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n Case Reports in Vascular Medicine
亚洲心脑血管病例研究, 2013, 2, 21-27
http://dx.doi.org/10.12677/acrvm.2013.24005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3 (http://www.abtbus.com/journal/acrvm.html)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Mortality in Hypertensive from
2002 to 2009 in Shanghai
*
Huiting Yu, Guixiang Song, Chunfang Wang
#
Shangha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Email: htyu@scdc.sh.cn,
#
cfwang@scdc.sh.cn
Received: Aug. 15
th
, 2013; revised: Sep. 16th, 2013; accepted: Sep. 29th, 2013
Copyright © 2013 Huiting Yu et al.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se, w
hich permits unre-
stricted use, distribution, and reproduction in any me
dium, provided the original work is properly cited.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over the risk factors and trend of hypertensive in Shanghai during 2002-2009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s for hypertens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Analyze the death monitoring data of the
whole population in Shanghai to discover the trend of the proportion variation of hypertensive in all death over time,
and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s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
Results:Multi-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hypertensive in death of Shanghai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in people of secondary and lower education is higher than th
ose of universities and highereducation. There are inter-
actions with age and sex, age and living area, age and marital status.
Conclusions:In recent years, the risk of hyper-
tension in Shanghai is higher and higher.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young
people, less educated population and urban population.
Keywords:
Hypertensive; Death Registry; Crowd Characteristics
2002~2009
年上海市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特征分析*
虞慧婷,宋桂香,王春芳
#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
Email: htyu@scdc.sh.cn,
#
cfwang@scdc.sh.cn
收稿日期:
2013
年8月15日;修回日期:
2013
年9月16日;录用日期:
2013
年9月29日
摘
要:目的:探索2002~2009年上海市高血压病患者死亡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防治提高
参考依据。方法:分析
2002~2009
年上海市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了解死亡人群中高血压病患者所占比例随时
间的变化情况,及不同人群的不同变化特征。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随时间的推进,死亡人群
中高血压病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中学及以下学历高血压的风险要高于大学及以上学历者,年龄和性别、居住
区域、婚姻状况均存在交互作用。
结论:近年来上海市居民高血压病患者的风险越来越高,需要加强对中青年
人群、低学历人群和城市人群的高血压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
高血压;死因监测;人群特征
1.
引言
高血压
(Hypertension)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
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
问题
[1]
。高血压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是脑卒中、
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我国
高血压普遍存在着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
“三高”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
特点
[2-4]。2008年,上海市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
*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上海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趋
势及其重要影响因素研究
(20124383);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课
题,婴幼儿死亡对期望寿命变化的贡献及趋势预测研究
(20124y174)
。
#
通讯作者。
Open Access
21
2002~2009
年上海市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特征分析
的患病率为
23.6%
,高血压已成为影响本市居民健康
的重要疾病之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死亡数据:本文分析的死亡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全人群死亡监测系统,采用
WHO推
荐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格式及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
准
(ICD-10)。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死亡监测数据评估高血压病的危险因
素,分析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比例及变化趋势。文中
将年龄分为
4
个组:35~49岁,50~64岁,65~79岁,
80
岁以上。将上海市原19个区县划分为农村(金山区、
松江区、青浦区、南汇区、奉贤区、崇明县
)
和城市
(黄
浦区、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
闸北区、虹口区、杨浦区、闵行区、宝山区、嘉定区、
浦东新区
)。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在婚、离异或丧偶。
文化程度分为:中学以下、中学、大学及以上。
采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
Cochran-Armitage趋势
检验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统计软件为SAS9.1.3。
3.
结果
3.1.
高血压疾病的特征与变化趋势
3.1.1.
年龄差别对高血压病的影响
各年龄组死亡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比例及变化趋
势,如图
1
。4个年龄组高血压患者比例均呈现逐年
上升的趋势
(
经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
Z35~49岁=
−
6.88
,P35~49岁< 0.0001;Z50~64岁=−8.42,P50~64岁<
0.0001
;Z65~79岁=−25.73,P35~49岁< 0.0001;Z80岁及以上
=
−
41.27
,
P
80
岁及以上
< 0.0001)。
8
年间,
35~49
岁组高血压患者比例增加了
2.78%
,年增长率为4.54%,增长速度为各年龄之首;
50~64
岁组增长了
2.88%,年增长率为2.43%;65~79
岁组增长了
6.53%,年增长率为
2.98%
;80岁及以上
组增长了
9.51%
,年增长率为4.23%,增长速度仅次
于
35~49
岁组。
3.1.2.
性别差异对高血压病的影响
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死亡人群中高血
压患者比例及其变化趋势各不相同
(图2)。35~64岁男
性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女性,
65岁以后则相
反。
各年龄组男性死亡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比例均呈
35-49岁组
7.59
9.08
8.66
9.30
9.24
7.33
7.60
6.52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50
50-64岁组
14.66
15.57
16.4
7
13.59
14.30
14.67
14.80
16.57
13.00
13.50
14.00
14.50
15.00
15.50
16.00
16.50
17.00
65-79岁组
26.21
27.08
28.09
28.84
29.47
31.16
24.63
31.03
24.00
25.00
26.00
27.00
28.00
29.00
30.00
31.00
32.0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80岁及以上组
25.35
27.02
28.14
30.99
32.58
33.74
24.23
30.22
22.00
24.00
26.00
28.00
30.00
32.00
34.00
36.0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比
2002年增长2.78%
相对增长率
42.64%
比
2002年增长2.88%
相对增长率
21.19%
比
2002年增长6.53%
相对增长率
26.51%
比
2002年增长9.51%
相对增长率
39.25%
Figure 1. Vari ation of hypertension amon g d e ath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2002-2009
图
1. 2002~2009年各年龄组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比例及变化趋势
Open Access
22
2002~2009
年上海市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特征分析
7.63
8.13
8.32
10.33
9.89
10.78 10.81
4.26
5.99
6.44
6.335.97
6.28
7.74
6.51
6.57
4
5
6
7
8
9
10
11
12
构成(%)
男性
女性
13.81
14.36
15.02
15.16
15.15
15.83
17.36
17.83
13.22
14.20
14.03
14.14
13.69
15.05
15.02
13.7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男性
女性
22.74
24.00
25.12
26.49 26.51
27.36
29.00
29.09
27.18
29.14
29.72
30.24
32.01
32.37
33.86
34.12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2002年 2003年2004年2005年 2006年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构成(%)
男性
女性
23.78
24.92
26.33
27.01
28.84
30.44
31.38
32.50
24.54
25.66
27.52
28.99
31.28
31.41
33.48
34.7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男性
女性
35-49
岁
50-64岁
80
岁及以上
65-79
岁
Figure 2. Variation of hypertension among deaths in different genders and age groups, 2002-2009
图
2. 2002~2009年各年组分性别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比例及变化趋势
上升趋势
(Z35~49
岁
=−6.92,P35~49岁< 0.0001;Z50~64岁=
−
9.06
,P50~64岁< 0.0001;Z65~79岁男性=−19.69,P65~79岁男性<
0.0001
;Z80岁及以上男性=−25 .06,P80岁及以上男性< 0.0001),
各年龄组年增长率分别为:
4.44%、
3.25%、
3.12%
、
3.98%
。
35~64
岁女性死亡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比例则未呈
现上升趋势
(Z35~49
岁=−1.84,P35~49岁= 0.0652;Z50~64岁=
−
1.47
,P50~64岁= 0.1429),65岁后女性死亡人群中高
血压患者比例呈现上升趋势
(Z65~79岁=−17.06,P65~79岁
< 0.0001
;Z80岁及以上=−33.07,P80岁及以上< 0.0001),65~79
岁年增长率为
2.88%
,80岁及以上年增长率为4.43%。
3.1.3.
城乡差异对高血压病的影响
高血压疾病的城乡差异如图
3
所示,各年龄组城
市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比例均高于农村,但随年龄增
大,差异渐小。
35~49岁组城市人群呈上升趋势
(Z =
−
7.28, P < 0.0001),年增长率为5.07%,农村则未呈现
此趋势
(Z =
−1.43, P = 0.1529)。城市和农村人群50岁
后均呈现上升趋势
(Z
城市
(50~64
岁
)
=−7.48
,P城市(50~64岁)<
0.0001
;
Z农村
(50~64
岁
)
=−2.59,P农村(50~64岁)= 0.0096;
Z
城市(65~79岁)=−24.72,P城市(65~79岁)< 0.0001;Z农村(65~79岁)=
−
9.20,P农村(65~79岁)< 0.0001;Z城市(80岁及以上)=−39.04,
P
城市
(80
岁及以上
)< 0.0001;Z农村(80岁及以上)=−14.31,P农村(80岁及以上)
< 0.0001)
,
50~64岁城市年增长率为2.73%,农村为
0.68%
;
65~79岁城市年增长率为3.08 %,农村为
2.83%
;
80
岁及以上,城市年增长率为
4.41 %,农村
为
3.56%
。
3.1.4.
婚姻状况对高血压病的影响
不同婚姻状况死亡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比例及变
化趋势,如图
4
所示。35~49岁未婚人群高血压患者
比例波动较大,无上升趋势
(Z =−1.09, P = 0.2759),
在婚人群低于离异或丧偶人群,但均呈上升趋势
(Z
已婚
=
−
5.87
,P已婚< 0.0001;Z离异或丧偶=−3.62,P离异或丧偶=
0.0003)
,在婚人群年增长率为4.69%,离异或丧偶人
群为
4.53%
。50~64岁三组人群均呈上升趋势(Z未婚=
−
2.60
,P未婚= 0.0092;Z已婚=−7.32,P已婚< 0.0001;
Z
离异或丧偶
=−2.98,P离异或丧偶= 0.0029),在婚人群低于
其他两组,未婚人群年增长率为
4.89%
,在婚人群为
2.24%
,离异或丧偶人群为2.67%。65~79岁未婚人群
略低于其他两组,
但波动较大,无上升趋势(Z =−1.52,
P = 0.1292)
,在婚和离异或丧偶人群均呈上升趋势
(Z
已婚
=−21.39,P已婚< 0.0001;Z离异或丧偶=−15.53,
P
离异或丧偶
< 0.0001),在婚低于离异或丧偶人群,在婚
人群年增长率为
2.91%,离异或丧偶人群为3.43%。
80
岁及以上在婚和离异或丧偶人群比例几乎相同,
Open Access
23
2002~2009
年上海市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特征分析
7.34
8.32
8.05
10.44
10.15
10.60
10.91
4.31
6.46
5.35
4.92
5.86
5.68
8.13
5.09
5.74
4
5
6
7
8
9
10
11
12
构成(%)
城市
农村
14.28
15.47
15.36
15.95
15.62
16.67
17.29
17.71
12.00
11.66
12.97
12.10
12.17
12.54
14.46
12.67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城市
农村
25.78
27.44
28.20
30.00
30.75
31.39
32.80
32.85
20.92
22.27
23.31
21.88
22.78
23.40
25.61
26.16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2002年 2003年 2004年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构成(%)
城市
农村
24.17
25.37
28.58
30.64
31.70
33.23
34.14
24.41
25.31
26.67
28.74
28.49
30.27
32.30
26.80
27.79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城市
农村
35-49
岁
7.34
8.32
8.05
10.44
10.15
10.60
10.91
4.31
6.46
5.35
4.92
5.86
5.68
8.13
5.09
5.74
4
5
6
7
8
9
10
11
12
构成(%)
城市
农村
14.28
15.47
15.36
15.95
15.62
16.67
17.29
17.71
12.00
11.66
12.97
12.10
12.17
12.54
14.46
12.67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城市
农村
25.78
27.44
28.20
30.00
30.75
31.39
32.80
32.85
20.92
22.27
23.31
21.88
22.78
23.40
25.61
26.16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构成(%)
城市
农村
24.17
25.37
28.58
30.64
31.70
33.23
34.14
24.41
25.31
26.67
28.74
28.49
30.27
32.30
26.80
27.79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城市
农村
35-49
岁
50-64岁
80
岁及以上
65-79
岁
Figure 3. Variation of hypertension among deaths in different areas and age groups, 2 0 02-2009
图
3. 2002~2009年各年龄组不同地区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比例及变化趋势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构成(%)
未婚
在婚
离异或丧偶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未婚
在婚
离异或丧偶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构成(%)
未婚
在婚
离异或丧偶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2002年 2003年2004年2005年 2006年2007年2008年 2009年
未婚
在婚
离异或丧偶
35-49
岁
50-64岁
80
岁及以上
65-79
岁
Figure 4. Variation of hypertension amo ng deaths in different marital status and age groups, 2002-2009
图
4. 2002~2009年各年龄组不同婚姻状况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比例及变化趋势
且均呈上升趋势
(Z
未婚
=−3.4 1,P未婚= 0.0006;Z已婚=
−
25.85
,P已婚< 0.0001;Z离异或丧偶=−32.07,P离异或丧偶<
0.0001)
,未婚人群年增长率为3.52%,在婚人群为
4.07%
,离异或丧偶人群为4.34%。
3.1.5.
文化程度对高血压病的影响
各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比
例及变化趋势,如图
5所示。35~49岁中学学历死亡
人群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其他两组,中学及以上学历
人群均呈上升趋势
(Z
大学及以上
=−4.04,P
大学及以上
<
0.0001
;Z中学=−6.20,P中学< 0.0001),大学学历年
增长率为
9.85%,中学为
4.53%,中学以下学历人群
未呈上升趋势
(Z =−0.73, P = 0.4678)。50岁后各学历
人群均呈上升趋势
(50~64
岁:Z中学以下=−3.99,P中学以下
< 0.0001
;Z中学=−6.30,P中学< 0.0001;Z大学及以上=
−
2.62
,P大学及以上= 0.0089;65~79岁:Z中学以下=−20.9 2,
P
中学以下< 0.0001;Z中学=−14.74,P中学< 0.0001;
Z
大学及以上=−5.71,P大学及以上< 0.0001;80岁及以上:
Z
中学以下
=−5.71,
P中学以下< 0.0001;Z中学=−18.25,
P
中学
< 0.0001;Z大学及以上=−9.29,P大学及以上< 0.0001),50~
64
岁中学以下年增长率为1.75%,中学学历为2.46%,
大学及以上为
3.17%;
65~79
岁中学以下人群年增长
Open Access
24
2002~2009
年上海市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特征分析
0
2
4
6
8
10
12
构成(%)
中学以下
中学
大学及以上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中学以下
中学
大学及以上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构成(%)
中学以下
中学
大学及以上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2002年 2003年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中学以下
中学
大学及以上
35-49
岁
50-64岁
65-79
岁
80岁及以上
Figure 5. Variation of hypertension among deaths in differe nt education levels and age groups, 2002-2009
图
5. 2002~2009年各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比例及变化趋势
率为
3.05%
,中学学历为3.24%,大学及以上人群为
2.88%
;
80岁及以中学以下年增长率为4.06%,中学
学历为
4.54%,大学及以上为5.29%。
3.2.
多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分析
经以上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居住区域及婚姻
状况等对高血压病均有影响,且多因素间存在交互作
用。本文采用
Logistic
回归来分析性别、年龄、地域、
婚姻状况、学历状况和时间
(2002~2009 )对高血压病的
影响。分别将年龄与婚姻、性别、居住区域进行组合,
形成新的组合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不同组合水平下,
各因素
OR
值的估计,见表
1
。发现随时间推进,高
血压病的风险越来越高,
OR
值为1.058 (95% CI:
1.055~1.060)
。中学及以下学历高血压病的风险要高于
大学及以上学历者
(OR
中学以下
= 1.051 (95% CI: 1.026~
1.077)
,
OR中学= 1.067 (95% CI: 1.041~1.093))。
年龄和性别存在交互作用,表
1展示的
OR值均
以
35~49岁男性为对照,分析“50~64岁女性Vs 50~64
岁男性”的
OR
值,可经如下计算获得:
50~64 years' female Vs 35~49 years' male
50~64 years' male Vs 35~49 years' male
1.995
0.888
2.247
OR
OR
OR
说明
50~64岁,女性风险低于男性,但大于
OR
35~49
岁女性
Vs 35~49岁男性,说明性别对各年龄段的影响是
不同的。同样的可以计算
OR65~79
岁女性Vs 65~79岁男性为
1.189
,OR80岁及以上女性Vs 80岁及以上男性为1.084,说 明65岁以
后女性高血压患者死亡的风险要大于同年龄段的男
性。
OR50~64
岁女性
Vs 35~64
岁女性
为3.003,OR65~79岁女性Vs 50~64岁女性
为
2.456
,OR80岁及以上女性Vs 65~79岁女性为1.277,说明50岁
以后是女性的高度危险期。
年龄和城乡差异存在交互作用,以
35~49岁的农
村居民为对照,各年龄组城市居民高血压病的风险均
大于对照组。
OR50~64
岁城市居民
Vs 50~64
岁农村居民
为1.323,
OR
65~79岁城市居民Vs 65~79岁农村居民
为1.417,OR80岁及以上城市居民Vs 80
岁及以上农村居民
为1.079,不同年龄组城市和农村高血压病
的危险度是不同的。
年龄和婚姻状况存在交互作用,以
35~49岁已婚
者为对照,
OR50~64
岁未婚
Vs
已婚
为1.067
,OR65~79岁未婚Vs已婚
为
0.895
,OR80岁及以上未婚Vs已婚为0.919,未婚与已婚的危
险度无差异。而
35~79
岁的离异或丧偶人群高血压患
者死亡的风险度均高于已婚人群
(OR35~49
离异或丧偶
Vs
已婚
=
1.238
,OR50~64离异或丧偶Vs已婚= 1.319,OR65~79离异或丧偶Vs已婚=
1.266)
,但
80岁及以上离异或丧偶人群的OR值为
0.995
,说明在80岁以后婚姻状态的影响已不存在。
4.
讨论
2002~2009
年上海市死亡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比例
在逐年增加,符合上海市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趋
正
Open Access
25
2002~2009
年上海市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特征分析
Table 1. Results from Logist ic regression analysis
表
1.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分析因素
OR值
95%可信区间
时间
1.058 1.055 1.060
学历
(中学以下Vs大学)1.051 1.026 1.077
(中学Vs大学)1.067 1.041 1.093
年龄
*性别
(35~49岁女性
Vs 35~49岁男性
)0.655 0.603 0.711
(50~64岁女性Vs 35~49岁男性)1.995 1.811 2.197
(65~79岁女性Vs 35~49岁男性)4.899 4.481 5.355
(80岁及以上女性Vs 35~49岁男性)6.254 5.722 6.836
(50~64岁男性Vs 35~49岁男性)2.247 2.046 2.469
(65~79岁男性Vs 35~49岁男性)4.112 3.765 4.492
(80岁及以上男性Vs 35~49岁男性)5.768 5.280 6.300
年龄
*居住区域
(35~49
岁城市居民
Vs 35~49
岁农村居民
)1.712 1.562 1.876
(50~64岁城市居民Vs 35~49岁农村居民)2.974 2.720 3.252
(65~79岁城市居民Vs 35~49岁农村居民)5.829 5.344 6.357
(80岁及以上城市居民Vs 35~49岁农村居民)6.218 5.700 6.783
(50~64岁农村居民Vs 35~49岁农村居民)2.247 2.046 2.469
(65~79岁农村居民Vs 35~49岁农村居民)4.112 3.765 4.492
(8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Vs 35~49岁农村居民)5.768 5.280 6.300
年龄
*婚姻
(35~49岁未婚
Vs 35~49岁已婚
)1.074 0.964 1.196
(50~64岁未婚Vs 35~49岁已婚)2.398 2.130 2.701
(65~79岁未婚Vs 35~49岁已婚)3.681 3.290 4.119
(80岁及以上未婚Vs 35~49岁已婚)5.299 4.708 5.963
(35~49岁离异或丧偶Vs 35~49岁已婚)1.238 1.096 1.398
(50~64岁离异或丧偶Vs 35~49岁已婚)2.964 2.659 3.305
(65~79岁离异或丧偶Vs 35~49岁已婚5.204 4.758 5.691
(80岁及以上离异或丧偶Vs 35~49岁已婚)5.738 5.251 6.269
(50~64岁已婚Vs 35~49岁已婚)2.247 2.046 2.469
(65~79岁已婚Vs 35~49岁已婚)4.112 3.765 4.492
(80岁及以上已婚Vs 35~49岁已婚)5.768 5.280 6.300
势。文献报道,高血压患病和年龄高度相关
[5]
,本文
发现各年龄段死亡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比例也呈现逐
年上升的趋势,其中
35~49岁人群增长最快,其次为
80
岁及以上人群,这说明高血压不但对老人的威胁
大,中青年人所面临的风险也是越来越大,特别需要
得到公共卫生的相关机构的关注和相关的防御措施。
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存在性别差
异,女性绝经前高血压的发病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
男女性差异不大
[6]
,但是男性高血压病的患病率、知
晓率和治疗率均要高于女性
[7]。死亡人群男女性高血
压患者比例是否存在差异,不仅反映了高血压患病率
的性别差异,也反映了高血压控制和治疗效果的差
异。本文发现
65
岁以前,女性死亡人群中高血压患
者比例低于男性,
65岁以后则相反。多元Logistic回
Open Access
26
2002~2009
年上海市死亡人群高血压患者特征分析
归揭示
50
岁后是女性高血压的高危时期,其后随年
龄的增加危险度还在增加,但是
50~64岁年龄段增加
的幅度大。
和文献报道一致
[8]
,本研究发现城市死亡人群高
血压患者比例高于农村,且城市的增长速度更快,但
80
岁以上的居民的城乡差异相对较小。据报道,未婚
人群、离异和丧偶人群比在婚人群患高血压病的风险
更大
[9-11]。本文发现未婚与已婚死亡人群中高血压患
者比例无差异,
35~79岁离异或丧偶人群高血压病的
风险度高于已婚人群,但
80
岁以后婚姻状态的影响
已不存在。
高血压的患病率与学历水平有关,且高血压后期
的控制和治疗效果也与患者的学历存在明显的相关
性
[12-14]
。本研究发现总体上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的风
险低于中学及以下学历人群。但是,
80岁及以上年龄
组中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的比例最高,但波动较大,
中学学历人群与中学以下学历人群的上升趋势基本
一致,但是略高于中学以下学历人群,这种与其他年
龄段相反的结构可能与这个时代学历较高人群所从
事的职业有关,但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文初步探讨了上海市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特征,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做出了分析,本次研究分
析结果可用于高血压等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针对不
同人群,采取相应干预对策,降低人群高血压的患病
率。由于文中分析基于死亡数据,未能深入探讨生活
行为危险因素,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有关高血压的
流行病学研究,深入危险因素的分析,探索更有效的
行为干预对策以及社区综合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Gupta, R. (2006) Rethinking diseases of affluenc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outh Asi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10, 5-6.
[2]
Liu, L.S. (2004) The study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Blood
Pressure
,13, 72-74.
[3]
Li, J.Y. and Wang, H.C. (2010) The poor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African Journal o f Biotechnology,9, 8241-8242.
[4]
Dong, G.H., Sun, Z.Q., Zhang, X.Z., Li, J.J., Zheng, L.Q., Li, J.,
Hu, D.Y. and Sun. Y.X. (2008) Prevalence, awaren
ess, treatment
&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rural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In-
di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128, 122-127.
[5]
Psaltopoulou, T., Orfanos, P., Naska, A., Lenas, D., Trichopoulos,
D. and Trichopoulou, A. (2004)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
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
on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sample
of 26,913 adults in the Greek EPIC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33, 1345-1352.
[6]
Maric, C. (2005) Sex differe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Involvement of 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Hy-
pertension
,46, 475-476.
[7]
Yin, R.X., Wu, J.Z., Pan, S.L., Lin, W.X., Yang, D.Z. and Chen
Y.M. (2008) Sex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fac-
tors for hyperten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21, 811-
819.
[8]
Todkar, S.S., Gujarathi, V.V. and Tapare, V.S. (2009) Period
prevalence an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in ru-
ral maharashtr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dian Journal of Com-
munity Medicine
,34, 183-187.
[9]
Hardyck, C.D., Chun, K. and Engel, B.T. (1966) Personality and
marital-adjustment differences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wo-
men .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30, 459.
[10]
Lipowicz, A. and Lopuszanska, M. (2005) Marital differences in
blood pressure and the risk of hypertension among Polish men.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 421-427.
[11]
Molloya, G.J., Stamatakisb, E., Randallb, G. and Hamerb, M.
(2009) Marital status, gender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Be-
havioural,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nd metabolic explanation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69, 223-228.
[12]
Hypertension Detection and Follow-Up Program Cooperative
Group (1987) Educational level and 5-year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e hypertension detecti
on and follow-up program.Hyperten-
sion
,9, 641-646.
[13]
Tedesco, M.A., Di Salvo, G., Caputo, S., Natale, F., Ratti, G.,
Iarussi, D. and Iacono, A. (2001) Educational level and hyper-
tension: How socioeconomic differences condition health care.
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
,15, 727-731.
[14]
Mendez, M.A., Cooper, R., Wilks, R. and Luke, A. (2003) Ter-
rence forrester. Income, educ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in Jamaica, a middle-income developing coun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32, 400-408.
Open Access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