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2169-2556 2169-2564 beplay体育官网网页版等您来挑战! 10.12677/ass.2024.13111068 ass-101204 Articles 人文社科 企业家精神:研究评述与展望
Entrepreneurial Spirit: Research Review and Prospects
刘培涵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01 11 2024 13 11 740 749 9 10 :2024 17 10 :2024 17 11 :2024 Copyright © 2024 beplay安卓登录 All rights reserved. 2024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企业家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组织者,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方向,企业家精神作为推动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已取得学界的普遍共识。为了探究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历程,本文对国内外的经典文献进行了梳理,并详细阐述了企业家精神的测量方式、影响因素以及其效果。最后,在整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完善企业家精神的测量研究、挖掘企业家精神的前因变量以及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企业家精神的研究。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also a new force to promot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Entrepreneurs, as the organizers of microeconomic activities, profound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and direction of enterprises.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n promot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also gained widespread consensus in academi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spirit, this article has sorted out classic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laborated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spirit.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integrat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future research: improving the measurement research of entrepreneurship, mining the antecedent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f entrepreneu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企业家精神,企业发展,企业创新
Entrepreneurial Spirit
Enterpris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Innovation
1. 引言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2023年,《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要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弘扬企业家精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宏观层面,发挥企业家精神是实现创新国家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就业增长和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 [1] 。微观层面,企业家在企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在例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外,企业家带来新组合或者新要素,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地位与获得竞争优势 [2] [3] ,从而引领企业不断壮大其核心竞争力。目前,企业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企业家精神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xref></xref>2. 企业家精神的起源、内涵与测量 <xref></xref>2.1. 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及内涵

关于企业家的论述,学界普遍认为最早涉及的是理查德·坎蒂隆在18世纪30年代的《商业性质概论》一书,书中使用法文“entrepreneur”表示,在中译本中翻译为“业主”,认为企业家是在不确定性中获取利益的人,即风险承担者 [4] 。关于企业家的定义,马歇尔注重企业家的管理职能与风险承担能力,认为企业家是承担生产风险和受价格变动利害的人 [5] 。奈特认为,企业家在处理不确定性时发挥关键作用,而这种不确定性是市场中最难以预测和管理的部分。熊彼特强调企业家的创新职能,在《经济发展理论》中,他将企业家与资本家做了区分,认为企业家的任务在于实现新组合并使之在经济上起作用,且循环流转中的企业家并非典型的企业家。企业家不是一种固定的阶级或状态 [6] 。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是对新市场、新需求和新顾客具有观察与开拓能力的人,将需求变为具体的要求,由此创造出用户并产生了市场 [7] 。马克斯·韦伯认为长期固定从事实业的资本主义企业家存在已久,其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与冒险精神 [8] 。综合相关文献,典型的企业家有关概述见 表1

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家对产品和资源市场运作的重要性凸显,企业家精神也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涵义。伯特与林克在《企业家精神理论史》中梳理了西方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理论,并将其分为三大传统:强调创新精神的德国学派、强调社会责任的奥地利学派以及强调冒险精神的芝加哥学派。国内对现代企业家精神的研究稍晚,张维迎是国内较早研究企业家精神的学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中指出冒险、创新、不满足与英雄主义精神是区分企业家与一般民众的维度。进入新时代以来,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邓新明和谭勇(2023)则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根植于企业家身上的一种敢于冒险、追求创新、遵守契约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精神总和,也是不断学习、识别和发现商业机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经营能力 [9] 。晁罡等(2024)则认为传统的经济管理领域过于关注企业家创新和创业特质,但忽略了文化及环境因素 [10]

<xref></xref>Table 1. Overview of entrepreneursTable 1. Overview of entrepreneurs 表1. 企业家有关概述

学者

相关论述

著作

时间

理查德·坎蒂隆

企业家是在不确定性中获取利益的人,即风险承担者。并将是否敢于承担风险作为区分企业家与普通工资收入者的标准。

《商业性质概论》

18世纪——起源

萨伊

冒险家必须具有偿付能力,必须有敏慎廉正名誉,并必须能够通过他和别人的关系借到自己可能没拥有的资本……其次,冒险家需要兼有那些往往不可得兼的品质与技能,即判断力、坚毅、常识与专业知识……总而言之,他必须掌握监督与管理的技术。他必须敏于计算……不但如此,这种事业总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

《政治经济学概论》

19世纪——古典经济学视角

穆勒

总利润与利息之间的差额即是企业家的辛劳与风险补偿。

《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

企业家是承担生产风险和受价格上涨之利或下降之害的人,他的利益与工人工资有密切联系。强调企业家的管理职能。

《经济学原理》

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视角

奈特

利润来源于不确定性,企业家在处理不确定性中发挥关键作用。

《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

马克斯·韦伯

新型企业家性格坚强、远见卓识,有鲜明发达的伦理素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20世纪至今——现代西方经济学视角

熊彼特

企业家是实施新组合的人,渴望竞争、自寻困难、主动求变、乐于冒险、拥有强大意志,而不仅是资本和生产资料的使用者。

《经济发展理论》

柯兹纳

企业家对机会警觉,寻求机会和创新。

《竞争与企业家精神》

德鲁克

企业家是将需求变为具体的要求的人,由此创造出用户并产生了市场;企业家是承担风险赚取面包(利润)的人。

《管理实践》

科斯

在有限范围内,企业家通过契约协调资源、指挥生产要素。

《企业、市场与法律》

来源:根据文献整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文化自信的增强,学界也对东方语境的中国式企业家与中国式企业家精神展开了研究。纵观对比企业家精神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不同时期的特点,可以发现创新、锐意进取一直是关键,而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责任、担当精神与奉献精神逐渐受到重视。横向对比来看,孙黎(2019)提出,中美国企业家的不同点在于面对复杂的情景时的务实精神,而为了应对这种复杂性,中国企业家高度依赖个人关系网络以及在网络中建立的信任关系 [11] 。这一点与威廉·鲍莫尔的观点不谋而合,《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中提到,与熊彼特式企业家的不同,他认为中国企业家尤为倚重社交网络和家族血缘关系。李兰(2023)等认为,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具体划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建期、经济发展转型期、改革开放攻坚期与高质量发展推进期 [12] 。刘志阳(2023)认为中国企业家精神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世纪60年代到1949年,具有爱国主义;第二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民营企业家精神被抑制,国有企业家奋勇争先、创新尝试;第三阶段为改革开放到中共十八大,企业家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第四阶段为十八大至今,企业家追求科技创新,也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3] 。同样地,韩娇柔(2024)也提出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四个阶段,分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创建期、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转型期以及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包含开创激励、创业动力、合作共赢、责任担当与激发潜能 [13] 。关于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及特征阐述,学者们展开了进一步研究。根据自1993年到2022年对中国企业家的问卷追踪调查,中国企业家精神内涵不断丰富,2018年以来,创新、敬业依旧受到重视,回馈社会、造福社会的价值也逐渐凸显 [12] 。李政(2019)认为新时代优秀企业家精神包括担当、奉献、工匠与诚信精神 [14] 。谢蕴慧等(2023)通过对张瑞敏的单案例研究,提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由民族精神与进取精神组成,并通过资源整合、制度重构与文化赋能满足企业创新需求 [15] 。欧阳志政(2023)等从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与国际视野五方面梳理了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并从政府、民营企业家、社会层面提出培育企业家精神的路径 [16]

<xref></xref>2.2. 企业家精神的测量研究

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测量研究,宏观层面大部分研究者借鉴Hébert的做法,将企业家精神分为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微观层面权威文献对于企业家精神的测量主要采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设置虚拟变量等方法,也有学者认为,宏观层面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微观层面的加合,因此稳健性检验采用宏观数据。

李宏彬为企业家精神宏观测量的开创,将宏观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分为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后续有较多学者借鉴其测量方式。韩亮亮(2023)采用专利申请授权数及新创企业数分别来衡量创新与创业精神 [17] 。郑金辉等(2023)采用《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2020》城市级数据的客观性产出类指标,运用熵值法构建五个维度测度各城市的创新创业发展水平 [18] 。周荣华等(2023)以各地区专利授权数量作为企业家创新精神(inno)指标 [19] 。高波等(2023)从创新精神、契约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开放精神等5个维度测度了中国企业家精神指数 [20] 。刘鑫鑫等(2024)采用省级层面的个体单位和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的比值来衡量企业家精神 [21] 。综合相关文献,企业家精神的宏观测量见 表2

<xref></xref>Table 2. Macro measurement of entrepreneurial spiritTable 2. Macro measurement of entrepreneurial spirit 表2. 企业家精神的宏观测量

维度

来源

测量指标

单维度

邵传林,2024

各城市中华老字号数量与常住人口的比值。

刘鑫鑫等,2024

个体单位和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的比值。

曹希广和邓敏,2024

(1) 采用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龙信数据研究院联合编制的“朗润–龙信创新创业指数”体系中的新建企业数量指数衡量。

(2) 参考周小虎(2018)与叶文平等(2018)的做法,采用城市每万人中新建企业数量和每平方公里内新建企业数量作为替换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

陈叶玲和余子鹏,2023

从企业密度和企业深度衡量企业家创新力。

(1) 企业密度即单位人口企业数,由企业总数/人口数衡量;

(2) 企业深度即人均资本形成净值,由企业净资本/人口数衡量。

二维度:将企业家精神限制在创业精神与创新精神

李宏彬,2009

(1) 企业家创业精神采用个体和私营企业所雇佣的工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比率(简称私人企业比率)衡量;(2) 企业家创新精神采用专利授予量衡量,专利授予量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类专利授予量之和。

程锐,2016

(1) 借鉴李宏彬等研究,企业家创新精神采用专利授予量衡量;

(2) 企业家创业精神采用自我雇佣率进行衡量,即个体和私营企业雇佣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韩书成等,2022

(1) 创新精神采用各省市创新投入中企业投入部分衡量;

(2) 区域创业企业家精神采用私营企业户数衡量。

林瑶鹏等,2022

(1) 创新精神采用企业专利受理数、专利授权数以及R&D经费支出衡量;

(2) 创业精神采用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从业人员总数

王海夷等,2023

(1) 以具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占比例衡量企业家创新精神;

(2) 以个体和私营企业的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的比值衡量企业家创业精神。

韩亮亮和彭伊,2023

(1) 创新精神采用每万人专利申请授权数表示,稳健性检验采用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衡量;

(2) 创业精神采用城市每百人中新创企业数衡量,稳健性检验采用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从业人员数占总就业人员数的比重衡量。

郑金辉等,2023

(1) 新增发明专利公开数量、新增实用新型专利公开数量、新增外观设计专利公开数量、新增商标注册数量综合为一个创新值,衡量创新精神;

(2) 新增注册企业数量、新增外来法人投资的笔数、新增风险投资的企业数量综合为一个创业值,衡量创业精神。

聂长飞等,2023

(1) 企业家创新精神采用人均专利申请数衡量;

(2) 企业家创业精神采用城市每百人新创企业数衡量。

殷晶晶等,2023

(1) 将《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2017》中所测算的城市创新指数(取对数)作为企业家创新精神的衡量指标;

(2) 将各城市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占城市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衡量企业家创业精神。

来源:根据文献整理。

微观层面,叶作义等(2018)划分并量化了企业家精神的经营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方面 [22] 。丁红乙(2024)将企业家精神划分为创新精神、社会责任精神和环保精神,并分别用企业专利授予、是否参与精准扶贫、是否通过环境管理资质认证进行指标衡量 [23] 。结合具体企业发展数据,毛良虎(2020)构建以创新、创业、财务与成长能力四个方面为研究维度的指标体系 [24] 。马亮等(2023)采用熵值法分别对套利型与创新型企业家进行测量,前者分为企业目标决策与企业表现,后者分为战略创新、组织创新、经营创新与技术创新 [25] 。综合相关文献,企业家精神的微观测量见 表3

<xref></xref>Table 3. Micro measurement of entrepreneurial spiritTable 3. Micro measurement of entrepreneurial spirit 表3. 企业家精神的微观测量

方法

学者

测量指标

熵值法

朱娜等,2023

创新性、竞争性和冒险性三方面界定,并通过熵值法赋值。

熵值法

毛良虎,2022

划分为创业能力、创新能力、成长能力与经营能力。

熵值法

胡骞文等,2022;李琦,2021

通过熵权法确定专利申请数、人均固定资产、人均收入、人均无形资产以及董事会独立性的权重,通过计算得到综合得分的自然对数作为企业家精神的综合衡量指标。

熵值法

王飞和丁苏闽,2019

一级指标为创新精神、企业家人力资本积累和责任意识。运用熵值法计算13~17年间样本企业各年各项二级指标的权重,所得的权重值与各项二级指标标准化值的乘积总和就是企业家精神指数。

主成分分析法

江三良和张晨,2020

从四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

主成分分析法

叶作义和吴文彬,2018

使用人均固定资产、人均无形资产、专利申请数、董事会独立性和人均收入5个指标构建企业家精神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构建最终指标体系。

其他方法

余东华等,2022

微观层面将企业家精神聚焦于三个维度,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契约精神。(1) 企业的专利授权数衡量创新精神;(2) 管理层持股比率衡量企业家创业精神;(3) 采用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和福利衡量企业家契约精神。

其他方法

章刘成与夏萍,2020

聚焦于组织创新、经营创新和战略创新。

来源:根据文献整理。

3. 企业家精神的前因、影响及机理 <xref></xref>3.1. 企业家精神的前因研究

许多研究者探讨了情境因素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与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密切相关 [26] 。具体来说,聂长飞等(2023)证明了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家创新与创业精神,进而促进城市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 [27] 。借助智慧城市设立的“准自然实验”,王治等(2023)也证明了数字经济促进了城市企业家精神,营商环境对企业家精神也呈边际递增效应的影响 [28] 。郑金辉等(2023)则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证明了数字金融水平对企业家精神的正向作用 [18] 。张菀洺(2024)认为市场化改革通过降低创业成本、改善融资环境促进了企业家精神,而财富差距抑制企业家精神 [29] 。进一步地,何文剑等(2019)对2009~2016年沪深两市全部制造业上市公司实证分析发现,政府管制是制度环境中影响企业家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30] 。此外,降低银行集中度 [31] 、营商环境的优化 [32] 、智慧城市建设 [33] 均显著提升了地区企业家精神。

<xref></xref>3.2. 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效果

宏观层面,一些研究者探究了企业家精神与地区创新、地区发展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数字经济方面,贺灵(2022)认为企业家精神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34] ,胡安军和钟方雷(2022)则证明了企业家精神能够显著驱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35] 。地区创新方面,林瑶鹏等(2022)基于31个省2005年~2019年的数据,实证证明了企业家精神能够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水平提升 [36] 。陈红梅等(2021)研究证明企业家精神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对研发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7] 。同样,对于地区发展方面,王文举等(2021)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显著地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38] ,陈欢等(2022)更进一步地验证了市场化程度提高会促进这一作用 [39] 。在证明企业家精神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张莉等(2021)发现企业家精神对中部、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带动作用较大 [40] 。高志刚(2023)则结合宏观与微观角度进行实证验证了企业家精神不仅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41] 。这一研究与谢众等(2019)研究结论相同 [42] 。由此可见,在宏观测量层面对于企业家精神与地区创新、发展等方面已展开了充分的研究。

微观层面,研究者也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对企业家精神的结果变量进行实证探索。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学者研究的重点之一。基于知识权利理论及创新相关理论,刘晓扬(2023)实证证明在经济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 [43] 。路军等(2023)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家精神可提高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 [44] ,与之类似,孙桂生等(2024)认为企业家精神能够促进创新文化落实到企业 [45] 。金环和蒋鹏程(2024)则实证检验了弘扬企业家精神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 [46] 。进一步地,学者们对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绩效、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甘罗娜等(2020)实证检验了企业家精神可以提高员工任务绩效和创新绩效 [47] 。江三良等(2020)实证证明企业家可从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两方面显著提升企业绩效 [48] 。牛翠萍等(2020)则从企业家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三方面证明了企业家精神可正向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 [49] 。此外,学者从投资者信心、组织韧性方面证明了企业家精神正向促进企业发展 [50] - [52] 。同时,也有研究证明了企业家精神能促进技术资本积累 [53] 、技术资本投资 [54] 、技术创新扩散 [55] 、资源拼凑 [56] 、数字平台商业模式演进 [57] 及企业金融资产向最优水平的调整速度 [58]

<xref></xref>Table 4. Summary of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Table 4. Summary of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表4.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绩效相关研究小结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绩效相关研究小结

宏观数据

单维度:创新精神

何文剑等,2019;

二维度: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

吴刚龙,2024;张莉等,2021;江三良等,2020;袁晓玲等,2012;

三维度: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

牛翠萍等,2020;

熵值法构建指标

叶作义和吴文彬,2018;谢众和张杰,2019;

调研数据

问卷调查

袁喜娜等,2024;张怀英等,2021;甘罗娜等,2020;李倩等,2019;孙慧琳等,2015;蒋春燕和赵曙明,2006;

来源:根据文献整理。

综合来看,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对企业家精神与绩效的宏观与微观层面展开了大量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苏敬勤和张琳琳(2016)从定性分析层面提出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绩效 [59] ,也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企业家净省正向影线企业绩效 [2] [47] [56] [60] - [62] 。宏观数据层面,何文剑等(2019)证明企业家精神创新维度促进企业绩效 [30] ,也有学者从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两维度证明两者间的正向关系 [40] [48] [63] [64] ,牛翠萍(2020)则从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三个维度实证研究两者关系 [49] ,另有学者采用熵值法构建指标研究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 [22] [42] 。综合相关文献,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绩效相关研究小结见 表4

<xref></xref>4. 结论及研究展望 <xref></xref>4.1. 完善企业家精神的测量

企业家精神具有较高的现实研究价值,而目前缺乏一个综合新时代中国的完整的企业家精神测量框架。从研究方法上看,微观层面企业家精神有较多研究采用了二手数据,这种方法存在一定局限。例如,将企业家精神的可观测特征作为冒险性、社会责任等深层特质的代理变量,可能会与实际存在一定偏差。此外,由于企业家个人信息的敏感性,受制于收集数据渠道,一手数据也存在一定的获取难度。同时,样本数据的随意性也受到诟病,问卷调查的企业家精神相关研究多采用基于特定情境下的样本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可能呈现不同的结果,不具有普适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研究者从网络获取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内容分析企业家精神进行深度探究,这可能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xref></xref>4.2. 挖掘企业家精神前因变量

目前企业家精神所包含的相关变量主要围绕创新性、创业性、冒险性等,缺少文化维度的考虑,而目前对文化及资源禀赋变量的研究正成为热点和趋势。因此,可以尝试综合个人特征、组织情境、社会与文化的影响等都纳入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中,尝试从微观到宏观、单一到多重、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扩展企业家精神研究的范围,从而在组织中创造有利于企业家发挥其效能的氛围,尽可能地为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提供支持。

<xref></xref>4.3. 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企业家精神的研究

一些测量研究是基于国外理论而在国内环境的再验证与补充,缺乏东方情境下企业家精神的研究。从企业家精神的测量研究可以看出,宏观层面测量主要是针对创新和创业两方面,微观层面的测量主要是采用熵值法从企业家创新性、创业性、竞争性和冒险性、责任意识等进行衡量。可以看出,提到较多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是从西方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继承而来的,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本土企业家精神具有其独特性,并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进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值得深入挖掘。因此,在未来仍需要学者结合时代和制度背景,在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与影响因素,为我国企业家应对环境不确定性提供理论支撑。

References 张敏. 营商制度环境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研究——以中国地方行政审批改革为例[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1(6): 90-103. 蒋春燕, 赵曙明. 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与绩效的关系: 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江苏与广东新兴企业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 2006(10): 90-99+171-172. 蔡莉, 张玉利, 陈劲, 等. 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笔谈[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3, 45(1): 3-22. (爱尔兰)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 商业性质概论[M]. 余永定, 徐寿冠,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6. (英)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M]. 章洞易, 译. 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300. (美)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 创新是资本积累、个人致富之源[M]. 孔伟艳, 等, 译.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8: 49-50. (美)德鲁克. 管理实践[M]. 帅鹏, 等, 译. 北京: 工人出版社, 1989: 44. 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赵勇, 译.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 6. 邓新明, 谭勇. 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多元化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双战略协同机制研究——卓尔阎志的战略管理思想分析[J]. 管理学报, 2023, 20(10): 1421-1432+1456. 晁罡, 钱晨, 王磊. 从“差序格局”到“天下格局”: 中国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演化过程[J]. 经济管理, 2024, 46(2): 5-29. 孙黎, 朱蓉, 张玉利. 企业家精神: 基于制度和历史的比较视角[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9, 41(9): 3-16. 李兰, 王锐, 彭泗清. 企业家成长30年: 企业家精神引领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30年调查综合报告[J]. 管理世界, 2023, 39(3): 113-136. 韩娇柔. 企业家精神的理论渊源、实践探索与价值意蕴[J]. 财会月刊, 2024, 45(11): 123-128. 李政.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内涵、作用与激发保护策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1): 79-85. 解蕴慧, 崔宏超. 企业家精神如何推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 [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6(2): 124-133. 欧阳志政, 刘安炉. 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内涵特征及培育路径[J]. 企业经济, 2023, 42(12): 88-95. 韩亮亮, 彭伊. 数字普惠金融、营商环境与企业家精神——来自中国28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 管理学刊, 2023, 36(3): 49-67. 郑金辉, 徐维祥, 刘程军. 数字金融、企业家精神与长三角民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J]. 财经论丛, 2023(5): 47-56. 周荣华, 李斯林, 余红心.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家精神的视角[J]. 新金融, 2023(3): 43-49. 高波, 黄婷婷. 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测度、空间差异与收敛趋势[J]. 学习与探索, 2023(2): 110-121. 刘鑫鑫, 惠宁. 数字经济、企业家精神与区域创新[J]. 统计与决策, 2024, 40(3): 168-173. 叶作义, 吴文彬. 企业研发投入的驱动因素分析——基于中国上市公司企业家精神角度[J].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2018, 25(2): 40-51+86. 丁红乙, 成琼文. 数字化创新、企业家精神与制造企业绿色发展[J]. 科研管理, 2024, 45(1): 84-97. 毛良虎, 李焕焕, 杨叶凡, 等. 基于熵值法的企业家精神评价体系构建[J]. 统计与决策, 2020, 36(6): 156-160. 马亮, 高峻, 仲伟俊, 等. 数字化转型助力后发企业技术赶超——企业家精神视角[J]. 管理科学, 2023, 36(2): 53-74. 李海舰, 杜爽, 李凌霄. 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J]. 企业经济, 2022, 41(1): 35-44. 聂长飞, 程承坪, 陈志. 数字经济、企业家精神与共同富裕: 来自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的证据[J]. 中国软科学, 2023(10): 132-145. 王治, 陈曦. 数字经济, 营商环境与企业家精神——基于“智慧城市”的准自然实验[J]. 科学决策, 2023(6): 92-116. 张菀洺. 市场化改革、财富差距与企业家精神[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24(2): 56-70. 何文剑, 苗妙, 张红霄. 制度环境、企业家精神配置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 40-54. 张雪兰, 杨瑞桐. 银行集中度、文化适应压力与企业家精神[J]. 财贸经济, 2022, 43(7): 37-52. 李言, 张智. 营商环境、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质量——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 宏观质量研究, 2021, 9(4): 48-63. 孔令池, 张智. 基础设施升级能够促进企业家精神成长吗?——来自高铁开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证据[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0, 42(10): 139-152. 贺灵. 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企业家精神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5(6): 65-76. 胡安军, 钟方雷. 环境规制、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升级[J]. 统计与决策, 2022, 38(22): 158-163. 林瑶鹏, 林柳琳, 刘帷韬. 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企业家精神的中介效应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22, 42(9): 46-55. 陈红梅, 梁敏, 乔朋华. 企业家精神、研发投入与区域创新绩效[J]. 调研世界, 2021(3): 58-64. 王文举, 姚益家. 企业家精神、经济增长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 经济经纬, 2021, 38(3): 86-94. 陈欢, 庄尚文, 殷晶晶. 市场化改革、企业家精神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 统计与决策, 2022, 38(7): 166-170. 张莉, 耿素娟, 章刘成. 企业家精神、企业绩效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新三板中小企业的微观考察[J]. 商业研究, 2021(4): 39-47. 高志刚, 李明蕊, 韩延玲. 企业家精神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兼论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作用[J]. 管理学刊, 2023, 36(2): 25-43. 谢众, 张杰. 营商环境、企业家精神与实体企业绩效——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证据[J]. 工业技术经济, 2019, 38(5): 89-96. 刘晓扬. 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23(6): 125-132. 路军, 李文贵, 邵毅平. 企业家精神配置与公司创新: 基于创始人管理视角的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3(3): 68-79. 孙桂生, 唐少清, 陶金元, 等. 企业家精神、创新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24(S1): 454-461. 金环, 蒋鹏程. 企业家精神的数字创新激励效应——基于数字专利视角[J]. 经济管理, 2024, 46(3): 22-39. 甘罗娜, 彭剑锋, 许正权, 等. 员工企业家精神对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调节焦点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24): 134-141. 江三良, 张晨. 企业家精神、产业政策与企业绩效——来自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2020, 17(4): 40-49. 牛翠萍, 耿修林. 企业家精神、管理层权力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实证[J]. 统计与决策, 2020, 36(19): 164-168. 侯曼, 王倩楠, 弓嘉悦. 企业家精神、组织韧性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J]. 华东经济管理, 2022, 36(12): 120-128. 王新平, 周彩霞.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被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J]. 调研世界, 2022(8): 55-66. 卜美文. 企业家精神赋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J]. 财经科学, 2022(9): 75-90. 朱娜, 许秀梅. 企业家精神、动态能力与企业技术资本积累[J]. 财会月刊, 2023, 44(14): 56-62. 许秀梅, 朱娜, 杨焕玲. 企业家精神、高管技术专长与企业技术资本投资[J]. 统计与决策, 2022, 38(23): 159-164. 孙冰, 田胜男. 企业家精神如何影响技术创新扩散: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系统管理学报, 2022, 31(1): 134-142. 张怀英, 李璐, 蒋辉. 正式关系网络、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 管理学报, 2021, 18(3): 353-361. 周文辉, 李兵, 李婉婉. 数字平台的企业家精神、行动学习与商业模式演进[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2, 43(6): 72-88. 吴娜, 于博, 白雅馨, 等. 营商环境、企业家精神与金融资产的动态协同[J]. 会计研究, 2021(3): 146-165. 苏敬勤, 张琳琳. 情境内涵、分类与情境化研究现状[J]. 管理学报, 2016, 13(4): 491-497. 袁喜娜, 林晓晴, 丁湄霞. 企业家精神、垂直网络质量与制造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4, 39(2): 88-101. 李倩, 邹国庆, 郭杰. 转型经济下的公司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绩效——制度环境与技术型高管的调节作用[J]. 山东社会科学, 2019(5): 143-148. 孙慧琳, 张蓉, 崔凯. 企业家创新精神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015, 29(2): 179-184. 吴刚龙. 企业家精神、营商环境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 41(3): 95-104. 袁晓玲, 李政大, 白天元. 基于市场环境调节的企业家精神与EVA绩效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2(3): 36-4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