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hronological Study on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Content in the 2020~2024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Volume I
This study focuses on 20 reading articles and a total of 75 test questions from the 2020~2024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NCEE) Part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Based on the Bachman and Palmer “task characteristics” model and relevant definitions in the general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study analyzes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scourse input and expected answ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ational Grade I paper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genera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examination instructions, with high content validity.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hortcomings in the breadth of topics, reasonable length and layout of individual articles, and comprehensive testing of reading skills.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improve the backsetting effect of higher test questions on English education, the proselytizer should reasonably arrange the number of test questions for each reading skill. Articles with a wide range of thematic contexts and topics should be adopted. Test questions should focus on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so that the content validity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English papers can be improved.
English Test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一种具有标准化、覆盖广、高利害等特点的大规模的常模参照性考试。在高考综合改革背景下,新高考Ⅰ卷逐渐开始在中国部分省份实施,该卷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适用于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考试卷,目的在于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全国新高考Ⅰ卷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
效度是评估试卷命题质量重要的指标之一。Alderson、Clapham和Wall (2000)
项目 |
描述 |
|
语篇输入 |
体裁 |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 |
主题语境 |
(人与自我)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 (人与社会)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科学与技术 (人与自然)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宇宙探索 |
|
话题 |
个人经历、生活经历、语言学习、饮食习惯、健康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热点 |
|
文本长度 |
文章长度 |
|
文本难度 |
文章难度 |
|
预期回答 |
关键能力 |
(低阶思维能力)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测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高阶思维能力)作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
本研究以2020~2024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5套试卷中阅读理解试题的20篇文章和共75道题目为样本,根据
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 英语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试题的输入特征如何?
(2) 英语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试题的预期回答特征如何?
根据
本部分将从文章的体裁、主题语境、话题、文本长度和文本难度5个方面对全国新高考I卷的阅读理解的语篇输入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1) 体裁
文章体裁可以分为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四种体裁。《新课标》要求学生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基于上述描述,本研究主要从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个方面对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文章的体裁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如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比例 |
|
应用文 |
1 |
1 |
1 |
1 |
1 |
25% |
记叙文 |
1 |
1 |
0 |
1 |
1 |
20% |
说明文 |
2 |
1 |
2 |
1 |
1 |
35% |
议论文 |
0 |
1 |
1 |
1 |
1 |
20% |
由
说明文通常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它通过揭示概念,描述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来给读者呈现新的知识,其内容往往也与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新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对说明文的偏重体现了高考注重应用性和生活化的特点。其次是应用文,由上表可知,近五年的阅读理解A篇都是应用文,这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将情境作为考察载体的要求,A篇选取了合适的材料,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符合了课标中提出的“语篇要尽量涵盖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类型”要求。例如,2022年阅读理解A篇介绍了某校文学概论课的分级政策,其中的第23题“What will happen if you submit an essay one week after the due date?”贴近校园生活实际,迟交论文也是学生可能会面对的情况。
(2) 主题语境和话题
《新课标》中指明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二是英语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水平二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太熟悉的语境中,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主题语境,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综合运用学习策略,理解语篇中不同的文化元素及其内涵,分析不同语篇类型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点。在阅读理解测试中,话题的熟悉度会对考生的理解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
年份 |
篇别 |
主题语境 |
文本内容 |
话题 |
2020 |
A |
人与社会 (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
火车站服务等信息 |
生活经历 |
B |
人与自我 (生活与学习) |
作者每年重读三本书的内容与感悟 |
个人经历 |
|
C |
人与社会 (艺术与体育) |
竞走与跑步的不同之处 |
健康生活 |
|
D |
人与社会 (科学与技术) |
用蔬菜代替日常用品的演技 |
社会热点 |
|
2021 |
A |
人与社会 (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
罗马旅社的相关信息 |
生活经历 |
B |
人与自我 (做人与做事) |
翻乐谱的工作 |
个人经历 |
|
C |
人与自然 (环境保护) |
美国用发行鸭票的方式保护水禽栖息地 |
社会热点 |
|
D |
人与自我 (做人与做事) |
有关情商研究的普及带来的好处 |
健康生活 |
|
2022 |
A |
人与自我 (生活与学习) |
某校文学概论课程给的分级政策 |
学校生活 |
B |
人与自然 (环境保护) |
通过芝麻菜浪费现象呼吁减少食物浪费 |
社会热点 |
|
C |
人与社会 (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
养老院通过让老人养鸡来减少孤独感 |
健康生活 |
|
D |
人与社会 (社会与文化) |
有关唇齿音演化的研究 |
语言学习 |
|
2023 |
A |
人与社会 (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 |
自行车租赁公司及其推出的城市之旅项目 |
健康生活 |
B |
人与自然 (自然生态) |
能处理污水的生态机器 |
社会热点 |
|
C |
人与自我 (生活与学习) |
如何远离电子产品 |
健康生活 |
|
D |
人与社会 (社会与文化) |
“群体智慧”效应 |
社会热点 |
|
2024 |
A |
人与自然 (环境保护) |
栖息地保护组织招募成员的信息 |
社会热点 |
B |
人与自我 (生活与学习) |
作者针灸的经历和感受 |
个人经历 |
|
C |
人与自我 (生活与学习) |
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 |
语言学习 |
|
D |
人与社会 (科学与技术) |
标本的偏差 |
社会热点 |
不足的是,没有涉及到饮食习惯的文章,且语言学习类文章只出现了两次,这两类话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且学生的兴趣度较高。可以通过饮食习惯类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饮食现象,拓宽知识面。语言学习类的文章则具有更强的教育意义,该类文章可以传递语言学习背后的逻辑,介绍学习语言的一些技巧来为学生提供辅助性知识。总体而言,20篇阅读理解涉及的主题语境和话题多样且有教育意义,但是缺乏个别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
(3) 文本长度
篇目 年份 |
A |
B |
C |
D |
平均长度 |
总长度 |
2020 |
194 |
281 |
300 |
313 |
272 |
1088 |
2021 |
278 |
321 |
282 |
284 |
291 |
1165 |
2022 |
212 |
331 |
285 |
328 |
289 |
1156 |
2023 |
184 |
328 |
312 |
331 |
288 |
1155 |
2024 |
211 |
303 |
345 |
376 |
308 |
1232 |
文本长度是阅读测试开发者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4) 文本难度
本文对于文本难度的定级以金檀等人研制的英语阅读分级指难针作为研究工具
篇目 年份 |
A |
B |
C |
D |
平均难度 |
2020 |
4.99 |
4.70 |
4.70 |
4.91 |
4.83 |
2021 |
4.23 |
3.99 |
4.99 |
4.97 |
4.55 |
2022 |
4.48 |
4.28 |
4.28 |
4.59 |
4.41 |
2023 |
4.41 |
4.42 |
4.99 |
5.00 |
4.71 |
2024 |
4.89 |
4.18 |
5.01 |
4.99 |
4.77 |
本研究统计了《高考评价体系》与六项阅读技能描述相对应的题数,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探讨。其中,技能一为“理解主旨要义”,技能二为“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技能三为“根据上下文推测单词和短语的含义”,技能四为“作出判断和推理”,技能五为“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技能六为“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技能一 |
技能二 |
技能三 |
技能四 |
技能五 |
技能六 |
|
2020 |
1 |
6 |
3 |
3 |
0 |
1 |
2021 |
1 |
8 |
1 |
3 |
0 |
2 |
2022 |
0 |
9 |
1 |
2 |
2 |
1 |
2023 |
1 |
7 |
1 |
4 |
0 |
2 |
2024 |
1 |
9 |
1 |
2 |
0 |
2 |
总数(%) |
4 (5.3%) |
39 (52%) |
7 (9.3%) |
14 (18.7%) |
2 (2.7%) |
8 (10.7%) |
近5年的全国Ⅰ卷阅读理解试题每套各15道题目,共75道题目。根据
其次是对于技能四“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考查,占比18.7%,该类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明确提到的事实或某事件发展的趋势等。这种判断和推理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例如2023年B篇第一题“What can we learn about John from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和2024年B篇的第二题 “Why did Farber decide to try acupuncture on pets?”等都要求学生在阅读完几个段落后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推理,才能排除错误选项。
技能六“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占比10.7%)考查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另外对技能一“理解主旨要义”(5.3%)和技能三“根据上下文推测单词和短语的含义”(9.3%)的考查基本上稳定在每年一题。这两类题型的题干都有明显的特性,例如2023年的第32题和2024年的第26题为主旨要义题,其题干分别为“What is paragraph 2 of the text mainly about?”“What does paragraph 3 mainly talk about?”,都考查了段落大意。主旨大意题有时也会以选择最佳标题的形式出现,如2021年第31题“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技能三的题干则表现为“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 mean?”考查某一个具体的单词或短语的含义,该类题型需要联系上下文,推断出句间的逻辑关系,了解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手段。
76道题目中只有2022年的两道题涉及到了对技能五“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的考查。可能由于对该技能的考查集中在阅读理解试题的第二节“选择恰当的句子补全文章”的题型中。但是文章的基本结构也是理解文章的十分重要的角度,在第一节试题中也应该恰当地考查。
总体来看,全国Ⅰ卷非常重视对技能二“理解文中具体信息”的考查,其次是技能四“作出判断和推理”,但是相对缺少了对技能五“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技能一“理解主旨要义”和技能三“根据上下文推测单词和短语的含义”的考查。因此,全国Ⅰ卷的试题有所侧重,应该合理调整各阅读技能考查比重,使每年的阅读题覆盖所有阅读技能,确保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技能。
上述分析表明,2020~2024年新高考英语全国Ⅰ卷的内容效度较高,且呈现出如下特点。第一,紧扣课标。在体裁、文章长度、文章难度、主题语境与话题各个方面都较好地反应了课标的要求,也体现了考试说明对考试的指导作用。第二,具有稳定性。全国Ⅰ卷五年来语篇输入特征的各个方面都保持在合理的区间范围内,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第三,与时俱进。阅读理解文章的选择在体裁和主题语境方面都体现了广泛性,也具有时代性和思想性,发挥了高考试题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然而,通过分析也发现了全国Ⅰ卷在命题方面的一些不足,如部分阅读的话题不够全面,阅读技能的考查不够平衡全面,一些文章的布局不太合理等。据此,本文尝试为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命制和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每年四篇阅读文章的布局和安排一般体现由长到短,由易到难的原则,这有助于学生逐渐进入考试状态,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阅读技能的考查应更加平衡全面,分析发现技能五“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题型经常缺失,以后的命题应该尽量全面涉及六种阅读技能的考查,这有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技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需重视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教学,探究同类文本在结构和语言上的共性,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具体而言,说明类文本重在说明事物,阐明事理。针对此类文本,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识别段落间、句子间逻辑关联的能力,强化语篇构建意识。叙述类文本通常由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构成,情节性较强。教师在解读此类文本时,可引导学生抓住故事情节的主线,判断关键节点,在此基础上推断并预测情节发展。论述类文本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教师可基于三要素解构此类文本,引导学生在三要素建模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本内容。
高考英语阅读选材广泛,聚焦热点话题。这要求高中阅读教学进一步关注阅读语料的广泛性、真实性和时代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提出,英语教学应以促进文化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目标,通过深入理解文本精神内涵,将优秀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意识和品行。阅读选材承载文化,传递道理,凸显文化和育人价值。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意识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教师善于挖掘阅读文本中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思维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