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the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ot Spring Resor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Taking Debai Hot Spring Resort as an Example
As an important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ot spring resorts. Relying on the ancient Yellow River course and ancient mulberry cultural resources, Debai Hot Spring Resort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national 4A-level tourist attraction and a model of regional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However,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market competition, the resort still faces many challenges in cultural resource excavation, product feature positioning, service system improvement,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aking Debai Hot Spring Resort as a case stud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cultural integration, optimizing product positioning, improving service system, achieving a balance betwee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e study aim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Debai Hot Spring Resort,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mode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ther hot spring resorts.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文旅融合作为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向,不仅推动了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创新,还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近年来,温泉度假村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内涵,逐步成为健康休闲和文化体验相结合的优质旅游目的地
德百温泉度假村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内,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与深厚的区域文化,逐步发展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区域内重要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作为以温泉养生为核心,融合生态观光与文化体验的典范,德百温泉度假村在推动地方经济、弘扬传统文化和促进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该度假村呈现出诸多不足。
本研究以德百温泉度假村为例,围绕文旅融合背景下温泉度假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展开探讨。通过对其发展现状的系统梳理,结合实际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本研究不仅为德百温泉度假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也为其他温泉旅游目的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模式。
德百温泉度假村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内,占地约2900亩,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温泉养生为核心,融合生态观光与文化体验,逐步发展为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在资源与设施建设方面,度假村设有大型室内温泉馆、室外温泉区、五星级度假酒店及生态餐厅等配套设施,其中温泉区分为四季祥瑞区、名汤养生区等多个主题功能区,共有56个温泉泡池,充分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休闲需求。在文旅融合实践中,度假村以古桑文化为核心,通过建设德百古桑博物馆、桑黄博物馆等文化体验项目,以及定期举办民俗文化节、京津冀轮滑赛等特色活动,丰富了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深度。同时,度假村高度重视生态保护,注重黄河故道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多次调整规划以保护千年古树,彰显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依托完善的设施体系、深厚的文化资源与优质服务,德百温泉度假村在山东及周边地区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成为区域温泉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德百温泉度假村虽依托黄河故道和古桑文化开展了文化项目,但对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整合力度不足。现有文化符号开发较为浅显,未能充分展现德州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与温泉旅游的结合缺乏深度与创意,难以形成鲜明的文化品牌特色。
当前文化项目主要以静态展示为主,如古桑博物馆和桑黄博物馆,侧重历史文化的陈列传播,缺乏互动性和沉浸式体验活动。这种单一的形式难以满足游客对深度参与和多感官融合体验的需求,同时文化活动的季节性较强,集中于冬春两季,全年文化体验的连贯性和吸引力不足。
德百温泉度假村在与周边区域文化资源的联动整合方面表现较弱,例如德州的运河文化、武术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充分融入度假村的文化体系。此外,文化传播渠道仍以传统线下推广为主,对新媒体和数字化平台的利用不足,限制了文化特色的外部传播力和影响力。
德百温泉度假村虽然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但其核心产品设计未能凸显出鲜明的主题或独特优势,导致与市场上其他温泉度假村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德百温泉度假村的市场定位较为模糊,对目标客群的需求和消费行为缺乏深入研究,未能形成精准的市场细分。家庭游客、年轻人和高端疗养群体等不同市场的需求差异较大,但现有产品和服务难以有效满足这些细分市场。例如,家庭游客可能需要更多亲子互动项目,而高端客群则期待定制化的高端养生体验。由于无法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吸引力显得分散,营销策略也难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度假村的产品组合设计未能形成全面的体验链条,健康养生、家庭亲子、商务会议等功能板块之间的联动性较弱。例如,温泉体验与健康管理、娱乐活动的配套衔接不够紧密,游客在度假期间的全方位需求无法得到全面满足。此外,产品设计缺乏科技和文化创新,未能融入现代化体验项目,如智慧温泉、光影互动等新型主题体验,导致对游客的吸引力难以持续
德百温泉度假村在设施维护和服务专业化水平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部分温泉设施和配套设备因维护不及时而出现老化现象,例如温控系统故障、部分温泉池水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质量。同时,服务人员的接待礼仪、应急处理和细节服务能力不足,部分游客反馈服务人员在信息提供、问题响应方面不够专业,服务水平难以匹配游客对高端度假体验的期待。
度假村在收集和处理游客反馈方面的机制不够健全,未能形成系统化的改进流程,导致服务优化进程缓慢。游客的实际需求和体验期望未能得到充分体现。此外,餐饮服务和娱乐设施的多样性不足,例如餐饮选择未能融入地方特色或健康养生理念,儿童活动区和娱乐空间设计也不够丰富,未能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服务支持。
德百温泉度假村所在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大量游客活动对区域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例如,部分区域的植被受损、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较为明显。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也缺乏长期规划,对温泉水资源储量的科学评估不充分,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的潜在风险,威胁其可持续性。
度假村虽然在环境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具体行动的执行力度不够。例如,高峰期产生的大量垃圾未能得到及时清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应用仍较有限。同时,游客和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宣传不足,部分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缺乏生态保护观念,导致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
在智慧旅游领域,德百温泉度假村的数字化服务相对滞后,主要停留在基础层面的在线订票等功能,缺乏更全面的数字化覆盖,例如虚拟导览、智能导航和沉浸式体验等,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科技创新在温泉文化体验中的应用较为匮乏,如AR/VR技术未能融入文化传播或娱乐项目,限制了游客的互动体验和新鲜感。
德百度假村对游客行为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能力较弱,未能通过数据驱动进行产品优化和服务提升。游客偏好和消费习惯的精准洞察尚未形成数据化支持。此外,在营销层面,度假村对短视频平台、自媒体矩阵等新媒体渠道的利用不足,品牌的线上传播范围有限,数字化营销的影响力较弱。
深入梳理德州运河文化、古桑文化等区域特色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温泉项目中。例如,可推出与古桑养生文化相关的温泉疗程,同时开发配套文创产品,如以古桑为主题的纪念品和健康产品,以增强文化价值链。通过文化主题赋予温泉疗养新的意义,使其具备地域特色和品牌辨识度。
通过情景式体验和动态互动提升文化传播效果。例如,在温泉区增设黄河历史情景再现区,结合沉浸式表演,增强文化感知。同时,可举办DIY活动,如“古桑茶调配体验”或“桑黄健康课堂”,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文化认同。互动体验的多样化能吸引不同年龄层游客,提升品牌影响力
联合德州其他文化景区共同设计区域性旅游线路,如串联古桑博物馆、运河文化遗址等,形成一条集温泉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精品路线。在传播上,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特色文化内容,特别是在节庆期间推出热点活动,形成文化效应的叠加放大,扩大度假村的文化辐射范围。
根据不同人群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温泉产品和服务。例如,为家庭游客提供亲子水上乐园及互动体验区;为高端疗养客户设计结合健康诊断和中医调理的定制化疗养套餐;为年轻群体推出夜间光影温泉派对等趣味性强的产品。通过精细化的市场分析,确保产品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特定需求
以温泉资源为基础,结合黄河文化和古桑文化,打造“一池一主题”的产品体系。如“黄河疗养池”可融入模拟黄河流域地貌的景观,“桑黄温泉”可注重养生理念。每一主题池都可以搭配文化故事解说,提升游客对品牌的深刻印象,避免产品的同质化竞争。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如AR/VR互动体验区,打造沉浸式温泉历史探秘之旅。同时,可引入动态灯光秀或水下音乐等娱乐元素,提供独特的视觉和听觉享受。这些创新项目可以激发游客的好奇心,提高对景区的忠诚度。
在现有温泉产品的基础上,增加适合淡季(如夏秋季)的特色活动,如“森林清凉温泉体验”或“黄河生态探秘游”,鼓励游客参与清凉体验项目。节庆期间可以推出特别活动,如“桑黄养生节”,通过特色产品吸引游客,实现淡旺季客流的均衡。
对温泉设施进行系统化管理,制定全面的设备维护和更新计划,确保温泉水质和设施安全。同时,可引入智能监控技术,对水温、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减少人为干预,提高服务效率,让游客感到放心和舒适。
为服务人员开展多维度培训,包括文化知识、接待礼仪及应急处理等内容。通过定期的服务技能比拼或奖励机制,激发员工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的动力。同时,为员工提供文化背景的深入学习,让其在服务过程中能向游客讲述度假村的文化特色,增加服务的深度和感染力。
建立多渠道游客意见采集平台,通过数据化分析快速发现游客需求变化并制定应对方案。可增加实时沟通渠道,如线上客服系统,让游客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从而优化游客体验,提高满意度
通过科学评估温泉资源及黄河故道的生态承载力,合理控制开发规模。可引入专家团队制定生态修复计划,在受损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及水土保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在景区内部推广绿色运营理念,实施节能降耗措施,如引入太阳能供暖系统、安装高效节水设备等。同时,在高峰期分流游客,避免单一区域环境负载过重,确保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
通过设立环保展示馆或举办环境保护主题活动,向游客传递绿色旅游理念。例如,可组织游客参与黄河故道生态修复活动,增强其环保意识和参与感,让环保成为游客与度假村的纽带。
开发一体化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覆盖在线预订、虚拟导览和智能行程规划等功能。通过实时信息推送,让游客能便捷掌握景区动态,提高出行体验的流畅性和便利性。
搭建游客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深入了解游客行为偏好,以此为依据优化产品和服务结构。例如,分析游客高频评价内容,设计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活动和服务,提升运营效率。利用无人值守设备、智能排队系统等优化游客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景区流量,调整游客分布,避免出现拥挤现象,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及管理效率
依托短视频平台打造系列内容,如“温泉文化探秘”或“古桑体验日志”,结合游客实际参与的视频增强代入感。同时,在重要节假日推出线上主题活动,提高品牌曝光率,吸引潜在游客。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温泉度假村作为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重要载体,正迎来多元化发展的新机遇。德百温泉度假村作为山东省德州市黄河故道区域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依托独特的温泉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步发展为区域旅游产业的典范。然而,其在文化资源挖掘、产品特色定位、服务体系建设、生态保护与开发平衡以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通过系统分析德百温泉度假村的现存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包括强化文化融合、优化产品定位、提升服务体系、实现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协调,以及推进数字化转型等策略。这些对策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德百温泉度假村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吸引力,也为区域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未来,德百温泉度假村应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持续推进文化赋能、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的深度结合,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双向驱动。同时,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游客体验质量,不断深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真正成为区域文旅融合的典范和可持续发展的标杆案例。
*通讯作者Email: lpzzll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