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im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Nursing Experimental Courses 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Medicine under the New Medical Education Background
In the new medical education context, it is crucial to practice the development philosophy of “student-centered, output-oriente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o optimize the setting and standardize the flow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nursing experiment cours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new nursing talents with clinical thinking,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hands-on skills.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medicine nursing experiment courses for undergraduates in nursing schools, and then constructs a teaching reform scheme for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medicine nursing experiment courses for undergraduates.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the teaching reform is evaluated, providing reference idea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medicine experiment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the smooth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Nursing Care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教育部提出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重点强调“四新”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
护理学是一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学科和专业,而护理学从业者是完成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主力军,是大健康背景下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重要力量。面对新医科的建设目标,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临床思维的护理人才,为实现个性化精准健康管理和指导提供理论基础,在实行健康中国目标的主战场发挥作用
内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属于护理学核心课程,对于护理本科阶段的学习来说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和专业性
据前期调研了解,我国护理学本科院校中,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开课情况差别较大,总体以临床见习为主,实验课较少,这可能与授课教师大多数为临床教师有关。以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内外科护理学为例,由于内外科护理学近两年处于不断调整优化阶段,实验课内容设置仍在调整,使用人教第7版《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作为教材,基于学校对于课时的要求并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将《内科护理学》分为内外科护理学I、II,将《外科护理学》设置为内外科护理学III,IV;在每一部分相关的理论课结束之后安排对应的临床见习与实验室实验课。作为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不断优化实验内容,最终形成较完善的实验课内容设置仍需进一步探索。
在全国范围内,内外科护理学并没有统一的实验课内容要求,也没有供高校教师学生统一使用的教材等;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授课教师多为临床教师,各医院临床操作基本一致但也有个别区别,这就导致了教授给学生的操作也有区别。
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访谈一部分毕业生、在校生及正在实习的本科生,以毕业生工作经验、在校生毕业工作及升学需求、实习生临床实习反馈为中心,优化内外科实验课课程内容的设置;其次为“以产出为导向”,访谈几家有代表性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升学学校、实习单位工作人员,以用人单位、毕业生升学学校、实习单位反馈为导向,针对“产出”毕业生的优势及不足调整内外科实验课授课内容及方式;最后,以专业认证为契机,以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为抓手,结合专业认证专家及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反馈的问题,优化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授课内容的设置。
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标准化建设从两个方面为靶点展开,首先在任课教师方面,从学期初集体备课开始,综合考虑课程设置和学生需求,统一确定“实验目标”、“标准操作流程”、“评分标准”等;在实验室工作人员方面,整理记录每项实验操作用物准备要求等,并将内外科I~IV课程实验课的上述材料统一归类整理,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实验课使用材料,整理完善后打印装订成册,供上课的临床教师、学生使用,将有利于护教协同、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2023~2024秋季学期及春季学期中随课访谈了几名在校生、毕业生及正在实习的本科生,在课堂中访谈了几名医院工作人员及带教老师,收集针对内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访谈学生提出“内外科护理学需要实验课程”、“在校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程应将课本内容与临床内容相结合,以帮助更好地适应今后的临床工作”等,医院工作人员及带教老师则表示“支持开展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的开展,但仍需要规范化的上课标准”、“操作标准需要不断完善改进,以与临床最新的标准化流程接轨”。通过项目期间两年的访谈、优化、应用、反馈、再优化,并全程记录的工作形式,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形成了一套更加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贴近临床的模式。在这种授课模式下,学生的临床思维、综合运用所掌握知识的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并熟练掌握了较高级的临床护理操作,这将有利于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综合临床思维的护理人才。
在2023~2024秋季学期及春季学期的开设的内外科实验课中随课记录了内外科护理学I~IV开设的所有实验项目内容,并将内外科护理学I~IV所有实验项目内容标准化整理形成《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指导手册》,指导手册内容涵盖内外科护理学I~IV所有实验的实验目标、实验内容、用物准备、操作标准、打分标准等,该手册目前已供临床教师、学生等实验课使用,手册使用过程中及时记录课堂反馈以进一步完善相关内容。
为更好地评价和改进《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指导手册》的应用,研究者通过访谈的方式调查学生对于指导手册的满意度。具体问题包括:“《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指导手册》内容是否包含实验课所用的知识点?”、“《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指导手册》所包含的知识点是否具有科学性?”、“《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指导手册》的使用是否有助于实验课的理解?”、“采用《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指导手册》学习后,你觉得同学们对实践学习的学习兴趣怎样?”、“你对《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指导手册》使用的满意度?”以及“你认为该手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被访谈学生表示“指导手册包含实验课程包含实验课程的用物准备、操作标准等知识点,有助于课前更好地预习实验课内容”、“指导手册的应用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帮助我们理解实验课程开展的具体内容,我们对于实验课的流程更加熟悉,也有利于我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我对指导手册的应用很满意,并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手册内容,并将这种方式应用到更多实验课程上面去”。因此,指导手册的内容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并包含实验课所需的大部分知识点,手册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理解,提高了其学习兴趣,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本次实验课教学改革首先在任课教师方面,从学期初集体备课开始,综合考虑课程设置和学生需求,统一确定“实验目标”、“标准操作流程”、“评分标准”等;在实验室工作人员方面,整理记录每项实验操作用物准备要求等,最终将内外科I~IV课程实验课的上述材料统一归类整理,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实验课使用材料,整理完善后打印装订成册,供上课的临床教师、学生使用,方便了教师、学生、实验室工作人员多方面工作学习。然而,以我校护理与康复学院为例,内外科护理学近两年处于不断调整优化阶段,实验课内容设置仍在调整,整理好的实验项目可能会再调整;各医院临床操作基本一致但也有个别区别,使用的器械及耗材等也有个别区别,这就导致了临床教师教授给学生的操作也有区别,整理好的实验操作及标准也可能会再调整,这也是我们后期需要不断完善的。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医科,探索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医科人才的背景下,切实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发展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毕业生工作经验、在校生毕业工作及升学需求、实习生临床实习反馈为中心,优化内外科实验课课程内容的设置;“以产出为导向”,以用人单位、毕业生升学学校、实习单位反馈为导向,针对“产出”毕业生的优势及不足调整内外科实验课授课内容及方式;全方面“持续改进”,以培养方案调整为基础,以专业认证为契机,以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为抓手,护教协同,不断优化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授课内容的设置,将实验课准备、授课、考核流程全方位标准化,将《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指导手册》推广化,从内外科护理学实验课出发,培养具有临床思维、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新型护理人才。
山东大学“2023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2023Y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