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食品安全行为为何难以监管?政府监管效果为何不佳?消费者为何屡遭不安全食品损害?危害食品安全行为为何频发?这四大问题紧紧困扰着政府与消费者等各方主体,本研究将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本研究以危害食品安全行为为对象,主要研究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机会原因也即隐蔽性,包括隐蔽性的内涵、表现、作用、隐蔽性的形成条件等问题,并在评价我国政府监管措施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预防建议。
本研究利用案例研究法与问卷调查法等开展研究。共收集危害食品安全行为案例422个,其中388个来自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ww.court.gov.cn/),另有34份非判决书案例来自网络新闻报道。另外还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司和吉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四家单位发放5份题为“关于监管部门如何及时有效地发现所有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调查问卷。
内容:
- 前言
- 作者简介
- 内容提要
- 序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 第三章 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机会原因: 隐蔽性
- 第四章 危害食品安全行为隐蔽性的形成条件
- 第五章 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预防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附录
- 致谢
读者人群:高校科研院所教师、学生、政府部门执法人员、食品行业从业者及消费者。
王肖飞,中国法学会会员、亚洲犯罪学学会(Asian Criminological Society)会员。南昌职业大学法学专任教师,人文外语分院刑事司法研究中心负责人。在国内外中英文期刊与会议论文集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犯罪学。邮箱:wxfcriminology@yeah.net