠,2021 )。

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员包括:学校辅导员(Counselors)、学校心理专家(School Psychologists)、心理医生(Clinicians)、精神病医生(Psychiatrists)和社工(Social workers)。学校心理专家只是通过学校行政决策或家长教育等对学生进行间接的心理干预。美国学校心理学会建议每千名学生配备一位学校心理学家。心理学家采用的是“科学家–实践”模式,需要先取得博士学位,并经过州资格考试拿到证书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对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着要求( 肖旻婵,2005b )。加拿大要求学校心理学家需在硕士毕业后,有一年以上的学校实习,再通过职业应用考试,才能获得执照,持证上岗( 刘学兰,刘鸣,2009 )。英国规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同时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之后,还必须经过两年的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以及两年的学生教学工作( 方双虎,陈志强,2011 )。

3.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本研究发现在国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研究中,通常是通过对各省市的中小学进行现状调查,针对农村、城市、城乡结合等不同地区的学校以及小学、中学、九年一贯制不同层次的学校,对教师、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校领导、学生进行问卷及访谈研究,发现各省市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整体而言,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家校联系薄弱;我国中小学生以升学压力大,社会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依旧少,家长多是注意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少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张信勇(2014) 研究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个被忽视的方面,即缺少家庭参与。 曲苒(2016) 研究发现学校针对教师、家长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少,且内容形式单一。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受地域影响大; 范福林等(2013) 调查了8个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地区,其中六成校长已经拟定了详细的执行方案,且五分之四的学校建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设施,然而还有超过半数的校长坦承在资金方面的不足,导致了心理教育方面的资源无法充分满足需求。 俞国良等(2015) 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农村方面,不论是硬件设施、教师队伍还是课程设置,都与城市学校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学校往往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常常被忽视。 王瑞瑶等(2021) 研究发现湖南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数量不足,且城区学校、民办学校、普通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明显要好于镇区学校/乡村学校、公办学校、其他类型的学校。 史彩娥(2022) 研究发现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滞后、优质资源不均衡。 姚坤等(2018) 研究发现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90.47%)和心理辅导开展(74.61%)比例高,并得到学校领导、其他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大力支持。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差距显著。

4. 理论基础

利思伍德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受多维度影响,其中,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心理发展阶段以及所处的职业周期这三个维度非常重要,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依赖,存在密切的关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一是获得教学基本技能和方法的阶段;二是灵活应用方法并进行适度拓展,此阶段能够把握教学目标,综合学生学情基础和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技能;三是创新教学技能,打破常规束缚,此阶段的专业活动范围更广,可以参与学校层面教育决策,也可以为自身或同伴专业发展负责。教师当前所处的阶段和能否进入下一阶段,与教师所处的职业周期,心理发展的水平以及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关系密切( 胡惠闵,王建军,2014 )。

5. 解决策略与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本研究提出构建专业人才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区分心理健康教师类型,细化心理健康教师分工,减轻教师负担,提升教师专业性;还能通过共同科研、巡回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心理健康教师之间的联系,缩短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域差距。基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管理模式,本研究将心理健康教师分为专家教师、沟通教师、普通教师三类型。

专家教师,需要专业学科知识和科研能力,对学历有一定的硬性要求,主要的工作职责为以下三点:第一,针对不同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培训,增强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指导教师在各学科领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第二,定期举行讲座培训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第三,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全方面的科研工作,并与其它学校教师或者上级部门进行科研合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方向,并为该区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建议。

沟通教师,除专业知识外,还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主要的工作职责为:第一,承担学校–社会、学校–家庭等沟通交流工作,定期为家长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第二,在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教师提供各类心理健康服务;第三,发现学生较严重问题时,及时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承担通过家长对学生进行间接干预的工作。

普通教师,需要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其主要的工作职责为:第一,完成对学生的教学任务,并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以及向学生普及心理咨询的作用;第二,协助专家教师进行科研;第三,进行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管理。

6. 结语

因此,建立多层次的教师结构,既能减轻教师的压力,也能使高学历教师学有用所。建立以人才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既有利于全方面地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又能促进学校的科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层次参与主体的联系,减少地域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建立专业人才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符合我国新时代“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借鉴了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经验,提出了要构建专业人才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优化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更好发展。

References 董铃, 肖巧云(2022). 家校社网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初中生亲子沟通的指导个案为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4), 74-77. 范福林, 王乃弋, 王工斌(2013). 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及发展探究. 教育学报, 9(6), 91-101. 方双虎, 陈志强(2011). 发达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外国教育研究, 38(3), 1-7. 冯海志(200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本土化问题的探讨. 教育导刊, (6), 45-47. 何元庆, 王永辉, 郝代伟, 高伟(2012). 芜湖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工作现状调查.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9(7), 542-543+556. 何元庆, 王永辉, 郝代伟, 陆照海(2011). 芜湖市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研究.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8(11), 872-874. 胡惠闵, 王建军(2014). 教师专业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江楠(2021).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李永鑫, 陈珅(2020). 加拿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经验与启示. 课程. 教材. 教法, 40(5), 138-143. 廖全明(2009).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及工作状况调查. 心理学探新, 29(3), 77-81. 林丹华, 陈露茜, 姚梦丽(2010). 任重而道远——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中国德育, 5(10), 5-8. 林荣茂, 廖可慧, 胡倩格, 邹同劲, 连榕(2022). 福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3(5), 28-34. 刘学兰, 刘鸣(2009). 加拿大中小学心理辅导的现状及其启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8(6), 126-129. 曲苒(201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思考——基于陕西省的实证研究.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32(11), 58-62. 史彩娥(2022). 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和展望.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2), 10-11. 王瑞瑶, 彭玮婧, 郭晓艳, 王新婷, 胡宓(2021). 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9(4), 876-881+875. 肖旻婵(2005a). 在整合中发展——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化趋势评析. 外国教育研究, 32(5), 32-35. 肖旻婵(2005b).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中美比较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姚本先(201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新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姚坤, 施聪莺, 邓铸(2018). 江苏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34(2), 9-14. 阴国恩, 曹瑞, 徐丽(2014).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与行为研究, 12(6), 819-823. 俞国良, 侯瑞鹤(2015). 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 教育研究, 36(8), 125-132. 俞国良, 李天然, 王勍(2015). 中部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 中国特殊教育, (4), 70-75. 张信勇(2014). 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之路. 教育教学论坛, (26), 58-59. 祝长水, 刘颖, 张艺潇, 蒲帆(2022). 心理关爱“四个五”校园安全促成长——中学校园心理安全建设案例. 中小学校长, (9), 49-5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